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媽聊歷史

    首先是夫妻之間不和諧的關係,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夫妻關係相處和諧融洽,會讓家庭產生溫暖的氛圍,只有家庭有愛,有溫度,孩子才會有安全感,才會健康的成長!

    其次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也就是教育方式。好的教育方式,應該是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相處!而不是站在父母的高度去俯視孩子,更不是一味慣著孩子,去仰視孩子,把孩子慣的無法無天,肆意妄為!這兩種育兒方式都要不得!不要覺得只要對孩子好,時刻滿足孩子,她就會有安全感!恰恰相反,真正的安全感,來源於尊重與肯定!

    最後,我想說的是想讓孩子有安全感,歸根結底就是,為孩子創造一個溫暖有愛的環境!就像花朵,不是有土壤,有水就可以了,關鍵還得有Sunny,時不時的肥料,花兒才會開的美麗!我最喜歡春天,春天本來就是一個萬物復甦,花團錦簇的季節,讓我們都善待身邊的一切,用愛去溫暖這個世界吧!不止是孩子需要安全感,我們每一個都需要安全感!

  • 2 # 初心育兒指南

    讓孩子失去安全感的行為有很多。在心理學上,安全感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那麼我們先來看看孩子有什麼樣的表現就預示著缺乏安全感了呢?

    1.不愛交流,不愛去人多的地方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活潑,嘴巴也是嘰嘰喳喳的有說不完的話。孩子突然變的內向,說話不敢直視對方,去人多的地方就打怵,多半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2.愛發脾氣,愛咬人,纏著父母不放

    對身邊的小孩大吼大叫,愛動手打人,看上去感覺強悍,實際則是用這種方法來掩蓋自己內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再就是一步不離的跟在父母身邊。那麼有哪些行為會奪走孩子的安全感呢?

    1.經常大聲罵或者打孩子

    2.父母經常不在孩子身邊,沒有時間陪孩子

    3.夫妻關係不和諧。離婚,爭吵

    這些行為都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很不利的。

    3.怎麼樣才會讓孩子有安全感呢?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愛,多陪伴在孩子身邊。孩子犯錯不要打罵孩子,多以說服教育為主。夫妻要處理好關係,給孩子創造一個幸福的家庭。

    謹記:在家庭教育中,努力去營造快樂鼓勵的氣氛,讓孩子有實現感和成就感!

  • 3 # 愛上當護士的姐姐

    你好,首先我們來分享一個案例,小芳,今年四歲最近兩個月以來,她總是粘著母親並模仿母親的一舉一動母親不勝其煩。小芳的父母都是普通的企業職工,他們當初結婚的時候並沒有多深厚的感情只是雙方都到了結婚年齡,而且的父親看上去還算老實,小芳母親便答應了他。婚後由於住房緊張,他們與公公婆婆同住,但是的母親與公公婆婆出現了小摩擦的時候,父親總是幫著她自己的父母說話,小芳的母親就埋怨丈夫沒出息不能保護自己的妻子。母親曾跟小芳的父親提出過離婚但後來發現自己懷孕了,出於責任感而最終沒有離婚,小芳出生後他的母親所在的企業剛好開始下崗分流,下崗後就一直沒出去工作整天在家裡照顧小芳。婆媳不和的母親又看不慣老人的生活方式和教養方式,便很少讓老人插手撫養孩子的事,而每當小芳父親想要管教孩子的時候也總是遭到妻子的指責,小芳的母親認為丈夫這麼窩囊,怎麼能教育出好孩子,因為孩子夫妻矛盾越來越多,因此家裡氣氛總是不和諧,後來小芳的父親就乾脆把孩子全權交給妻子照顧和教育,自己回到家裡就埋頭做家務,小芳自小有點兒膽怯,總是粘在母親身邊,怕見到陌生人,由於這個緣故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小也沒上幼兒園,母親也不準小芳到外面去玩,結果三歲以後仍然害怕到陌生的地方去,甚至到鄰居家玩兒也要拉著媽媽一塊兒去,四個月前的父親從單位分到一套住房,母親要到新房搞裝修,不得已把小芳交給奶奶照顧,小芳不願跟奶奶在一塊兒總是哭鬧著要媽媽,尤其是到了約定的時間,若媽媽還不回來,孩子就更加焦慮不安而且還發脾氣,開始時母親跟小芳講道理,沒有效果就開始打他,結果卻更加嚴重,不光粘著母親不放還開始模仿母親的一舉一動。母親做什麼動作他就跟著學什麼動作,母親跌倒他也跟著跌倒,只有等到母親在床上躺著不動的時候才停止模仿,等到母親一起床又開始跟著模仿。什麼人說他也不聽。

    不和睦的家庭,僵化的夫妻關係會直接影響小芳的情緒,但這還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對母親的過度依賴才是問題的根源!究其原因是小芳幼兒時期沒有和其他扶養者進行交流和母親的過度保護,造成現在四歲的時候,卻依然表現出一歲左右幼兒所表現出來的分離焦慮。

    什麼是幼兒的分離焦慮呢,分離焦慮是指兒童害怕與父母或其他主要撫養者分離而產生的不安和焦慮,如果孩子對父母或其他撫養者過度依戀就會帶來過度的分離焦慮導致孩子不能與媽媽分開,即使勉強分開也會產生各種問題。

    故事中的母親由於對自己的婚姻不滿意而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到了小芳的身上,這樣也阻止了小芳和其他撫養者的接觸。只對母親一個人形成依戀,而且是典型的過度依戀,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母親們往往也會隊對這種依戀引以為豪,以為這樣能顯示出自己在家中的突出地位,但卻容易形成孩子的過度依戀,該分離的時候分離不了。但是凡事都有一個度,過度依戀反而會阻礙孩子的發展,孩子最終要長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兒童對扶養者的依戀也必須有結束的時候,而結束依戀的過程必然會帶來分離焦慮。

    其實兒童時期良好的依戀是孩子日後與他人發展良好關係的基礎,父母對兒童的良好照顧,是形成良好依戀的基礎,每個孩子出生時的先天氣質是不一樣的,所以親子之間形成的依戀型別也很不一樣,如果親子之間不是安全型的依戀(那什麼是安全性依戀呢,就是在這種關係中的媽媽對孩子關心負責,體驗到這種依戀的嬰兒能知道並且也能感受到媽媽的負責和親切,甚至,當媽媽不在時也能這樣想,所以安全型嬰兒一般都比較快樂和自信。)如果親子之間不是安全型的依戀父母也要接受事實,在教養的時候要多用些心,儘量給這些兒童有規律的照顧,一定要讓孩子相信父母是可靠的,是可以依賴的,在分離的時候雖然會比安全依戀的兒童緩慢一些,但是也能一部一部的成功分離,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只是一個基礎和過度孩子最終要與社會上的陌生人交往所以要讓幼兒嘗試接觸其他的撫養者和身邊的其他親人,撫養者越多的兒童日後體驗到的,分離焦慮就會越少。

    就像有的人說的,成長是痛苦的,每個兒童或多或少的都會體驗到分離焦慮父母不要因為孩子的一點不安就遲遲不敢與孩子分開要果斷地讓孩子體驗這種分離焦慮感,況且大多數的孩子都會從這個過程順利地走過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機械師好看嗎機械師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