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情書回憶
-
2 # 花開微香
“一俊遮百醜”,“好孩子”身上的光環往往容易影響人們的判斷。當越來越多的“好孩子”與“問題孩子”發生聯絡時,許多父母發現需要回過頭來,重新審視孩子們身上所發生的事情——
在日常教學生活中,人們常會較多地關注“表現出問題”的孩子,如多動症、自閉症,等等,而對於那些表現良好、甚至各方面成績突出的“好孩子”,卻始終被教育界所忽略 然而,一些心理研究表明,不少人們眼中的“好孩子”存在明顯的心理問題:過度壓抑,信心缺乏,心境愁悶,易焦慮,自視甚高,不善交往,特別在意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等。湖北省教科院重點課題之一、已持續研究4年的武漢六中“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顯示,人們公認的“好孩子”中,近三成存在心理問題,超過12%的學生存在由嫉妒發展成的“敵對情緒”,超過10%的人存在強迫症症狀。
“小大人”真的快樂嗎
特別懂事的孩子常常被人們讚揚,父母也常會很慶幸孩子竟然有如此好的能力,可以照顧好家庭,也因而讓他們承擔更多的責任。然而,這些表面看起來很能幹,被當作大人對待的孩子,真的不需要我們的擔憂嗎?
研究表明,這些好孩子通常難以發展成為一個獨立、自信、社會化的個體,有伴隨一生的孤獨感。他們長大後也很容易出現情緒問題,包括孤獨、抑鬱、空虛、潛在的怨恨感。
從心理學的角度解讀,如果一個本該無憂無慮、沒心沒肺地瘋玩的小孩,他過多表現出了上述“懂事”行為,那孩子的“懂事”,不過是“壓抑自己,隱藏自己的真實需求,迎合父母和別人。”從這個角度說,這不是懂事,是害怕。怕什麼?怕不討好父母的話就不被愛,怕自己做錯了說錯了什麼就被拋棄,怕自己稍微一點兒任性行為就會破壞殘存的安全感。
換句殘酷的話說,選擇“懂事”,是孩子的生物本能。當“做自己”的後果很危險的時候,他必須要選擇壓抑自己的方式求生存。
所以,我寧願要一個愛發脾氣、喜歡瘋玩兒、適當的自我中心、敢於說不……的熊孩子,而不願意養一個過於懂事的孩子。作為一個母親和教育工作者,我對孩子僅有的期待就是,讓他安心做個孩子,也安心做自己。
-
3 # 光隂的故事
首先,好孩子的標準,在不同人的眼中,有著不同的定義。1 有一類孩子喜歡宅在家裡,不喜歡和別人交流,但他學習也不錯,經常受老師表揚,許多同學也羨慕他,因為他成績好。在家也是非常聽父母的話,沒做過什麼出格的事,所以被人們譽為好孩子,但他的快樂是有侷限的,可能他覺得自己學習好成績高就行,別人的一切都同自己無關,不懂得和夥伴分享,不懂得同父母交流,導致發展畸形,高分低能,快樂著自己的快樂。2 有的孩子學習一般,愛做好事,並且能和同學打成一片,積極參加各種文娛活動,雖然成績不怎麼高,但其他專案卻是佼佼者,同樣為班級爭得榮譽,活潑可愛,幫助父母,幫助他人,心地善良,同樣被人們譽為好孩子,他們的快樂,不僅是自己的快樂,也是大家的快樂!好孩子,由於人們給予概念的不同,快樂的認知也不同,前者長大後可能因為自私,因為不能融入集體而變的不快樂。後者長大後或許無論在什麼行業都很快樂,真正的快樂!
-
4 # 苗山妹子
在生活中,從小被大人稱為好孩子,其實這種孩子內心並不快樂。因為他每次做一件都要考慮到大人們的看法,這些孩子多數都是性格內向。
有些孩子調皮不聽話常常被父母打罵,讓父母不省心的。 其實這些孩子更快樂。這些孩子長大後,不但聰明還更能幹。有主見
-
5 # 幸運媽媽何小貓
“乖,聽話,聽話的孩子是最棒的!”這大概是父母們最常聽到,也時不時對孩子說出的話。
當孩子調皮搗蛋時,當孩子不按父母說的去做時,父母就會用這句話來提醒孩子:“你是乖寶貝哦,你不能做這個事。”
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讚賞,不得不揹負著“好孩子”的壓力去服從父母。
父母希望孩子聽話,無外乎兩個原因。
第一,聽話的孩子可以讓他少操心,少折騰;第二,對於不聽話的孩子,他沒有拿得出手的教育方法來應對。
但是,把“聽話”作為評判好孩子的標準,並不科學。
一個習慣了“聽話”的孩子,在家裡會聽父母的話,在學校會聽老師的話,到社會上會聽別人的話,這樣的人不大可能會變壞,但卻很難有所成就。
孩子的未來需要他自己去主動創造,在獲取知識的路上,如果你一味地要求他聽話,往往會讓孩子失去主見性。
被經常誇“乖”的孩子內心是痛苦的,他為了不讓所有人希望,會努力做出你希望的樣子,哪怕他的內心並不認同你的期許。
並且,生活不是一成不變的,有很多突發的情況,沒法讓他們時時保持“乖巧”,這會讓他們坐立不安。
他們除了要思考如何破解這種局面外,他還要去思考“如果我不乖了,他們會不會不再喜歡我?”
雙重壓力下的孩子,要麼崩潰,要麼沉默,而不管哪一種,都不是家長們想要的。
所以,請不要再說孩子乖,這不是愛,這是孩子的壓抑和痛苦。
回覆列表
或許會快樂,或許不快樂。
首先,被大人人誇是好孩子時,內心肯定有一種滿足感,這時的自己會感到開心。
尤其是當我們小時候表現的更為明顯,那時候的我們懵懂無知天真爛漫,對於大人的“好孩子”誇獎會非常高興。因此我們也是在做大人希望我們做的事情,其實也就是因為那時候的我們希望被人肯定。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心智產生了變化,我們的內心想法不再會受大人們的影響。我們會發現越長大,越覺得生活複雜。所謂長大,就是把原本看重的東西看輕一點,原本看輕的東西看重一點。
我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開始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有自己想法的我們遵從了父母的意見後被誇讚時並不會感到開心,只是一種壓力的解放。畢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這時候的我們根本不希望有別人操控我們的大腦與身體,我們希望掌控自己。
因此我們長大後會發現,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會更開心更快樂一些。更會發現小時候幸福是一件很簡單的事,長大了簡單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那時的我們被誇為“好孩子”是純真的快樂,現在的我們被誇為“好孩子”大概是遵從了父母的想法。因此“快樂”不是一直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