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滴水穿石AAA
-
2 # 009科技突圍
未來手機肯定要淘汰的,有新的產品替代它,這個電子產品肯定和我們個人緊密相聯絡,我想大概是機器人,它是我們未來生活的秘書,所以我們不必帶智慧手機,帶個智慧機器人,他就是我們的行動助手,替我們安排一切就像古代的毛筆
-
3 # 非著名程式設計師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其實,時間回到 2008 年之前,你們能想想到現在的手機長這個樣子嗎?再往前撥 10 年,90 年代的大哥大,還感覺離我們不遠,現在的手機已經長成這樣了?是不是我們在感嘆科技的發展呢?
那麼問題就來了,未來的手機會長什麼樣子呢?未來的手機會是圓的嗎?大家可以儘可能的去想象,因為未來就是靠人來的想象來創造的。想象力,催促著科技的發展,去實現我們的白日夢。
回顧 10 年以前,大家認為不可能的白日夢,如今別說已經實現了,可能都已經爛大街了,遍地開花了。
其實,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目前看似不太成功的谷歌眼鏡。所以,如果讓我想想未來手機會被淘汰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它的替代品長什麼樣,這個是不確定的。鑑於我個人的想象力比較匱乏和欠缺。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第一時間想到了谷歌眼鏡。當然了,就目前來看谷歌眼鏡這款產品可能並不太成功,當然了,可能是受限於目前技術的發展,10年以後,就有可能替代了手機。我什麼這麼說呢?我無聊的想了想其中可能的原因,當然,有可能不對。
和手機功能基本一樣我們都知道,谷歌眼鏡 (Google Project Glass) 是由谷歌公司於 2012 年 4 月釋出的一款 “拓展現實” 眼鏡,它具有和智慧手機一樣的功能,可以透過聲音控制拍照,影片通話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網衝浪、處理文字資訊和電子郵件等。2013 年 4 月 10 日,美國科技部落格 Gizmodo 釋出了一張圖片,揭示了谷歌智慧眼鏡的工作原理。它承載著可穿戴裝置的開端,它極具想象空間前途不可限量。但現在看來,它暫時只是一個手機伴侶。基礎通訊、文字輸入依賴手機。
谷歌眼鏡就像是可佩帶式智慧手機,讓使用者可以透過語音指令,拍攝照片,傳送資訊,以及實施其他功能。如果使用者對著谷歌眼鏡的麥克風說 “OK,Glass”,一個選單即在使用者右眼上方的螢幕上出現,顯示多個圖示拍照片、錄影、使用谷歌地圖或打電話。據說現在連直播功能都有了。
是不是和手機一樣?
可穿戴的裝置隨著科技的發展,可穿戴裝置估計會大行其道,為什麼?因為可穿戴裝置將來就會像是長在人類身體中的某一個器官。可以監控和測量人類的各項指標,還可以做到健康提醒,以及實現很多娛樂功能。
重點是人懶啊,現在的手機你還得拿著,可穿戴的可以一直戴著,不用拿下來多好?也不需要用手打字,用嘴說話就可以了。隨著科技的發展,等到語音降噪處理的更好,語音識別更加準確,人類可能就會失去打字的能力了。進一步解放了人的懶惰。
你說這樣的裝置是不是很方便呢?
可能你會說:我天生近視眼,帶著谷歌眼鏡,如何解決我看路的問題呢?將來說不定隨著科技的發展,正常情況下,它就是近視鏡或者老花鏡以及正常眼鏡三種,供給各種人選擇,然後,透過語音控制,切換到智慧眼鏡上,就可以實現手機類似的功能了。做到了無縫切換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不管是近視眼,還是老花眼,還是正常的眼睛,可能都可以用啊!不用擔心,科技只會讓人越來越好。
所以,你們感覺未來替代手機的產品會長什麼樣子呢?
-
4 # ABL神評人
未來淘汰手機的是,更高階的手機,只要人類還活著就需要聯絡,聯絡感情,工作交易等等重要的東西!這是必不可少的物品!!
回覆列表
智慧手機的誕生曾革了無數電子產品的命,如MP3、MP4、卡片相機、掌上游戲機等,從而成為現代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儘管目前手機市場依然火爆,但整個智慧手機行業經過十年的發展其實已經觸及天花板,到達了平臺期、存量期。在即將到來的新一輪人工智慧時代,手機隨時都可能被更先進的智慧裝置取代從而徹底消失。
在2019新年特別節目上,李彥宏便預言:未來20年人們對手機依賴度會越來越低,會開始轉而依賴人工智慧。 而早在2017年6月,馬雲就已放出豪言:手機將在5年內消失!隨後支付寶便釋出了“如影計劃”,這是一個智慧的物聯服務解決方案,該計劃的使命是:讓你的手機在5年後消失,使用者將擁有一個與人身融為一體的支付寶,徹底擺脫身手鑰匙(身份證、手機、鑰匙、錢包)和充電寶的束縛。
幾年前,人工智慧還只是一個遙遠的概念,而近兩年,學術界以及業界探索人工智慧的熱情只增不減,並帶來了一大批人工智慧成果:OpenAI的5v5 DOTA AI“Open AI Five”再次完勝人類;AlphaGo在中國烏鎮圍棋峰會上以3比0的總比分擊敗世界圍棋冠軍柯潔;谷歌研究人員使用BERT模型在11項NLP任務中創出最佳成績;搜狗公司和新華社合作的全球第一個“AI合成主播”正式上崗;而習近平總書記也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上,再次從國家層面強調了人工智慧的重要地位性。
隨著人工智慧高歌猛進的發展,現有事物即將被AI取代的危機感越發洶湧起來。人工智慧是人類終極願望和本質訴求的階段性產物,而三維視覺和空間計算是其領域最重要的分支,旨在透過計算機視覺與計算機圖形學及深度學習等相關演算法與多種三維特徵感測器結合,解決人或機器對三維空間的感知、重建與理解以及與空間的實時相對關係的確定。
三維視覺與空間計算驅動的智慧互動,可以全息傳輸以進行混合現實遠端會議;可以把物理世界的場地和虛擬娛樂與消費場景任意疊加;可以把遊戲世界融合到真實世界中來,所有的資訊都會以三維模型的形態嵌入到真實世界,人類可以擺脫掉滑鼠、鍵盤與螢幕,直接用最自然的方式和數字化的資訊與世界智慧互動,整個世界都成為人類的滑鼠和螢幕,並且根據個人喜好個性化顯示,實現“我想看到的我就能看到,我看到的就是我想看到的”的理想目標。
智慧可穿戴裝置是這一領域分支最廣泛的應用,近年來,智慧可穿戴裝置銷量不斷上升,品類日漸豐富,從健康監測、社交娛樂,到虛擬現實等功能均有涉及,例如VR/AR頭盔、智慧手錶和健康手環。從第一代Apple Watch的釋出,便引領了智慧穿戴裝置的潮流,而隨著5G時代的到來和物聯網的應用,這些智慧穿戴裝置的應用場景只會越來越廣。
如今智慧手機不斷朝著的全面屏方向探索,若在實現了100%的屏佔比後,可任意彎曲的柔性屏手機或將成為智慧手機的下一個形態。而其最終形態,或許正是向可穿戴裝置方向轉化。
早在3年前,Epic Games的CEO蒂姆·斯維尼(Tim Sweeney)便預言:AR眼鏡將會在未來10年之內取代所有傳統螢幕。而在去年的GDC(遊戲開發者)大會上,他再次重申該預言將會實現:2025年之前會有10億使用者使用AR眼鏡。斯維尼在接受採訪時說:“我認為AR眼鏡最終會替代智慧手機。在真實生活中,到時大家不會在口袋裡藏一臺手機,你會看到大家用手勢與AR使用者介面交流。”
據訊息,蘋果、微軟、谷歌等都在緊鑼密鼓地研發消費級AR眼鏡。綜上我們可以推測,以AR眼鏡為代表的能同時對視覺和聽覺沉浸式反饋的智慧可穿戴裝置將成為全面替代手機的下一代互動方式。
但VR頭盔,手錶、手環等只是拉開了可穿戴裝置時代的序幕,它們或許都不是未來可穿戴裝置的最終形態。智慧穿戴裝置產業的發展仍面臨應用生態體系難以統一、產品同質化的凸顯以及使用者隱私安全性問題的瓶頸。不過隨著人工智慧、5G、物聯網技術的日趨成熟,智慧穿戴裝置將很有可能成為關聯其它終端的中樞,並延伸出更多的使用場景,在遊戲、醫療、身份認證甚至工業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形成更符合人們需求的產品形態。
如今人工智慧尚未擁有足夠的實力完全取代智慧手機,但平和緩慢發展的智慧手機市場出現顛覆式創新的機率愈發渺茫,隨著智慧穿戴裝置朝著垂直、專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