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華黃氏大裂變的同時,作為金華所自出的新安黃氏也經歷了同樣的裂變和分析。據追遠堂《陡妥黃氏宗族》和其他族譜的記載,在宋元以來近千年歷史演化的過程中,新安黃墩黃氏宗族,由隋唐時期的一個江夏分支,竟成為一個擁大小40餘個各級分支氏族的黃姓大宗族,散佈在東南,主要是江西、安徽、浙江三省各地。茲將各支始祖及其派份、來源開列如下,若你是黃姓子孫,或許會從中發現你們家族血緣之根:新安黃氏 始遷祖黃尋,江夏九世黃積之子,自江夏始遷新安黃墩。黃屯黃氏 始遷祖黃章,江夏二十世、新安十一世黃德之子,自黃墩始遷歙縣黃屯。潭渡黃氏 始遷祖黃芮,江夏二十三世、黃屯三世黃光之子,自黃屯遷歙縣潭底。下市黃氏 始遷祖黃孝思,江夏三十六世、潭渡十三世黃大之子,自潭渡始遷歙縣下市。潭東黃氏 始遷祖黃裕,江夏四十七世、潭渡二十七世黃義之子,自下市遷潭東。小路,黃氏 始遷祖黃享壽,江夏三十九世、潭渡十六世黃佛之子,自潭渡遷歙縣小路口。揚州宿松黃氏 始遷祖黃舟,江夏四十世、潭渡十七世黃永韶之子,自潭渡遷安徽宿松縣。古關黃氏 始遷祖黃貴一,江夏四十世、黃屯二十世黃X之子,自黃屯遷古關。左曰黃氏 始遷祖黃儀,江夏二十六世、新安十七世黃士堯之子,自黃墩遷安徽祁門縣左田。盱眙黃氏 始遷祖黃思道,江夏二十八世左田二世黃遜之子,自左田遷江蘇盱眙縣。古城黃氏 始遷祖黃修,江夏三十二世、左田六世黃叔宏之子,自左田始遷安徽黟縣古城。西城黃氏 始遷祖黃繼雄,江夏三十三世、古城一世黃修之子,自古城塘遷歙西城。石山黃氏 始遷祖黃志芳,江夏四十五世、左田十九世黃勝之子,自西城塘遷石山。橫岡黃氏 始遷祖黃志宏,同為黃勝之子, 自西城塘遷歙縣橫岡。鮑汀黃氏 始遷祖黃叔仲,江夏三十一世、左田五世黃瑰之子,自左田遷安徽婺源縣鮑汀源。橫槎黃氏 始遷祖黃立初,江夏三十二世、左田六世黃叔仲之子,自鮑汀源遷歙縣橫槎。石門黃氏 始遷祖黃昱初,同為黃叔仲之子, 自鮑汀源遷歙縣石門坳。茗園黃氏 始遷祖黃希升,江夏三十六世、橫搓四世黃明同之子,自橫搓遷江西饒州德興縣茗園。藍溪黃氏 始遷祖黃希由,江夏三十六世、橫搓四資興黃氏 始遷祖玉公,字仙琚,後唐同光3年(925)自桂林官楚郴資興縣令,任滿擇居城治之西。十一世文嵩公再遷清江,文憲公遷汝城樓江,文權公遷樂昌樟村。至1949年,已傳47代,共75200人,仍以資興居住最多,其他分佈於湖南汝城、宜章、桂陽、酃縣及廣東仁化、樂昌、曲江,江西遂川、上猶等地。族譜創修於宋嘉泰3年(1203),元至正8年(1348)續修,明嘉靖2年(1523)三修,天啟5年(1625)四修,清時又修五次,1947年十修。永興長富坊黃氏 始祖日新公,元進士,湖南潭州路達魯花赤總管。生子二:華甫、興甫,興甫籍湘潭;華甫遷永興縣右廂長富坊。至1906年,已傳23代。桂陽橋市黃氏 明萬曆間由耒陽布美村遷此。族人分佈於本鄉大富口、陳家邊、黃家圖三村。桂陽泗洲黃氏 始遷祖無鑾公,清康熙53年(1714)由江西吉安府龍泉縣遷泗洲寨歐菜園定居。宜章白沙鄉漿水黃氏 始祖鼎公,字時舉,原居衡山,唐大曆3年(768)進士,初任廣東南海縣縣令,旋升連州刺史,任滿後擇連州松柏山居之。生子二:起順、起宋,長子起順,字大化,唐元和3年(808)由松柏山遷居宜章縣西南五十里漿水,子孫分佈於漿水村附近,少數居湘潭、寧遠、藍山、桂陽等縣。至1948年,已傳41代,共約2萬餘人。宗祠、家廟、族立學校俱設漿水村。1941年十五修族譜。宜章白沙鄉龜爻黃氏 始遷祖星玉公,唐季由廣西桂林宦遊郴,後卜居宜章招募堡。至二十六世子琛公,元武宗至大3年(1310)以貢士任宜章教諭,任滿後卜居於白沙鄉龜爻。族人分佈白沙數十里之鎖石村、泗灣、黃家灣等處,雜居於郴縣、臨澧、嘉禾各縣。至1949年,已傳32代,居宜章者約2400人。1935年十修族譜。宜章白沙鄉梅溪黃氏 始遷祖子瓊公,字朝琚,因助文天祥起義,勤王兵敗,自江西�W江始遷郴州北湖塘,旋遷宜章縣白沙鄉梅溪。族人分佈於梅溪縱橫十餘里及藍山、新田、寧遠、桂東、衡陽、沅江、湘潭等地。至1949年,已傳28代,男女丁口26000餘人。宗祠設梅溪。族譜始修於明正統13年(1448),1932年九修。宜章中塘黃氏 明成化時自福建莆田縣徙宜章中塘。宜章五甲黃氏 宋時自江西泰和縣徙宜章五甲。宜章八甲黃氏 宋時自江西泰和縣徙宜章八黃姓為中國古老的姓氏之一,其主根在古黃國(今河南信陽地區潢川縣),黃姓起源有三支。1、出自嬴姓。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是“帝顓頊之苗裔”,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嬴氏。傳說伯益的後裔有14,既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合稱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黃氏大約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因被周朝封為子爵,又稱黃子國。春秋時期,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於抗衡。公元前648年,黃被楚滅。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氏,就是黃氏。2、出自金天氏之後。臺駘是上古時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為水官之長,顓頊時受封於汾川,後世尊為汾水之神。春秋時,臺駘的後人曾建立沈、姒、蓐、黃諸國,後來都被晉國滅掉了。其中黃國公族子孫以國為姓,成為黃姓。3、起源於中國古代南方的蠻族。《新唐書》中有“邕管(在廣西境內)蠻有黃姓。唐黃少卿、少高、少溫是也。”其實,此支黃氏乃是黃國遺民的後裔。郡望:1、零陵郡:西漢時置郡。此支黃氏為三國黃蓋之族所在。2、巴東郡:東漢時置郡。此支黃氏,出自東漢蜀將黃權之後。3、西 郡:在今甘肅永昌一帶,為酒泉黃衍之後。4、會稽郡:秦時置郡。此支黃氏,出自東漢黃昌之後。堂號:寬和堂:漢代黃霸為河南太守。當時的官吏都很嚴肅,黃霸為政獨尚寬和。宣帝時,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關在監獄。從官到民一齊為他呼冤,終於平反昭雪。江夏堂:後漢黃香,小時死了母親,他對父親最孝,夏天用扇子把父親的席子扇涼,冬天把父親的被褥暖熱。人誇他的孝:“天下無雙,江夏黃童!”遷徙分佈黃姓最早的發源地應在金河南省潢川縣西部一帶。黃國滅於楚之後,黃姓族人散居四方。有地北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則被迫內遷到楚國腹地(今河北境),今黃岡、黃陂、黃安、黃梅等地,據說均因黃人遷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內遷到楚都郢(今江陵、荊州),又有一支遷到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縣東南一帶)。秦漢之時,黃姓已稱盛於長江中游及以北河南、安徽等地。黃姓大舉南遷始於西晉末年,因中原士族大舉南遷,使黃姓在南方的分佈更廣泛。與此同時,黃姓已同胡、林、陳、鄭、丘、何、曾等八族遷入閩(福建),成一.尋根溯源(一)少皋曾孫臺駘之後:臺駘是少皋的曾孫,因治水有功,顓頊封他到山西汾水流域,國號黃。周初,為晉所滅,子孫以國為氏。(二)伯益之後: 伯益為嬴姓之祖,因治水有功受到帝舜的賜封。後裔有封於黃國。(三)陸終之後:一.陸終長子樊的長子南陸公,食採江夏,賜姓為黃。二.陸終次子惠連受封於黃國,以國為氏。(四)仲衍之後:陸終長子樊被夏禹封於昆吾。昆吾君隱於夏末去其封地,居古嶽州,生子高。商中宗子太戊時高為車正,號曰仲衍,伊尹嘉其賢,以孫女妻之,是為開姓始祖。至十三世石妣姬氏,周賜姓黃。二.遷徙分佈黃姓最早的發源地應在今河南省潢川縣西部一帶。黃國滅於楚之後,黃姓族人散居四方。有地北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則被迫內遷到楚國腹地(今河北境),今黃岡、黃陂、黃安、黃梅等地,據說均因黃人遷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內遷到楚都郢(今江陵、荊州),又有一支遷到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縣東南一帶)。秦漢之時,黃姓已稱盛於長江中游以北河南、安徽等地。黃姓大舉南遷始於西晉末年,因中原士族大舉南遷,使黃姓在南方的分佈更廣泛。與此同時,黃姓已同胡、林、陳、鄭、丘、何、曾等八族遷入閩(福建),成為後來入閩的"八大姓氏"之一。經過魏晉至隋唐時期的不斷遷徙和繁衍,黃姓形成了今河南、湖北、四川、江蘇、福建、廣西等地望族。宋代有黃潛善,其九個兒子散處廣東各地,以梅州居多,後發展成為廣東大姓。北宋末,金兵功入開封,河南固始人黃建聯南徙杭州,後成為杭州著姓,支分漳浦、饒平、陸豐等地。宋元之際,黃氏稱盛於閩粵,至明末清初,開始移居臺灣,後來又有不少人播遷至海外。黃姓是中國一個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黃氏有一些人融入壯、瑤、侗、水、布依、蛋等少數民族。唐代以前黃氏已在嶺南、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中紮根。其中,為蛋民者,居於廣州沙南;遷到廣西黃洞者,叫黃洞蠻,大多為壯族;融入瑤族者,分佈相當廣泛,居於廣西、廣東、湖南、雲南、貴州的許多縣、鄉,以廣西居多,上海浦東也黃姓也很旺!三.郡望堂號(一)郡望江陵郡:西漢舊族,為黃尚之族所建,唐初已廢。江夏郡:興於漢之世,為黃香之族所建,今為全球黃姓郡望。會稽郡:興於東漢之世,為黃昌之後所建,唐初已廢。零陵郡:興於三國吳之世,
在金華黃氏大裂變的同時,作為金華所自出的新安黃氏也經歷了同樣的裂變和分析。據追遠堂《陡妥黃氏宗族》和其他族譜的記載,在宋元以來近千年歷史演化的過程中,新安黃墩黃氏宗族,由隋唐時期的一個江夏分支,竟成為一個擁大小40餘個各級分支氏族的黃姓大宗族,散佈在東南,主要是江西、安徽、浙江三省各地。茲將各支始祖及其派份、來源開列如下,若你是黃姓子孫,或許會從中發現你們家族血緣之根:新安黃氏 始遷祖黃尋,江夏九世黃積之子,自江夏始遷新安黃墩。黃屯黃氏 始遷祖黃章,江夏二十世、新安十一世黃德之子,自黃墩始遷歙縣黃屯。潭渡黃氏 始遷祖黃芮,江夏二十三世、黃屯三世黃光之子,自黃屯遷歙縣潭底。下市黃氏 始遷祖黃孝思,江夏三十六世、潭渡十三世黃大之子,自潭渡始遷歙縣下市。潭東黃氏 始遷祖黃裕,江夏四十七世、潭渡二十七世黃義之子,自下市遷潭東。小路,黃氏 始遷祖黃享壽,江夏三十九世、潭渡十六世黃佛之子,自潭渡遷歙縣小路口。揚州宿松黃氏 始遷祖黃舟,江夏四十世、潭渡十七世黃永韶之子,自潭渡遷安徽宿松縣。古關黃氏 始遷祖黃貴一,江夏四十世、黃屯二十世黃X之子,自黃屯遷古關。左曰黃氏 始遷祖黃儀,江夏二十六世、新安十七世黃士堯之子,自黃墩遷安徽祁門縣左田。盱眙黃氏 始遷祖黃思道,江夏二十八世左田二世黃遜之子,自左田遷江蘇盱眙縣。古城黃氏 始遷祖黃修,江夏三十二世、左田六世黃叔宏之子,自左田始遷安徽黟縣古城。西城黃氏 始遷祖黃繼雄,江夏三十三世、古城一世黃修之子,自古城塘遷歙西城。石山黃氏 始遷祖黃志芳,江夏四十五世、左田十九世黃勝之子,自西城塘遷石山。橫岡黃氏 始遷祖黃志宏,同為黃勝之子, 自西城塘遷歙縣橫岡。鮑汀黃氏 始遷祖黃叔仲,江夏三十一世、左田五世黃瑰之子,自左田遷安徽婺源縣鮑汀源。橫槎黃氏 始遷祖黃立初,江夏三十二世、左田六世黃叔仲之子,自鮑汀源遷歙縣橫槎。石門黃氏 始遷祖黃昱初,同為黃叔仲之子, 自鮑汀源遷歙縣石門坳。茗園黃氏 始遷祖黃希升,江夏三十六世、橫搓四世黃明同之子,自橫搓遷江西饒州德興縣茗園。藍溪黃氏 始遷祖黃希由,江夏三十六世、橫搓四資興黃氏 始遷祖玉公,字仙琚,後唐同光3年(925)自桂林官楚郴資興縣令,任滿擇居城治之西。十一世文嵩公再遷清江,文憲公遷汝城樓江,文權公遷樂昌樟村。至1949年,已傳47代,共75200人,仍以資興居住最多,其他分佈於湖南汝城、宜章、桂陽、酃縣及廣東仁化、樂昌、曲江,江西遂川、上猶等地。族譜創修於宋嘉泰3年(1203),元至正8年(1348)續修,明嘉靖2年(1523)三修,天啟5年(1625)四修,清時又修五次,1947年十修。永興長富坊黃氏 始祖日新公,元進士,湖南潭州路達魯花赤總管。生子二:華甫、興甫,興甫籍湘潭;華甫遷永興縣右廂長富坊。至1906年,已傳23代。桂陽橋市黃氏 明萬曆間由耒陽布美村遷此。族人分佈於本鄉大富口、陳家邊、黃家圖三村。桂陽泗洲黃氏 始遷祖無鑾公,清康熙53年(1714)由江西吉安府龍泉縣遷泗洲寨歐菜園定居。宜章白沙鄉漿水黃氏 始祖鼎公,字時舉,原居衡山,唐大曆3年(768)進士,初任廣東南海縣縣令,旋升連州刺史,任滿後擇連州松柏山居之。生子二:起順、起宋,長子起順,字大化,唐元和3年(808)由松柏山遷居宜章縣西南五十里漿水,子孫分佈於漿水村附近,少數居湘潭、寧遠、藍山、桂陽等縣。至1948年,已傳41代,共約2萬餘人。宗祠、家廟、族立學校俱設漿水村。1941年十五修族譜。宜章白沙鄉龜爻黃氏 始遷祖星玉公,唐季由廣西桂林宦遊郴,後卜居宜章招募堡。至二十六世子琛公,元武宗至大3年(1310)以貢士任宜章教諭,任滿後卜居於白沙鄉龜爻。族人分佈白沙數十里之鎖石村、泗灣、黃家灣等處,雜居於郴縣、臨澧、嘉禾各縣。至1949年,已傳32代,居宜章者約2400人。1935年十修族譜。宜章白沙鄉梅溪黃氏 始遷祖子瓊公,字朝琚,因助文天祥起義,勤王兵敗,自江西�W江始遷郴州北湖塘,旋遷宜章縣白沙鄉梅溪。族人分佈於梅溪縱橫十餘里及藍山、新田、寧遠、桂東、衡陽、沅江、湘潭等地。至1949年,已傳28代,男女丁口26000餘人。宗祠設梅溪。族譜始修於明正統13年(1448),1932年九修。宜章中塘黃氏 明成化時自福建莆田縣徙宜章中塘。宜章五甲黃氏 宋時自江西泰和縣徙宜章五甲。宜章八甲黃氏 宋時自江西泰和縣徙宜章八黃姓為中國古老的姓氏之一,其主根在古黃國(今河南信陽地區潢川縣),黃姓起源有三支。1、出自嬴姓。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是“帝顓頊之苗裔”,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嬴氏。傳說伯益的後裔有14,既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合稱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黃氏大約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因被周朝封為子爵,又稱黃子國。春秋時期,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於抗衡。公元前648年,黃被楚滅。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氏,就是黃氏。2、出自金天氏之後。臺駘是上古時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為水官之長,顓頊時受封於汾川,後世尊為汾水之神。春秋時,臺駘的後人曾建立沈、姒、蓐、黃諸國,後來都被晉國滅掉了。其中黃國公族子孫以國為姓,成為黃姓。3、起源於中國古代南方的蠻族。《新唐書》中有“邕管(在廣西境內)蠻有黃姓。唐黃少卿、少高、少溫是也。”其實,此支黃氏乃是黃國遺民的後裔。郡望:1、零陵郡:西漢時置郡。此支黃氏為三國黃蓋之族所在。2、巴東郡:東漢時置郡。此支黃氏,出自東漢蜀將黃權之後。3、西 郡:在今甘肅永昌一帶,為酒泉黃衍之後。4、會稽郡:秦時置郡。此支黃氏,出自東漢黃昌之後。堂號:寬和堂:漢代黃霸為河南太守。當時的官吏都很嚴肅,黃霸為政獨尚寬和。宣帝時,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關在監獄。從官到民一齊為他呼冤,終於平反昭雪。江夏堂:後漢黃香,小時死了母親,他對父親最孝,夏天用扇子把父親的席子扇涼,冬天把父親的被褥暖熱。人誇他的孝:“天下無雙,江夏黃童!”遷徙分佈黃姓最早的發源地應在金河南省潢川縣西部一帶。黃國滅於楚之後,黃姓族人散居四方。有地北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則被迫內遷到楚國腹地(今河北境),今黃岡、黃陂、黃安、黃梅等地,據說均因黃人遷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內遷到楚都郢(今江陵、荊州),又有一支遷到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縣東南一帶)。秦漢之時,黃姓已稱盛於長江中游及以北河南、安徽等地。黃姓大舉南遷始於西晉末年,因中原士族大舉南遷,使黃姓在南方的分佈更廣泛。與此同時,黃姓已同胡、林、陳、鄭、丘、何、曾等八族遷入閩(福建),成一.尋根溯源(一)少皋曾孫臺駘之後:臺駘是少皋的曾孫,因治水有功,顓頊封他到山西汾水流域,國號黃。周初,為晉所滅,子孫以國為氏。(二)伯益之後: 伯益為嬴姓之祖,因治水有功受到帝舜的賜封。後裔有封於黃國。(三)陸終之後:一.陸終長子樊的長子南陸公,食採江夏,賜姓為黃。二.陸終次子惠連受封於黃國,以國為氏。(四)仲衍之後:陸終長子樊被夏禹封於昆吾。昆吾君隱於夏末去其封地,居古嶽州,生子高。商中宗子太戊時高為車正,號曰仲衍,伊尹嘉其賢,以孫女妻之,是為開姓始祖。至十三世石妣姬氏,周賜姓黃。二.遷徙分佈黃姓最早的發源地應在今河南省潢川縣西部一帶。黃國滅於楚之後,黃姓族人散居四方。有地北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則被迫內遷到楚國腹地(今河北境),今黃岡、黃陂、黃安、黃梅等地,據說均因黃人遷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內遷到楚都郢(今江陵、荊州),又有一支遷到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縣東南一帶)。秦漢之時,黃姓已稱盛於長江中游以北河南、安徽等地。黃姓大舉南遷始於西晉末年,因中原士族大舉南遷,使黃姓在南方的分佈更廣泛。與此同時,黃姓已同胡、林、陳、鄭、丘、何、曾等八族遷入閩(福建),成為後來入閩的"八大姓氏"之一。經過魏晉至隋唐時期的不斷遷徙和繁衍,黃姓形成了今河南、湖北、四川、江蘇、福建、廣西等地望族。宋代有黃潛善,其九個兒子散處廣東各地,以梅州居多,後發展成為廣東大姓。北宋末,金兵功入開封,河南固始人黃建聯南徙杭州,後成為杭州著姓,支分漳浦、饒平、陸豐等地。宋元之際,黃氏稱盛於閩粵,至明末清初,開始移居臺灣,後來又有不少人播遷至海外。黃姓是中國一個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黃氏有一些人融入壯、瑤、侗、水、布依、蛋等少數民族。唐代以前黃氏已在嶺南、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中紮根。其中,為蛋民者,居於廣州沙南;遷到廣西黃洞者,叫黃洞蠻,大多為壯族;融入瑤族者,分佈相當廣泛,居於廣西、廣東、湖南、雲南、貴州的許多縣、鄉,以廣西居多,上海浦東也黃姓也很旺!三.郡望堂號(一)郡望江陵郡:西漢舊族,為黃尚之族所建,唐初已廢。江夏郡:興於漢之世,為黃香之族所建,今為全球黃姓郡望。會稽郡:興於東漢之世,為黃昌之後所建,唐初已廢。零陵郡:興於三國吳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