劍龍是一類早期鳥臀類恐龍,主要特徵是身體背側的骨板及尾刺,其中不少物種體型相當巨大。
但是這個類群的問題是發現的化石非常少,包括骨骼化石和足跡化石,所以很難開展研究。因此也推測可能在任何的歷史階段,劍龍類恐龍在生態系統中的數量都不會特別多。恐龍領域的研究人員研究劍龍的也很少。劍龍的兩足行走的確是一種存在的理論,而且不僅僅是作為一種過時的理論,近期的論文中依然有類似的復原(圖在後面),這一點可以從各種復原圖中看出來。
當然,現在主流的復原圖/裝架是四足行走的,這主要是因為劍龍巨大的體型和身體重心位置。至於問題中的“大多數劍龍足跡只有後足,沒有前足”這一句,我沒有找到可靠的出處,如果有的話希望可以分享。
在Gierlinski和Sabath 2008年的論文中 提到(Martin Lockley是世界有名的足跡研究人員,部分參與了這項研究並出現在致謝中),“Massive but short stegosaur forelimbs suggest primarily bipedal locomotion, and quadrupedal defense posture(短粗的劍龍前肢暗示了大多數時候兩足行走的姿態以及四足的防禦姿態)”,
我其實對劍龍類和恐龍足跡都不太瞭解,足跡研究比較蛋疼的地方是它的分類系統和恐龍本身不是一一對應的,當然恐龍蛋的也不是,也就是說恐龍的分類有骨架、足跡、蛋三個系統,可以想象這不是一件容易研究的事情。
現在主流的劍龍復原都是四足的,而且我覺得問題中的“大部分足跡只有後足”可能並不成立。原因主要是之前說的足跡和恐龍本身常常很難一一對應,很明顯的是鳥臀類恐龍中有不少兩足行走的物種,包括一些體型較大的鳥腳類Ornithopoda,我給連結的論文摘要一開頭就是“the supposed stegosaurian track(我們認為的劍龍類足跡)”,說明作者自己也不是完全確信這就是劍龍的足跡。
而且,無論是劍龍的體重還是重心位置都不太符合兩足行走的姿態,和劍龍體型相仿甚至更大的甲龍類,角龍類,鴨嘴龍類,還有蜥腳類無一例外演化出了四足行走的姿態,大型的陸生哺乳動物也一樣。另外一方面,如果是兩足行走,那麼前肢要麼高度退化,要麼會有一些功能,劍龍的前肢看起來並不能提供出了支撐身體外的功能,所以我不支援兩足行走的假說。
劍龍是一類早期鳥臀類恐龍,主要特徵是身體背側的骨板及尾刺,其中不少物種體型相當巨大。
但是這個類群的問題是發現的化石非常少,包括骨骼化石和足跡化石,所以很難開展研究。因此也推測可能在任何的歷史階段,劍龍類恐龍在生態系統中的數量都不會特別多。恐龍領域的研究人員研究劍龍的也很少。劍龍的兩足行走的確是一種存在的理論,而且不僅僅是作為一種過時的理論,近期的論文中依然有類似的復原(圖在後面),這一點可以從各種復原圖中看出來。
當然,現在主流的復原圖/裝架是四足行走的,這主要是因為劍龍巨大的體型和身體重心位置。至於問題中的“大多數劍龍足跡只有後足,沒有前足”這一句,我沒有找到可靠的出處,如果有的話希望可以分享。
在Gierlinski和Sabath 2008年的論文中 提到(Martin Lockley是世界有名的足跡研究人員,部分參與了這項研究並出現在致謝中),“Massive but short stegosaur forelimbs suggest primarily bipedal locomotion, and quadrupedal defense posture(短粗的劍龍前肢暗示了大多數時候兩足行走的姿態以及四足的防禦姿態)”,
我其實對劍龍類和恐龍足跡都不太瞭解,足跡研究比較蛋疼的地方是它的分類系統和恐龍本身不是一一對應的,當然恐龍蛋的也不是,也就是說恐龍的分類有骨架、足跡、蛋三個系統,可以想象這不是一件容易研究的事情。
現在主流的劍龍復原都是四足的,而且我覺得問題中的“大部分足跡只有後足”可能並不成立。原因主要是之前說的足跡和恐龍本身常常很難一一對應,很明顯的是鳥臀類恐龍中有不少兩足行走的物種,包括一些體型較大的鳥腳類Ornithopoda,我給連結的論文摘要一開頭就是“the supposed stegosaurian track(我們認為的劍龍類足跡)”,說明作者自己也不是完全確信這就是劍龍的足跡。
而且,無論是劍龍的體重還是重心位置都不太符合兩足行走的姿態,和劍龍體型相仿甚至更大的甲龍類,角龍類,鴨嘴龍類,還有蜥腳類無一例外演化出了四足行走的姿態,大型的陸生哺乳動物也一樣。另外一方面,如果是兩足行走,那麼前肢要麼高度退化,要麼會有一些功能,劍龍的前肢看起來並不能提供出了支撐身體外的功能,所以我不支援兩足行走的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