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DG的老船塢
-
2 # 手機使用者58903279720
在西方世界有一個“笑話”,是“圖書館裡的藏書,最薄的三本書為《波蘭名人錄》、《義大利戰時英雄》”,第三本是自己的“嘲笑物件”,可以自己編排。所以,除了“丘斯比.加里波第”,就不知道還有誰了。
所以在西方世界裡,義大利的“武功”,就是一個笑話。
-
3 # 聯合防務
義大利人不善征戰這一普遍認知,來自兩次世界大戰中意軍的拙劣表現,一戰中義大利奉行機會主義,臨陣倒戈投靠協約國,二戰中更是笑話百出,網上曾流傳一部《二戰義大利爆笑史》,其中有道是,如果二戰中義大利保持中立,意味著德國需要多投入十萬兵力,而義大利加入軸心國則意味著德國需要多投入五十萬兵力保護意軍這支“豬隊友”。
實際上,許多類似的段子是德華人和英華人捏造出來的,後來日本人也跟著起鬨,就造成了意軍呆萌又無能的形象。事實上意軍在二戰中的表現尚未到如此不堪的程度。首先,義大利海軍在地中海海戰中與英國海軍對陣就有不凡戰績。在義大利遠征軍橫掃烏克蘭的戰役中,就俘虜了十萬蘇軍,並獨立攻佔了斯大林諾等城市。而在北非戰場,倘若沒有意軍輔助,隆美爾或許在1942年就戰死沙場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一支現代國家軍隊,義大利軍與同時代其他列強的軍隊的整體戰鬥力完全不在一個層次當量上。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20世紀初的義大利的綜合國力相比於其他列強差很多。煤炭、石油、鋼鐵產量、發電量都被美、英、德、日甩開幾條街。甚至無力自助製造全封閉的戰鬥機。而現代戰爭很大程度上拼的就是軍備實力。
2、義大利整個中世紀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19世紀末實現國家統一後,卻始終未能在全體國民中形成明確的國族認同。即便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權,這個政權也從未實現猶如納粹德國一般的全方位控制力、動員力和凝聚力。義大利加入軸心國僅僅是墨索里尼個人一廂情願。墨索里尼始終未能炮製出來一個類似於德國“生存空間”或日本“大東亞共榮”這樣的深入人心的理論進行戰爭動員,廣大民眾和士兵並不知曉為何而戰為何獻身。
3、從民族性格來說,義大利的民族性屬於典型的“小市民文化”,缺少臣民文化、公民文化、騎士文化或斯巴達文化的因子。義大利人普遍熱愛生活藝術,浪漫靈感有餘,嚴謹勤奮不足,崇尚個人英雄主義,自由散漫。這樣的民族性使其難以形成一直紀律嚴明、組織高效的鐵打隊伍。
至於加里波第,他的確是一個傳奇英雄。但筆者認為,加里波第個人的“戰神”形象,對於義大利作為一個整體民族國家的戰鬥力,起不到多少說明作用。1、加里波第的主要戰績是在統一義大利的過程中,與西西里、那不勒斯、教皇國等小國作戰,換句話說,他的主要對手都是義大利自己人。2、在義大利第三次獨立戰爭中,加里波第志願軍與奧軍打了個平手,但那時恰逢普奧戰爭,奧地利的主力部隊無暇南顧。3、加里波第的“紅衫軍”是一支游擊隊性質的隊伍,游擊隊的戰鬥力並不意味著在大規模作戰中正規軍的戰鬥力,這並不能完全轉化成大規模戰役中正規軍的作戰能力。歷史上許多民族往往能夠產生卓著的游擊隊,卻在建設適應現代戰爭的正規軍的道路上遇阻,或許也是民族文化的緣故。(NT)
-
4 # 環球快資訊
一談到軍事,義大利必然作為反面教材出現,網上也流傳著許多關於義大利軍隊搞笑段子。實際上很多關於義大利軍隊段子可信度並不高,但這確實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近代之後義大利軍事能力的確有限。實事求是講,近代義大利能躋身歐洲列強之列,軍事能力必然不會是弱得一塌糊塗,可另一個不容忽視歷史現實是,近代義大利軍事能力與同期其他列強相比,甚至和一些略強的半殖民地國家相比都有明顯差距。
比較明顯案例是1899年意大利慾強租中國三門灣,先是派出大型軍艦遊弋於三門灣外海後又遞交最後通牒,讓清政府限期交出三門灣,結果請政府不僅強硬拒絕還積極備戰並展開外交斡旋,義大利政府關鍵時刻率先退縮,收回最後通牒改為“政治勸說”,但請政府始終保持強硬態度,即使面對意駐華公使薩爾瓦格率領更大艦隊前來施壓也不退縮。此時,意高階將領經過評估認為“無力戰勝”中國,遂勸說本國政府放棄,最後清廷取得完全勝利。
三門灣事件雖有列強影響及義大利本國缺乏戰爭準備等系列因素,但義大利軍事能力之孱弱也展露無遺,即使自詡“歐洲第六,世界第八”也無法掩蓋自身虛弱,這從義大利統一過程也能看出。
義大利統一和德意志統一經常被拿來比較,後者是簡單粗暴的自主統一,沒有太多後遺症,而前者經過“奧撒戰爭”後就明白靠自身力量無法統一。雖然在統一戰爭中出現著名民族將領加里波第,但仔細分析不難看出,加里波第本身戰績並不出色,前期甚至經常吃敗仗(但多是以寡敵眾且對方是正規軍),後期主要對手是戰鬥力較弱的地方傀儡政權軍隊,而且直接交火比較少,多是依靠地方民眾起義響應。外戰方面,既有過羅馬保衛戰的慘痛失敗也有過洛德羅內對奧與第戎對普的輝煌勝利,甚至普魯士將軍維爾德曾認為若普法戰爭中法軍由加里波第指揮那結果會不一樣,可見他的確是一名傑出將領,但一方面在近代義大利歷史上屬於個案,另一方面傑出但不是百戰百勝,名聲大更多因為義大利這片將才匱乏的土地將其襯托。
-
5 # 光合作用的動物
義大利近代以來工商業發達,百姓普遍生活富裕且安逸,對外關係上義大利跟鄰國沒有鮮明的對立形勢,爭議領土也比較少,國家安全沒有重大威脅,因此義大利國民不好戰,戰爭來臨人人都想獨善其身沒有濃厚的參戰意識,義大利軍隊鬥志很弱,並且對手多數都優待俘虜投降成本比較低,由此義大利軍隊帶給人們一種弱雞形象,如果義大利本土遭遇野蠻侵略人民遭受屠戮,相信義大利軍隊會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所以不要嘲笑義大利軍隊,他們只是沒有類似我們的遭遇而已!
-
6 # 紫龍防務觀察
從近代來看,無論是利薩海戰還是一次大戰和二次大戰義大利人的表現都是令人不敢恭維,他給別人留下的印象可能永遠都是在沙漠裡拿著水泡義大利麵,那麼義大利人真的不擅長打仗嗎?我認為至少在西方的帝國主義國家裡面,義大利是當之無愧的吊車尾。雖然義大利是西方最早發生資本主義萌芽的國家,但是幾百年的發展義大利早已經落後了,尤其是到近代因為熱兵器的快速發展,義大利人裝備落後,再加上士兵軍事素質低下,毫無戰鬥力,所以義大利人一直不善於征戰,但是就是這樣的一支軍隊,卻有著一位世界級的名將,他就是加里波第。
為什麼加里波第這麼能打呢?在我看來這全是他自身的原因,爛船也有三顆釘,義大利畢竟也是西方列強中的一員,因此能夠出現加里波第這樣的名將,絲毫不足為奇。所以說千萬不要因為整體而忽視掉區域性,雖然在歷史上義大利給人一種十分靠不住的感覺,但是即使是義大利的軍隊那也有像加里波第這樣的名將。
看到好多講述兩次世界大戰中關於義大利表現的段子,似乎都在說義大利就是德國的豬隊友。堪稱“能征善戰”的義大利人都有誰?加里波第和同時期世界上其它的軍事家相比,指揮能力如何?
回覆列表
加里波第麾下的部隊是被稱為紅衫志願軍,這支軍隊之所以戰鬥力爆表,原因是這是一支志願人員組成的軍隊,志願!志願!志願!重要的話得說三遍!
如果從歷史上看,義大利軍隊的戰鬥力,可以說是神經刀屬性,就在加里波第活躍的時代,撒丁王國軍/義大利王國政府軍也是以孱弱不堪而著稱的,同樣是同時代的義大利人,加里波第的志願軍能把奧軍打的狼狽不堪,能跟普軍打對攻,而同時的撒丁/義大利見到奧軍幾乎是每戰必敗……
從某種意義上說,義大利軍隊的戰鬥力,受其戰鬥意願影響非常之大,由於義大利長期是分裂的殖民地,所以並不存在什麼軍國傳統,所以軍隊戰鬥意志完全是靠官兵的戰鬥意願來支援,撒丁/義大利王國軍隊士兵是去當兵吃糧的,而加里波第的紅衫軍完全是為理想信念而戰的志願人員,從戰鬥意願來說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這種情況也同樣反映在一戰和二戰中,一戰義大利和奧地利在伊松佐河連番大戰死傷慘重,國內軍內都產生了嚴重的厭戰情緒,結果就是卡波雷託戰役的大潰敗,而卡波雷託戰役之後,義大利麵臨亡國的危險,國內民族主義情緒迅速高漲,軍隊士氣和戰鬥力也逆勢而上,不但打崩了奧軍在1918年發動的第二次進攻,而且順勢在維托里奧-維內託戰役中打垮了奧軍堅持了幾年的防線,直接導致奧匈帝國崩潰,二戰也是一樣,西西里的海防師(那本來就是親盟軍反墨索里尼的本地老百姓)和北非戰局初期的殖民軍(參考珍珠港之後在東南亞的英緬軍和英印軍即可)這些主要黑段子生產基地不說,在和德華人配合作戰的的時候,義大利正規軍不管是為了面子還是什麼,至少發揮了正常水平,而義大利投降之後,那些投奔南斯拉夫鐵托游擊隊的義大利官兵以驍勇善戰悍不畏死而聞名,北意游擊隊尤其是意共組織的加里波第旅,也搞得北意德軍焦頭爛額吃虧不小。
義大利游擊隊員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意軍的神經刀屬性,其實是因為其戰鬥力完全取決於他們願不願意打,所以加里波第所組織的完全由志願人員組成的紅衫軍戰鬥力爆表也沒什麼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