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196993617542807
-
2 # 使用者1118065681947
冬天太陽直射在南迴歸線上,北半球晝短夜長,南半球相反,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過程中,地軸始終與軌道面傾斜成66度34分的夾角。由於地軸的傾斜,當地球處在軌道上不同位置時,地球表面不同地點的太陽高度是不同的。
太陽高度大的時候,太陽直射,熱量集中,就好像正對著火爐一樣;而且太陽在空中經過的路徑長,日照時間長,晝長夜短,必然氣溫高,這就是夏季。
反之,太陽高度小時,Sunny斜射地面,熱量分散,相當於斜對著火爐;而且太陽在空中所經路徑短,日照時間短,晝短夜長,氣溫則低;
由冬季到夏季,太陽高度由低變高。同樣道理,太陽高度的變化影響著晝夜的長短和溫度的高低,分別形成了秋季和春季。
擴充套件資料:
當太陽直射點落在赤道(春秋二分)時,晨昏圈透過兩極(與經圈重合),等分所有緯線。因此,全球各地晝夜等長。
北半球的晝長和南半球的夜長,皆隨緯度增高而增大。到北極圈內,緯線全線是晝弧,晝長達24小時,“夕陽”連著“朝輝”,終日太陽不落,稱為極晝。
在南極圈內,緯線全線位於夜半球,24小時漫漫長夜,終日不見太陽,稱為極夜。赤道是唯一保持晝夜等長的地方。
參考資料:
存在極晝、極夜現象。晝夜長短的變化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間,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大於夜長;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其中,夏至日這一天,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太陽整日不落,出現極晝現象。南半球反之。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間,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大於晝長;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其中,冬至日這一天,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而且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太陽整日不出,出現極夜現象。南半球反之。擴充套件資料:極晝與極夜的形成,是由於地球在沿橢圓形軌道繞太陽公轉時,還繞著自身的傾斜地軸旋轉而造成的。原來,地球在自轉時,地軸與其垂線形成一個約23.4°的傾斜角,因而地球在公轉時便出現有6個月時間兩極之中總有一極朝著太陽,全是白天;另一個極背向太陽,全是黑夜。南、北極這種神奇的自然現象是其他大洲所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