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關於十一的故事

    和你一樣,我的也是餘華先生的《活著》,並且我已經看過三遍了。

    第一次閱讀時是在高中,那個時候學習時間緊張,看完之後除了有一種世事弄人的感覺也沒有做過多的思考。

    第二次閱讀是高考之後的那個暑假,也是閱讀得最細緻的時候。看完後,為書中一個個人物的命運嘆息。最讓我感動的是家珍,總覺得這個人物善良的過分。在她身上,有一種認定一個人就是一生的精神,有一種堅忍的品質。

    第三次閱讀是在大二,當代文學課推薦書目上有,也就再一次進行了閱讀。這個時候我開始會型別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內戰、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從來都不是自己能夠左右的。而文中的主人公,出生的環境就是地主貴少爺,因此前期所做出的混帳事也就情有可原了,但經歷了一系列事後,他是有做出改變的,這也是令人欣慰的一點。

    這本書要說的東西真的有太多了。對我的影響就不贅述了。

  • 2 # seanfox

    在我的書櫃裡很多書都是我願意每年都拿出來重新看一遍的,隨著境遇與閱歷不斷的增長,看每一本書都有著與以前不同的理解。

  • 3 # 高天興1

    當代著名作家,劉心武八卷本巜劉心武文集》是我愛不釋手的閱讀。每每捧卷,都會令我償心悅目。那種快樂的享受,無法言盡。

    其中讓我神魂顛倒的一篇題為巜從一個微笑開始》,連自已也無法說清楚翻了多少遍。每次都懷著喜悅,情不自禁的開啟。篇幅雖短,字裡行間流淌的都是春光爛漫。

    閉上眼睛我就能背出全文和精彩的片斷。“……是的,眼前將會有更多的變故,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判,也會有更多的遺憾,更多的煩惱,更多的的辛酸,但我們帶著心中的微笑,穿過世事的雲煙,就可以學會應變,努力耕耘收穫果實,並提升認知,強健心絃,迎向幸福的彼岸。”

    一次又一次的拜讀,讀到此段,激動的心,剎那就宕蕩起伏。不是嗎?殘酷現實的人生,就是變故,失落,背判,遺憾,煩惱和心酸。帶著心中的微笑,能穿過進世事雲煙,就可以學會應變。這是我較深的感悟和明白。

    地球上的心靈,唯有人會微笑,群體的微笑構築和平,他人的微笑導致理解,自已的微笑是心靈的淨化劑。只有微笑著生活,才叫人生。忘記微笑是一種嚴重的生命疾患,不會微笑的人,心中無寧靜無幸福,生命中必有隱蔽的遺憾。每個人學會微笑,是我們一生的努力。

    閱讀巜從一個微笑開始》,慢慢懂得了生活,知道了生活態的重要。生活原本就是由許多不能為我們所左右的事情構成,你哭,它也那樣,你笑它也那樣。笑總比哭好!

    為什麼讀此書,愛不釋手,因為它讓我堅信,從一個最淡的微笑開始,重構自已靈魂免疫系統,最終是會閃亮人生的!

    我每每讀後,都會暗暗鼓勵自已。微笑吧!在每一個清晨,向著天邊的第一縷Sunny,在每一個春天,面對地上第一棵新綠,在每一個起點,遙望著也許看不見的地平線……

  • 4 # 71284weber

    平常情況下,內有什麼書值得反覆閱讀的。即使像《圍城》這樣的書,也只不過看了三回。我只知道,《新華字典》是要反覆閱讀的。

  • 5 # 文士野

    肯定是《三國演義》啊

    第一次讀,覺得劉備是好人,曹操是壞人。

    第二次讀,覺得劉備有些虛偽,曹操有些率真。

    第三次讀,覺得劉備其實也是草根,奮鬥大半輩子不容易。曹操雖然是富二代,奮鬥大半輩子,也一樣不容易。

  • 6 # 千曲曉笙

    我是跟你一樣,《活著》。大學反覆讀了不下五遍,後來有四五年沒看,但其間幾乎看完了餘華所有的小說。上次看時去年九月份。

    我記得餘華引用了一句:“人類無法忍受太多的真實”。他就是想證明,人類是可以的,他把生活的真實剝開,鮮血淋漓也要擺在你面前給你看:吶,這就是活著!

    01

    人類忍受苦難是否有極限?不知道,但在這裡,我覺得沒有,人估計都不知道自己能忍受到哪種程度。福貴全部的家人都死了,親手葬了,餘下一個人,垂垂老矣,和牛做伴,可悲可嘆,然而他就是那麼活著。

    人是生來受難的。人生已如此多艱難,活著的意義在哪?

    我一直覺得魯迅之所以值得被閱讀,就是看到這種“難”。活著之難,這個主題在中國文學史上,算得上是一個延續的主題。

    杜甫的敘事詩,大部分都是在描述一種苦難,“國破山河在”、“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等等詩歌,道的都是這種“難”。哪怕樂觀豁達如蘇東坡,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人生之難”的對抗。

    只是,我覺得餘華在《活著》裡,不做對抗,只做呈現,所以更讓人覺得現實而又無可奈何。

    02

    看完後,我粗粗畫了一個關係圖(筆記本沒帶在身邊),列了這些人的死法:老爹被氣死;老孃病死;兒子有慶被抽血過多死;女兒鳳霞難產失血過多死;妻子家珍軟骨病死;女婿二喜事故被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生病大吃豆子死;還有另外的老全戰場上被打死;龍二被槍斃死;春生自殺死……

    人類有這麼多種死法,但卻只有一種生法,中間隔著千萬種活法。

    死是容易的,活著才是最難的。

    海德格爾有言:“作為向其死亡的存在者,在實際上死著。”我們常將其概括為“向死而生”,將其理解為一種樂觀姿態的生活方式。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都是一種願景,也是解釋自己死亡觀最好的說明。

    其實,我覺得餘華很大部分作品都有這種“向死而生”的傾向。雖然在寫死亡,但更多的還是追求怎麼“活著”。

    當歸

  • 7 # 冰洺墨搖

    我看了答友的回答,都沒說過這本,又或者他寫的文章。不知是因為這本小說不好還是這個作家不有名,但是他的文章,說真的,每次都讓我流連忘返。

    雖然,他不是我第一個通讀所有小說的作家,第一個通讀的作家作品的是魯迅先生。但第一次看他的作品,記憶尤為深刻,也是自看了這本書,才讓我對他的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人會問了,什麼書啊?那就是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這本書,我始終記得他在這本書的寫法,倒敘寫法,而且完全不會讓你有違和感。這也許是讓我久久記住的地方吧。

    故事的悲傷度,一個普通的人,一個沉淪著卻不甘心沉淪的都市青年。他叫陳重,外表奢華,他淫亂,放縱,醉生夢死,與同事勾心鬥角,不擇手段的追逐金錢。與最好的朋友相互算計,友誼脆弱的不值一提。他愛他的妻子,卻以別的女人上床來表達這種愛。最後,在成都街頭,陳重死去。整個書的內容,以陳重為主來描寫人性的惡。在繁華的都市成都,有紙醉金迷的夜生活,而光鮮亮麗的表象下是人性的黑暗。讓你懷疑愛情,懷疑友情,懷疑人本身,而這,也許就是生活的真實。

    《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 的作者是個很徹底的解構者,他自我剖析的力度尤其讓人驚歎。也許正是網路的匿名狀態,保全了他的勇氣。而自我剖析從身體和人性入手,分明是時代的標誌。

    雖然《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在文字功底與形象化描述上的侷限,但它出色的表現了現代城市的躁動、掙扎與沉淪。它發出刀子劃過玻璃的尖銳聲音,把生活的痛楚和現實的殘酷無比兇悍的展示給人看。它的成功在於它的力量,一種粗糙的顆粒感很強的力量,它用粗豪嘶啞甚至有點粗糙生硬的方式敘述走向毀滅的路途,最後,哀莫大於心死那一瞬間的震撼,是那些文筆優美的名家大作無能企及的。

    這本小說,我看了三遍,很少有看三遍的,除了魯迅先生的,基本都是看兩遍而已。第一次看的時候,不過就是高中的時候別人推薦我看慕容雪村的書,於是我就選了這本,第一次看的時候,真的挺爽的,從晚上八點一直看到凌晨四五點,當時給自己的感覺是他寫倒敘的寫法真好,另外就是男主挺渣的。第二次就是我剛出來工作的時候,在看的時候覺得男主挺不容易的,一些人在繁華落盡後,只剩下無奈。第三次看的時候,就覺得他們其實挺不容易,男主也不過是是人性黑暗的一個事例,在短暫的人生經歷中,在利益面前,往往人性需要的堅定,往往在他們看不到,幾個細節其實說明他不甘隨波逐流,寫出他糾結,可終究還是抵不過。他爭上進,不甘平庸,可在一個大染缸裡,他沒能堅持自己的原則,雖外在的榮耀與繁華,不過是自己不擇手段的海市蜃樓罷了,他可恨卻又可憐!

    這部小說,不過是借人物,反應社會的暗。良好的文筆,緊扣人心的情節,都吸引著我,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書,真的還不錯的一本書。

  • 8 # 蘭質蕙欣閱讀成長

    因為健忘,很多書都是“溫故而知新”,

    月看月新,日看日新!(´・_・`)

    就是偵探小說也會忘記兇手是誰!

    前幾天剛剛溫習了東野圭吾大師的《黎明之街》,看到最後發現自己應該在幾年前就看過,可是看的時候一直想不起來女主到底是不是兇手,

    甚至一度和沉睡森林搞混淆了……

    寫到這裡,我又想起了一枚糖果的推理書《風的預謀》,錯了,應該是鬼馬星的!也是看了兩遍,翻到最後一頁想起來看過…

    如果你也看過這兩本書,請回答,黎明之街裡女主是否是兇手?

    第二,風的預謀裡,風是誰?

    (^_−)−☆(^_−)−☆(^_−)−☆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止資料,已公認詹姆斯個人實力,帶隊能力和統治力都超過喬丹,為何還不是歷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