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往後餘生逆流而上
-
2 # 小狐狸的燈
現在社會,有很多父母不自己帶孩子。大多都是為了多賺錢,說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不自己帶孩子的理由很充分,願望也是很美好的,但結果會怎麼樣呢?一般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如果家是農村的話,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孩子就成為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好的,還真不多。這些孩子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普遍不好,由於缺少了父母的監管,他們普遍比較散漫,作業不按時完成,不聽從學校管理。留守兒童大多上完初中就輟學了,然後再重複父輩們的老路,結婚、生子、外出打工。
如果在城市的還好些,有的幾天看一次孩子,有的是週末父母,這些孩子比留守兒童要強一些。但老人帶孩子,教育理念以及價值觀各方面都不如年輕人。
二、孩子長大後會和自己的父母關係疏遠,所以有些家長會抱怨孩子跟自己不親,為什麼會和你不親,孩子小時候你都沒怎麼管過,他為什麼會跟你親近。難道僅僅是因為你生了他給他錢花,他就會跟你親近?
人都是講感情的,當然是誰陪伴孩子的時間長他就很誰親近。
三、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長時間不在父母身邊,孩子心理上也會和別的孩子不一樣。一般會出現孤僻、自卑、敏感、心理脆弱等問題。
很多父母總是忙著掙錢,而不自己帶孩子,但我要說的是:孩子眨眼間就會長大,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只想著去掙錢,以後你再多的錢都未必能彌補得過來!
-
3 # 新鄭果可網路科技
應該來說會有兩個方面:一是非常的堅強,自信、不依靠人,因為從小沒有父母的照看和關心!二是十分的自卑和無助,因為從小也是沒有父母的照看和照顧!
-
4 # 微臣略知一二
是否成材與這個無關,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就更出色嗎,不見得。只能從性格方面說一下。
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大部分性格會更獨立,但是也更加孤僻、寡言。因為時間讓他們瞭解自己與其他人的不同,沒有人可以撒嬌、依靠,他們更早明白只有靠自己。
看到喜歡的東西只有羨慕卻保持沉默,因為不覺得自己可以得到。被人欺負時也默不作聲,因為並沒有人可以訴說。
習慣一個人之後,就不大會與人交流,會過多的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希望父母多關心一下孩子,也許你出門賺錢是為了孩子,但也許在孩子心裡你已經把他丟了。
-
5 # 深圳新房雷經理
我來說的話,叛逆不喜歡上學,出身社會比較早,沒學歷,沒經歷,從一個脾氣暴躁如雷,到現在的有忍耐有限度的……中間經歷了很多,才讓我體會到爸媽的辛苦,也知道了他們的迫不得已。現在的我就好好上班,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休息的時候就去看看風景……
-
6 # 鄉村華華Li
著名作家龍應臺在《做父母有“有效期”,最不該偷懶那十年》一文中寫了一個孩子。龍應臺初見這個女孩時,孩子8歲,跟她孩子一樣大。而這個8歲的小女孩在從未受過任何繪畫訓練的情況下,就可以把“日本清泉清酒”和酒牌上的櫻花,三兩下就輕鬆地描繪出來。龍應臺驚訝於孩子的天賦,經常慫恿她的父母帶孩子拜師學藝。然而她的父母永遠都是找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搪塞過去,但一邊搪塞又一邊炫耀著孩子的天賦。等龍應臺再次見到小女孩,女孩已經18歲了。初次見面,龍應臺對女孩是這樣描述的:大女兒今年18歲,已經不住在家裡了。她跟著她的同居男友一起走了進來,兩個人手上都各拿著一支菸,穿著很新潮,露著小肚子,後面露出腰的部分還有一個刺青。那個男孩子的手腕跟手臂上也有刺青,兩個人互相竊竊私語,有說有笑,但對外人都露出很不屑的眼神。龍應臺頓生感慨:父母和食物一樣,是有有效期的,女孩的父母現在沒有資格去批評他們的女兒。因為一直以來,她的父母只顧著自己,從沒重視過她的教育問題。
現在再想教育已經不可能了,因為父母的教育功效已經“過期”了,而且她的父母在“有效期限”內也沒有努力過。
孩子在小的時候,對父母完全依靠,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
等孩子一到青少年時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到了。“過期”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10年前來得有效了。真的,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
堂弟媳婦兒嫁到我們這已是三婚,但幾次的婚姻並沒有讓她從中學到什麼而做出改變。依然我行我素,大不了不過了的心態。咎其原因,是小時候家庭的影響造成了她現在一副“我是誰?誰能把我怎麼樣?”的心理狀態。因為上面有個姐姐,對重男輕女的父母來說,她的出生是遭全家人嫌棄的。父母想再生個兒子,為躲避計劃生育,只好把只有幾個月不受待見的她送到姥姥家,讓姥姥來餵養她。從此,父母像沒生過她一樣。只有偶爾去姥姥家才跟她見一面,說上幾句她聽來可有可無漠不關心的話。因為老人的嬌慣和父母的不作為,等12歲她回到父母身邊,已成為一個叛逆十足無法管教的孩子。不用說學也上不好,15歲就輟學打工離開這個讓她厭惡的家。18歲沒經家裡人同意的情況下,已在外面跟人結婚生子。可想而知,這樣叛逆不服軟的性格走進婚姻生活,會遇到什麼狀況。甜蜜期一過,瑣碎的生活裡矛盾重重。切,老孃何時受過這等氣。結婚不給家人說,離婚更不用通知他們,抱著孩子就回來了。家裡人讓她把孩子送去,因為不帶孩子還可以找個好人家。“為什麼要送去?這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我的孩子要從小跟著媽媽!”她一句話懟得沒人敢吭聲。父母氣得乾瞪眼,氣歸氣還是得操心。趕緊張羅給她找個婆家,眼不見心不煩。糊里糊塗找了一個,沒過幾個月又離婚了。到我堂弟,已經是三婚了。這樣的脾氣這樣的性格,跟誰都合不來,看誰都不順眼。一幅“天下之大,唯我獨尊”的樣子。真的,父母要像龍應臺發的感嘆一樣:我告訴我自己,我必須要在黃金時期內幫我的孩子做好面對未來的準備,因為時間真的過得很快,一轉眼就過去了,我不想將來只有嘆氣、搖頭的份兒。
是呀!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千萬不要在孩子需要你教育引導的時候不作為。否則,真的將來就只有嘆氣搖頭的份兒。
-
7 # 浮山劍客
在父母身邊長大隻能說給孩子一個完整幸福的童年甚至無憂無慮的少年時代,對他完整的人格及良好的的性格形成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但不能與他的未來完全聯絡起來,或者說兩者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一塊璞玉,即使沒有被人工雕琢任然價值不菲,一塊頑石,即使經過大師精心雕琢,價值又有幾何?!
-
8 # 天天陪伴
我是那個小時候沒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小孩。
中學以前在鄉下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中學以後寄宿。一路寄宿生活從初中高中到大學。
大學畢業後結婚懷孕,直到進產房,我遠在洛陽的父母才回來揚州。
某小孩出生後,因為需要人照料,我媽留了下來,那一年我26歲,開始正式和自己的媽媽朝夕相處,但因為彼此不瞭解,溝通不到位,三觀不合,沒少拌嘴。
雖然血濃於水,但我們之間總像隔著什麼,並不親密。
因為總是和父母意見不合,不被理解,失望過很多次了,現在遇到什麼難事不會想到和他們商量。
我媽帶有大多數媽媽都會有的挑剔眼光,常常讓我覺得不舒服,而我因為當女兒的經驗不足,也總是橫衝直撞。
等到某小孩上幼兒園,我們就單獨生活了。住在對面小區,一碗湯的距離,父母總歸是愛孩子的,三餐上會給予照顧,也會時常感到幸福,但其實是沒有太多依賴的。
題主問,從小沒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自認獨立堅強的我捫心自問,心裡像是空出了一塊怎麼也填不滿,很遺憾,錯過的陪伴再也補不回來了,難過的是,我的父母並不覺得缺席是傷害,因為那個年代的留守兒童很多,包括現在也有。他們可能很難理解精神營養是什麼,但我知道我需要。
所以,我再忙再累,也一定要陪在某小孩身邊,要跟上他成長的步伐,要努力懂他,給他飽滿的回憶和愛,只因為不想要同樣的空洞和遺憾,在他的身上延續。
回覆列表
孩子生下來以後,是需要大人的照顧的,而這個照顧孩子的人選,最好是孩子的父母。但是由於父母要忙著自己的事情,很多時候都會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或者是保姆去帶。
1. 從小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心裡是有缺憾和陰影的。在他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和關愛的時候,父母不在,這樣的孩子內心當中是非常敏感的,他們大多都有一顆表面上冷漠的人,保護子不受到傷害,也不懂得如何去和親近的人相處,對父母,心理既渴望又排斥。
2.2. 那個撫養孩子長大的人,最疼愛的人未必就是這個孩子,所以根本就無法彌補孩子心裡的缺憾。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內心是非常敏感的,他不容易對人敞開心扉。如果孩子跟著奶奶,但是奶奶心中孩子的爸爸以及她其他的子孫也很重要,孩子小時候會親近奶奶,長大了也會一點點疏遠。
3.3. 如果有其他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兄弟姐妹做比較,孩子就更難親近父母了。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對於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兄弟姐妹,天生就有一種嫉妒的情緒。尤其是孩子還不懂事,如果這個孩子迴歸家庭以後,親弟弟還天真的說:“你怎麼到我家裡來了?”這句話的傷害有多大,只有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