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邁步從頭越

    我個人在電子企業工作的時間算很久了,有過柔性線路板組裝企業,到PCBA(印製線路板組裝)行業,再到晶片封裝測試各個不同電子相關類企業的工作經歷。期間也接受過多次大同小異的各種入職培訓。下面談談個人這方面的經歷。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電子廠的新員工入職後一定會有培訓。培訓時長則根據各自公司的情況安排會有差異,一般多的可能一兩個禮拜,少的可能僅一兩天。由於培訓都發生在簽完勞動合同之後,屬於正常上班期間的活動,因此培訓期間都和正常上班一樣,有工資拿的,即帶薪培訓。至少我所在的蘇州地區,我還沒有聽說過哪家企業摳門到培訓期間不算工資的情況,所以題主不用擔心這點。

    為什麼要進行入職培訓?

    培訓的必要性可以說的很細很多,但個人認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外部因素逼迫的不得不為。。為了提高企業競爭力,拓展市場佔有率,現在很多企業,尤其像電子廠,都在逐步走規範化制度化的經營道路,其中大部分企業都有對應的國際質量體系,環境體系,職業健康安全體系等方面的相關認證,比如企業如果要吸引更多的客戶,通常會進行多方面的認證,其中可能包括的認證專案有,ISO9001質量體系,ISO14001環境體系,,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體系等各方面。這些認證往往都是企業開發客戶,對外拓展合作的必要資本。而在此諸多體系的明文條款中,都要求到企業必須對於入職的員工本身任職能力做必要的審查,同時在員工入職時,企業需要組織專業的有資質的培訓人員對其進行相應的培訓。如果企業沒有對新入職員工,及必要情況下某些在職員工進行工作範圍內的培訓,而後在這些國際體系組織的稽核時被發現了,企業將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如果被客戶稽核時發現,則會面臨同樣不可預測的損失與不良後果。所以從宏觀方面維繫企業利益方面考量,新員工入職培訓都是必須的。

    二,內部利益保障的必然之舉。從員工角度考慮,培訓可以幫忙他們儘快地融入到公司,適應到各自的崗位上去,因此也是不可或缺的。新員工在進入一家新公司後,需要熟悉公司文化,瞭解公司規章制度,掌握工作內容各方面,於是快速集中的培訓就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最佳方式了。假使沒有入職培訓,員工們對於這以後要服務的企業仍然充滿諸多問題和困惑,對於自己能不能做好這份工作也可能會在心裡犯嘀咕。這好比把還沒有經過訓練,武器可能都不會用計程車兵直接投入到戰場上去,怎麼可能不吃敗仗,也即不會讓企業遭受損失呢。

    入職後一般培訓什麼內容?

    入職培訓的內容零零總總,不過一般而言,主要分為兩大塊,一塊是與公司介紹和管理規章制度相關,另一塊與員工工作內容相關。

    公司介紹方面,其內容一般包括企業的發展歷史,規模,企業願景,使命,價值觀等等方面內容,做培訓的人可能會是管理層領導,也可能由人事部門專員來代勞。規章制度方面,這部分培訓主要目的是讓員工瞭解企業,促使他們迅速融入企業文化,並鼓勵他們積極投入工作,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管理規章制度這一塊,一般都由企業的HR和各業務部門的專業人士進行培訓傳達。這裡的規章制度既包含了企業主本身需要承擔的義務和擁有的權利,也包括了員工的義務和權利力。比如在這個環節中,員工會了解到企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比如作息制度,休假制度,考勤制度,福利政策,組織架構,遇問題時反饋升級的流程等等。這部分內容往往是員工最為關注的,也是體現一個企業用人理念的本質所在。不少企業會把這方面培訓的資訊都彙總在員工手冊中,這樣更便於員工全面瞭解和貫徹執行。

    工作內容方面的培訓,電子企業最典型的內容有以下幾點。

    一,質量,安全,環境體系等方面的基礎培訓。

    對於製造型企業來說,產品質量是企業的命脈,是發展存續的重中之重。一般員工入職都會接受最基本的質量方面的培訓,比如這個過程中會灌輸的內容有,企業的質量方針,質量目標,員工應該瞭解質量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時時樹立良好的質量意識,同時瞭解企業通過了哪一類的質量體系的認證等等內容。同時,環境和安全方面的政策,知識也是員工必須瞭解的,這樣才能保證員工在工作時具備必要的安全,環境意識,杜絕因為不瞭解而犯錯的可能性。

    二,生產流程的基礎培訓。

    電子廠招聘的大部分員工都需要進入到生產一線工作,對於產線流程的培訓是十分必要的。即便對於那些非生產類員工,比如行政,人事,採購,關務等職能員工,也會同時接受此類核心業務,即產品製造過程相關最基礎的培訓。這個培訓旨在讓員工瞭解企業的產品,極其大概製造流程,使員工對企業從事的產品流程有個全面的基礎認識。比如電子廠,最典型的就是表面貼裝SMT流程,其主要包括的流程有,備料,錫膏印刷,印刷後檢驗,貼片,迴流焊,AOI自動光學檢測以及人工目視檢驗。經過這些前道流程,產品會運轉到後段的PTH,也有企業稱之為DIP,指的是手工外掛。然後產品會經過波峰焊,補錫,ICT線上測試,組裝,FCT功能測試,以及最後的QC或QA的檢驗測試等工序,這樣下來,一個產品製造的大概流程就結束了。培訓時,培訓教師一般來自產品工程部門,他們通常會用PPT形式圖文並茂地對新員工進行流程的講解,回答員工存在的疑問。

    三,電子元器件的基礎培訓。

    進入電子廠的員工,特別是分配到一線的工人,時時會與電子線路板,電子元器件打交道,因此關於電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識是必須要掌握的。在電子元器件的培訓過程中,主要內容就是讓員工瞭解一般工作中會接觸到哪些元器件,如何識別這些元器件,以及在生產過程中該怎樣區別對待這些元器件。通常一塊組裝完成的線路板上,包含的典型元器件有各種型別的電阻,電容,各型別的IC整合晶片,開關,晶振,揚聲器,二極體,三極體,散熱片,聯結器,變壓器等等。他們的價值不一,作用不同,識別的方法也不一樣,這些都是新員工需要掌握的知識點。

    四,靜電防護知識的培訓。

    電子製造企業的員工必須掌握靜電防護,即ESD方面的基本知識,這是電子廠不同於如其他諸如化工,機械,醫療行業的一個明顯特徵。由於產線員工接觸到的很多電子元器件對於靜電是敏感的,一不小心操作不當產生的靜電可能會使電子元器件失效,即導致產品功能的異常。在這個環節培訓中,員工會掌握到哪一類元器件對靜電最敏感,平時工作中怎樣規範操作才會消除靜電發生源,從而避免對產品質量產生影響等方面的知識。其實靜電防護的培訓不止新員工有,老員工也會定期溫故學習,並需要透過相應的ESD測試才可重新上崗。

    一般而言,以上羅列幾點員工工作內容方面的培訓針對是所有新入職員工,不論你是產線員工,還是主管,經理等崗位,都會接受到這些基本知識點的培訓。

    除此之外,電子廠會更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崗位作更深入細緻的培訓和考核,確保該崗位的員工是充分具備了該方面能力才開始工作。比如操作機臺的員工,做產品外觀檢驗的員工,做產品效能測試的員工,做產品維修的員工,都有其各自崗位對應的一套完整成體系的培訓和考核標準。這類培訓的耗時更長,難度也相比較更大,在這裡就不一一陳述了。

  • 2 # 李先賀

    蘇州這邊看你是選擇合同工還是派遣工臨時工,合同工是要求培訓的,政府要求公司會有三級培訓分別是崗前教育,崗位教育,在崗教育,完成三級教育培訓才可以工作,工作期間還有安全教育訓練,消防培訓演戲等!派遣工臨時工基本不用這些培訓,派遣工臨時工出現工傷或者意外,自己的權益很難得到保障!

  • 3 # 瓜不甜娛樂

    現在很多工廠都招小時工,也就是俗說的臨時工,幾乎招不到正式工,也就沒有必要崗前培訓,不僅國企這樣,連一向比較人性化福利待遇比較好的外資企業也是這樣,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勞務和企業勾結壓榨普通員工,沒有辦法的辦法,社會就是這樣弱肉強食,

  • 4 # JIANGMENG666

    電子廠上班都是些簡單的培訓,有些特殊崗位比如一些檢查裝置 測試裝置可能要有人帶你一段時間,總體來說還是比較簡單

  • 5 # 潘村小周

    部門培訓一次反正考很多拿到上崗證正式上線,每天oqc都會來盲考一次,一個月都筆試考試一次,比我上學考試還多!

  • 6 # 被風虐過的男子

    正規工廠都要培訓的。

    1.瞭解工廠的環境和規則制度。

    2.基本的產品認識、注意事項和要求。

  • 7 # 太極寄暢

    必須要經過培訓,一般稱之為“三級教育”,即公司級培訓,車間級培訓,班組級培訓。另外,培訓是帶基本工資的。

  • 8 # 濤子故事會

    所有進廠之前都有培訓了合格考試之後才能上崗 比如說就安全 管理操作方面每個月幾號發工資吃飯問題 上下班打卡 等等很多 。

  • 9 # 情感星辰

    肯定是要培訓的啊

    1,入場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都不一樣,透過培訓將能力不足的提升,最大可能得保證上崗上手熟練。

    2,廠規廠紀也要在這個時候宣導,要注意什麼,幾點上下班,幾點吃飯,操作規程都是要講的,儘量減少出錯。

    3,企業文化的宣導這是讓我們去認識這個企業,熟悉這個企業,也讓我們知道他以後得一個發展方向,也是留住人才的一點。

    4,福利待遇也是最關心的,也會在這個時候說,什麼時候發工資,加班費底薪,有沒有公休,有沒有五險一金等等都會在這個時候講,讓我我們知道這些東西。

    5,知道我們進去廠子以後我們主要是做的什麼產品,這些產品有什麼用途。

  • 10 # 人封瀟灑哥

    簡單的介紹一下流程,然後會安排老員工教你一下,電子廠大多崗位是流水線作業,基本沒什麼技術,所謂的培訓也就是一些注意事項以及怎麼操作,大多崗位是很簡單的。培訓也只是讓你快速適應工作崗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智永和尚是書聖王羲之的第幾代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