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老師談健康

    腹股溝肉芽腫又稱性病肉芽腫,系由肉芽腫莢膜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進行性性傳播性疾病,過去又稱第五性病,常在生殖器及其附近的面板黏膜發生無痛性肉芽腫性潰瘍,有輕度傳染性,中國發病率較少。

    由於該病發生於生殖器及其附近部位,為慢性增生性潰瘍,屬於中醫的“癰疽”、“疳瘡”、“魚口”、“便血”等範疇,多發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年輕人多見。

    病因病機

    本病因交合不潔,感染淫穢邪毒,鬱於面板,蘊久化熱,熱盛生溼,溼熱互結,瘀滯氣血,腐肉傷肌,而發疳瘡魚口;若邪毒隨經上犯,可內攻臟腑;若邪毒瘀聚,經絡阻塞則發象皮腫。

    診斷與鑑別診斷

    1.診斷

    本病潛伏期8~30天,平均17天。皮疹初起為單個或多個紅色結節、小丘疹,漸擴大融合,潰破而形成界限清楚的潰瘍,基底為牛肉紅色肉芽組織,有分泌物,惡臭,可擴大成皮緣高起呈卷邊狀的基底肉芽增生的肉芽組織性潰瘍,觸之易出血,無疼痛。由於自身接種可播散呈衛星狀損害。好發部位男性以包皮、冠狀溝、陰莖、龜頭和繫帶為主,女性則以小陰唇、大陰唇與陰唇繫帶為主。播散性者約6%的患者可透過血行或淋巴途徑播散面部、口腔、頰部、胸部等處。肉芽腫性潰瘍有時出現淋巴結腫大,但腹股溝淋巴結並無受累,只是周圍組織受累而形成結節、膿腫,潰破而漸成上述增生性肉芽腫性潰瘍,故曰“假性橫痃”,可數年不愈。潰瘍增大變深,有大量瘢痕形成而導致生殖器、尿道、肛門的殘缺不全;甚至淋巴管阻塞而形成生殖器假性象皮病、永續性瘻管、肥厚瘢痕與色素脫失。

    2.鑑別診斷

    本病非典型者應注意與下列疾病鑑別。

    (1)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外陰部位可出現一過性的潰瘍,繼之出現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潰破,產生竇道,流出膿液,有疼痛。

    (2)軟下疳:潛伏期2~5天,初瘡為丘疹、膿皰,而後發生多發性潰瘍,基底軟,有膿性分泌物,邊緣不整齊,疼痛劇,腹股溝有痛性橫痃。

    (3)硬下疳:潛伏期3~4周,為單個無痛性硬結,可形成潰瘍,分泌物少,塗片暗視野檢查可見梅毒螺旋體,不經治療可自行消退,1~2個月後梅毒血清反應陽性。

    (4)絲蟲病:後期可發生生殖器象皮腫,但無生殖器潰瘍史,發病初期有發熱和陰囊腫脹,晚上取外周血可找到微絲蚴。

    辨證施治

    1.肝經溼熱證

    證候:前陰或肛門見硬結,四周焮腫,患處灼熱,表面輕度糜爛,腹股溝部杏核腫大;或出現胸腹、腰、四肢屈側及頸部楊梅疹、楊梅痘或楊梅斑。伴見發熱惡寒、胸脅脹痛、心煩易怒、口苦納呆、小便赤短澀痛、大便秘結或稀而灼肛,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分析:溼熱之邪下注肝經,致陰部氣血失和,灼傷脈絡,腐肌潰膿。

    基本治法:清肝解毒,利溼化斑。

    方藥運用:龍膽瀉肝東加減。常用藥物:龍膽草、梔子、乾地黃、車前子、澤瀉、柴胡、黃芩、土茯苓、丹皮、赤芍等。

    外治法:四黃散(黃連、黃柏、黃芩、大黃、乳香、沒藥,研細末)或金黃散(大黃、黃柏、薑黃、白芷、南星、陳皮、蒼朮、厚朴、甘草、花粉,研細末)用水蜜調後熱敷,每日2次;用沖和膏(紫荊皮、獨活、赤芍、白芷、石菖蒲,熬成膏)或千捶膏(蓖麻子肉、松香、東丹、銀硃、茶油,熬成膏)外塗患處,每日1次;用五倍子炒黃研末,百草霜適量,研細末和勻,醋調外敷患處,每日1次;膿成而未出頭者,可用拔核法,取白降丹(硃砂、雄黃、水銀、硼砂、火硝、食鹽、白礬,煉製成丹)適量與米飯粒搗和,捏成綠豆大小,扁形,敷於腫核頂端,外蓋太乙膏(玄參、白芷、歸身、肉桂、赤芍、大黃、土木鱉、阿魏、輕粉、柳槐枝、血餘、東丹、乳香、沒藥、麻油,熬成膏),2~3天換藥1次,以核出為度。

    2.毒熱瘀滯證

    證候:胯腹合縫處橫痃,紅赤腫硬,灼熱焮痛,不久潰破,流出膿血,稠黏臭穢,伴發熱、便秘,舌質紅,苔黃燥,脈弦數。

    分析:素體溼盛,久鬱化熱,火熱內熾,敗精蘊結成毒,毒熱瘀滯所致。

    基本治法:清熱解毒,消腫排膿。

    方藥運用:仙方活命飲加減。藥用金銀花、天花粉、蒲公英、赤芍、虎杖、貝母、白芷、當歸、防風、皂刺、山甲、甘草。橫痃較硬加夏枯草、生牡蠣;膿稠難出加百部、蜂房;熱結便秘加生大黃、生首烏。

    外治法:肉芽鮮紅者用四黃膏外敷;如肉芽組織不新鮮者,膿腐難脫,可用八二丹(熟石膏8g,升丹2g,研細末)藥線引流,提膿去腐;橫痃潰後瘡口久久難收者,可用五倍子膏(五倍子250g,研極細末,另取蜂蜜250g,置鍋中用文火熬熟,加五倍子面攪勻,以不焦煳為度,取出晾乾研面),用時加米醋適量調膏,塗敷患處,根據病情,1~2日換藥1次;膿腐已盡,瘡面肉芽組織新鮮者,可用生肌膏(制爐甘石、滴乳石、滑石、硃砂、冰片,研極細末,凡士林調成膏)或白玉膏(熟石膏、制爐甘石,油調成膏)外敷;竇道可用紅升丹藥線,膿腔可用紅升藥捻,祛腐,提毒生肌,腐去後摻生肌散,外敷生肌玉紅膏(當歸、白芷、白蠟、輕粉、甘草、紫草、血竭、麻油,熬成膏);晚期雙側腹股溝遺留瘢痕肉塊,陰戶面板硬腫肥厚粗糙,凹凸不平者,取丹參、大黃、大楓子、赤芍、白鮮皮各30g,紅花10g,水煎至200ml,微溫外洗坐浴。

    其他治療

    1.複方新諾明,口服,每日2次,每次2片,共用3周。

    2.四環素,口服,每日4次,每次500mg,共用3周。

    3.二甲胺四環素,口服,每日2次,每次100mg,共用3周。

    4.紅黴素,口服,每日4次,每次500mg,共用3周。

    5.氯黴素,口服,每日3次,每次500mg,共用3周。

    6.羥氨苄青黴素,口服,每日3次,每次250mg,共用3周。

    7.鏈黴素,肌注,每日1次,每次1.0g,共用20天。

    8.慶大黴素,肌注,每日1次,每次8萬U,共用3周。

    轉歸及預後

    本病為慢性經過,可遷延數年甚至數十年,不易自愈。常可合併其他性傳播性疾病,如梅毒、性病性淋巴肉芽腫等。經久不愈的損害和瘢痕組織內可併發鱗狀細胞癌,特別是與陰莖鱗狀細胞癌關係密切。

    預防與調護

    1.預防措施與其他性病相同,應潔身自愛,杜絕不良性行為。

    2.患病期間忌食辛辣和發物。

    臨證經驗

    腹股溝肉芽腫每發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非洲、印度、新幾內亞、東南亞和巴西呈小流行,人群中以社會經濟狀況較差的地方發病率較高,中國發病率較低,本病有損害性,經久不愈,屬性傳播疾病中頑固難治的慢性疑難雜症之一。

    本病可考慮中西醫結合治療,基本思路是西藥選用高敏感度的抗生素,中藥以辨證施治為主,初期溼毒壅滯,治宜清熱利溼,瀉火解毒,方選龍膽瀉肝湯、黃連解毒湯、五味消毒飲、銀花解毒湯(銀花、紫花地丁、犀角、黃連、赤芍、連翹、丹皮、夏枯草)等;元氣壯實的,宜服防風敗毒散(防風、荊芥、赤芍、連翹、黃連、銀花、甘草、大黃、木通、穿山甲、皂角刺、槐米)加殭蠶、蜈蚣,以解其毒;慢性者可用九龍丹(兒茶、血竭、乳香、沒藥)合山甲內消散(穿山甲、殭蠶、土木鱉)加山楂、莪術、皂角刺等以清熱解毒,散滯引瘀。後期脾虛氣陷可用補中益氣湯;脾腎兩虛可用水陸二仙丹加味。橫痃初起用八將丹(腰黃、冰片、蟬衣、蜈蚣、全蠍、五倍子、穿山甲、麝香)合硇砂散(硇砂、辰砂、雄黃、火硝、西月石、麝香),林可膏藥內貼之,以助其消散;若已潰破,則用拔毒藥(紅升、黃升、全蠍)或五虎丹(黃升、輕粉、川連、煅石膏、冰片)提膿拔毒;若瘡面少血,膿水已淨,難以癒合可用生肌玉紅膏解毒,並以消毒紗布、膠布、繃帶固定,促其癒合。

    小結

    腹股溝肉芽腫是由肉芽腫莢膜桿菌所引起的侵犯面板或黏膜的一種慢性、進行性、潰瘍性肉芽腫。本病多見於熱帶,可因性接觸或非性接觸而傳播。本病經過緩慢,可遷延數年甚至十數年,不能自愈。妊娠期發展迅速。在疾病初期常不被人注意。本病採用中醫中藥內外合治具有一定的療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鄧麗娟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