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振華
-
2 # 峰哥夜談
首先,醫生也是普通人,也和社會上的人一樣,會生、老、病、死。所謂的“醫不自治",也是有原因的,不能一概而論。
1、醫生在醫學院校學習時,一般上的都是“臨床醫學"專業,少部分再分科細些,如兒科專業。但無論哪個專業,基礎醫學如解剖、生理、病理等課程都是一樣的。臨床醫學的內、外、婦、兒科同樣都要學習。課程較多,難理解和記憶。所以,一般大學學制是四年,醫科大學是五年,如果是本、碩連讀是八年,真的熬死人。
2、醫學生畢業考入用人單位(醫院),不是你想從事哪個專業就可以進入哪個科室的,除非你學的專業特殊(如兒科、醫學影像等),否則只能聽從醫院的分配,讓你幹啥你幹啥。醫院會根據自身的人員分佈情況和需要進行調配,也有醫生中途轉專業的,較少見。
3、無論哪科的醫生,得了常見病後一般都是自己處理,畢竟都學過,知道如何治療。象頭痛、感冒發燒的,常常是吃幾片藥病好了完事兒。
絕不會象有些人所說的,自己吃好藥,給病人吃不好的藥,治不好也死不了。完全是胡編亂造,如果一個醫生給病人治病,治一個壞一個,你的名聲馬上就出去了,沒人找你看病,你這醫生也別當了。
4、醫生必竟是分專業的,如果醫生得了專業性比較強的病,你自己看不了,肯定要找專業醫生來診斷和治療,這沒有什麼奇怪的,也可能就是社會上所說的“醫不自治"吧。如果是外科疾病需要做手術,更需要這方面的專家來做,你不可能自己結自己做手術的。
-
3 # 李珩玉
謝邀,首先宣告,我不是一個醫生,只能想象自己是個醫生了,我說的也不一定對,只是我自己如果懂醫術的話,我會感覺很棒,病情,用藥自己都清楚,如果真的是大病,自己知道治不了也就那麼著了,甚至自己知道後續花錢也是白,自己還受累的話,自己可以提早安排安樂死呢。感覺很不錯呢
-
4 # 橘井生香
我們不要迷伩神藥不可自醫的說法。尚醫先治己後治人,不能正己焉能正人?醫生給自已看病,實際是對自身學歷程度的檢驗,如果有深厚的醫學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就能增強給自己看病的自乙伩心,剋制心神不定,疑慮重重,瞻前顧後,憂柔寡斷的心理狀態,果斷地處方用藥,就可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在此,談出給自己㸔病的親身體驗和感覺,茲供參考。
2月3日晚上,伏案書寫醫案通宵達旦,徹夜未眠,次日凌晨五點,遂感疲憊不堪,嘔吐心煩,口苦咽乾,頭暈目眩,急用小柴胡東加天麻,白朮,防風,牛膝水煎即服,三小時服藥一次,至2月5日早上起床,頓感神清氣爽,所病若失。
-
5 # 小醫生
雖然醫生不能說會治療所有的疾病,但是最起碼對大多數疾病都有了解,如果再是本專業的疾病那醫生就更清楚了,所以醫生給自己看病是什麼感覺,那麼看醫生自己患的是什麼疾病。
小事一樁如果是自己比較瞭解的疾病,對醫生來說自然是小事一樁,要吃什麼藥,吃多少,要做什麼檢查,怎麼做,自己心裡都有數,輕車熟路。如果是不太嚴重的疾病,或者自己慢慢能好的疾病,醫生一般都不會去治療的,一方面自己對疾病有清醒的認識,就算不治它也會慢慢的好,就是會感覺到不舒服而已。
兩一方面就是醫生太忙了,等想起來治療,病已經好了,比方說感冒、發燒、扁桃體發炎等等。所以醫生自己很瞭解的疾病對醫生來說真的是小事一樁,也不會太在意。
恐懼知道的太多也不好,這句話對醫生尤其適用,就是因為知道的太多了,所以當醫生感覺自己這次患的疾病可能比較嚴重的時候,心理肯定是非常恐懼的,所謂無知者無畏,但是,醫生對於疾病的發生發展要比普通人知道的太多了,而且家屬也瞞不住他。
醫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症狀體徵,大致判斷自己是什麼疾病,如果再看到相關檢查,那就更清楚了,所以,如果疾病比較嚴重,醫生也會害怕,而且可能比普通的病人還會感到害怕。
願醫生注意保護身體,救治更多人其實很多醫生身體都不好,因為要經常熬夜,經常加班,尤其是是外科醫生,經常站著做手術,而且飲食不規律,不能按時吃飯,經常吃放涼的食物,所以很多醫生腰柱間盤突出,腸胃功能差等等。
所以,醫生平時一定要十分愛護自己的身體,這樣才能救治更多的病人!雖然現實情況這一點很難做到。
-
6 # 健康5s
謝邀!先說護士,我接待過一位婦幼保健院的護士客戶,來到後直喊自己可能有乳腺增生或乳腺纖維瘤,問及原因,是感覺胸部近期老是感覺脹,醫院檢查也沒明確結論。手診無乳腺增生跡象,腋下,小腸經和乳腺均無結節。仔細詢問說,她剛生完孩子,奶比較多,每天孩子吃不完後有脹奶感,因天天照顧乳腺纖維瘤,乳腺癌的病人,害怕自己也得,因此希望透過中醫理療解決,瞭解後告訴她回家將多餘的奶擠出即可,無需調理。再說醫生,醫生接待了不少,典型的幾個,一位得了糖尿病,在醫院到了吃藥的階段,但她說一旦吃藥就沒法停藥了,因此一直採用食療,多吃綠色植物類,少吃多餐適度運動,3年如一日,血糖得到有效控制。還有位醫生家庭,因老父有胸凸,伴隨有一定疼痛,兩個子女都是醫生,推薦做一個小手術。50多歲時手術,失敗,脊柱出現小創傷,結果在胯骨外側打了鋼板,醫生告誡,平時不要亂動,以防鋼板彎曲,子女也如是告誡,從此再不動彈,60歲時,發現左腿開始無知覺,當前已左腿萎縮,只能輪椅度日,因子女較忙無暇照顧,門都少出,前段時間我家人到北京推他去趟機場,高興的像孩子,他孩子卻很是不理解。小時候我扁桃體腫大,去醫院一部分醫生要給我割掉,但大多數醫生還是告誡最好不要割掉,未來可能會體弱,現在也沒割,沒感覺有啥影響,前段時間碰到一個早期割掉了扁桃體的朋友,瞭解其個頭低我一頭,易感冒,體溼很大。近日碰到藥房一位朋友,兒子3歲就割了扁桃體,說去了很多醫院,都要求割掉。我只能沉默,為醫德。。。
-
7 # 中醫二羊
我從小身體不好,一路學習中醫的過程都是一路,的實踐在自己身上實踐和調理自己身體的問題。
因為小時候打過太多的抗生素,體質比較偏寒,上高中的時候手腳冰涼,越冷越出汗津津的長凍瘡,來到廣東上大學之後學的中醫透過中醫的方法不斷來調理自己的身體,就憑一個簡單的艾灸把自己的身體把陽虛的狀態調回來了。
你手腳是溫熱的,並沒有之前的冰冷出汗,這種感覺了,同時呢,以前還有脾胃比較虛寒,吃下東西容易胃脹,反覆的拉肚子,等等,這些都是自己艾灸,還要配合中藥以及針灸來不斷的調理的。
前段時間我分享了,我給自己做針灸,還有在肚子上做這個化膿灸的小飾品,其實這些都是我在給自己不斷的調理。
還記得有一次半夜牙痛的非常厲害,感覺整個頭都快炸掉了,爬到一家大的三甲醫院的急診就診說我快痛死了,要看急診。
掛號的護士說我們一晚沒有牙科看不了,無奈之下我只能回家給自己針灸,放學放血,終於可以安靜的入睡了一晚上,到第二天的時候,醫院檢查發現是急性牙髓炎。
很多時候都是自己給自己治療的一個過程,我覺得這個過程很享受,因為可以切身體會的這些方法的效果和作用。
很多時候也是被逼無奈,例如半夜到吉陳科沒有牙醫看不了,再例如自己身體的這種種各種慢性的亞健康狀態去洗,治不了,等等,當然,另外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自己很早就不大願意相信醫院裡面的西醫生才堅定學中醫。
最後,放上一張,我給自己做治療的圖片。
-
8 # 內蒙古和劑堂中醫門診
我是一名算是老醫生了,行醫近四十年,主要採用中藥治療各種疑難雜症、肝病及腫瘤。2015年我患了疑似脂肪(也考慮纖維肉瘤)肉瘤,各大醫院均考慮手術切除,讓觀察三個月後視其變化再考慮切除。於是我開始了自己治療,跟以往給病人看病一樣,吃一樣的藥品,當時想生存的慾望特別強烈,開始吃藥還可以,按時按點。有一種是我自己配的膠囊,六粒日三次,再加上其它藥確實是很難吃啊,吐出來再吃進去,有時眼淚掉下來。自己反思,那麼多患者一吃就是幾年或更長時間,真是佩服。於是我便想法提高藥物濃度和縮小藥物體積,使病人服用數量減少,而且藥物效果不減。所以作為醫生要經常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我是病人或我能否吃進去與否,真正切身體驗一下做病人的感覺。我真切希望“寧願架上藥生塵,也願世上無病人!”。
-
9 # 傳統中醫之路
給自己看病是一種很自豪的感覺。有一次有點反胃,不想吃飯,心情不好,想起小柴胡湯的嘿嘿(作默默解)不欲食,開了一劑小柴胡湯,喝了一次食慾與心情都變好了,真有覆杯而愈、效如桴鼓的快意。早兩天感冒了,有點咳、喉嚨不舒服。家裡有蘇葉、生薑、紅棗、苦杏仁、當歸,熬了幾百ml,喝了一百ml左右,加了件外套,全身發熱、面板癢,後來微微出汗,一兩個小時感冒就好了。如果你學通了,中醫真是妙不可言。
-
10 # 乾坤化育
這要看是西醫生還是中醫生,西醫生要去儀器檢查才能用藥,而中醫就根本不需要看字就給自己用藥了……
信不信由你!
-
11 # 面板科主任宋成林
身邊同事告訴我的
他肺炎的時候請了假,辦了住院住到自己科室。同事說,我們已經夠忙了,還給我們添亂,自己去寫病歷!於是,作為最瞭解自己病情的醫生,退了燒,輸完液,帶著口罩從病床跑到辦公室給自己寫病歷。患者姓名,我,患者家屬我,患者本人簽字,我,記錄醫師簽字,我,開立醫囑醫師,我。後來,他就被醫保處批評了 ......
-
12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醫生給自己看病?最好不要!人的思維模式是非常奇怪的,遇到自身可能存在的嚴重問題,人潛意識的第一反應往往不是理性對待,而是“合理化否定”。比如自己突然出現血尿了,人一般是不太願意往膀胱癌方面去考慮的,潛意識裡一般會“合理化”地往其他相對較輕的病變去考慮,比如腎小球腎炎之類……醫生也是人,自己給自己看病,很難做到理應、客觀,到頭來反而會害了自己!
當然,一些頭疼感冒的小毛病大家都能自己搞定。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是幾乎“全科式”的考試,大家讀書時、實習時、考證時,對於常見病的診治知識都有接觸。即便後來幹了具體的專科,但比較常見的問題基本還是可以自己解決的。但是,涉及到比較嚴重的疾病或者比較“專科”的疾病,最好還是找專科的同事幫自己看看為好。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前段時間我母親體檢,做了一個子宮頸的細胞學檢查,也就是人們常說的TCT、LCT之類。這種細胞學檢查對於病理醫生而言,幾乎就是入門級的東西,不說是個人就能看吧,最起碼不是什麼“高難度”的東西。原先準備自己看的,拿過片子掃了幾眼,卻猶豫了。絕經後呈萎縮性反應的子宮頸鱗狀細胞的核染色看起來本來就比沒有萎縮的鱗狀細胞偏深,如果是別人,判斷起來其實並不難。但看我母親的片子,我反倒是吃不準了……看到一些核染色比較深的細胞,僅僅是染色偏深、並沒有核異型,如果是平時,肯定不會去猶豫會不會是ASC-US或者其他問題,肯定不是!可彼時的我缺卻不敢報“良性反應(表皮細胞萎縮)”了……後來,找來幾位同事都看了一遍,確認沒有問題之後,我才給我媽打電話——“媽,結果正常的”。看起來很荒唐,可事實就是如此!看了十來年細胞學和組織學的片子了,竟讓一張良性萎縮性反應的細胞學片子給“難倒了”……
舉這個例子為了說明什麼呢?人的判斷是會受到情感因素影響的。面對自己和親人可能出現的疾病或者問題,醫生也很難做到客觀、理性!這還只是一項最簡單的婦科相關檢查而已,如果涉及一些嚴重的疾病,想要做到完全客觀、理性,恐怕很難。所以,無論哪個專科的醫生,儘量不要給自己和自己的親人看病,以免因為情感因素影響判斷、耽誤治療。遇到自己生病或者家人生病,最好的辦法是找其他醫生去看,而不是自己解決。
在帶入了情感因素之後,即便是全國頂尖的主任醫師、教授,恐怕還沒有一個普通的主治醫師、甚至住院醫師的判斷客觀、理性!記得大學在華西醫院實習時,外科某科室一位全國頂尖主任醫師、教授的父親在科裡做手術,結果上臺做手術的醫生卻是其他人。後來有位護士阿姨開玩笑地問那位老師:“你老憨(四川話爸爸的意思)做手術,你咋個不上臺喃?”那位老師說得實在:“別個誰做我都敢上,唯獨我老憨不得行,給他動刀我手抖……”全國頂尖的專家尚且如此,就更別說是其他醫生了!
-
13 # 神經內科餘醫生
我在2019年的時候,莫名其妙地出現全身多處肌肉抽筋疼痛,大腿和小腿最多見。晚上會痛醒,白天走快點偶爾也會出現,高強度的鍛鍊就更加不敢了,因此一度放棄了健身。那段時間,我常常跟朋友開玩笑說:我怕我自己會慢慢融化掉。
我當然不能坐以待斃了,於是就開啟了自我救贖之路。我的專業是神經科學,於是我就用本專業特有的思維——定位定性診斷思維——來分析自己的問題。
定位:肌肉(此處省略其他思考過程)
定性:使用“MIDNIGHTS”原則,一個一個排除。最後把“嫌疑人”鎖定在M——營養代謝。
那接下來,是哪一種營養代謝問題呢?查文獻。搜尋pubmed、uptodate,很快,沒錯,就是很快,我就找到了思路。
有一片文獻剛到講到“肌肉疼痛和維生素D缺乏的關係”,於是我趕緊去醫院給自己查了個維生素D。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我的維生素D水平超乎我想象的低。還等什麼,趕緊補上啊。
每天1000U維生素D,吃了2個月,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我不再抽筋了,肌肉也不痛了。再去查肌酶,也正常了(之前肌酸激酶高到好幾千)。生活終於回到了正常的軌道。
你要問,醫生自己給自己看病是什麼感覺?感覺有2個:
第一個當然是不後悔學醫;
第二個是,醫生最重要的不是你掌握多少知識,而是科學的醫學思維。
多說一點。
其實,不僅是看病,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是這樣,思考問題的方式就註定了你能不能解決問題,開不開心。
如果你總是用一些“虛無”的概念作起點,然後做各種推理,就算你推理過程再嚴謹,得到的一定是另一個“虛無”。
就拿失眠來說,有的人會給自己貼各種標籤,比如“這裡虛那裡虛”,然後用各種辦法去解決這個“虛”,最後除了得到更多的焦慮外,什麼也得不到。
更落地的思考方法其實是這樣:
1、失眠有沒有一個定義?我是否符合這個定義?
2、如果符合,那我失眠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哪些原因可以解決?哪些原因目前無法解決?
3、如何判斷治療效果?
這樣一趟下來,你可能會發現,你之前擔心的問題壓根就不是一個問題,只是你把他定義為“問題”。
你知道嗎?你之所以焦慮,是因為你正在用莫須有的禁忌來困住自己。去撕掉標籤吧。
關於失眠的話題,我寫了一個專欄。需要的朋友可以訂閱哈。
-
14 # 秋水文章之一
醫生其實並不像大眾認為的那樣,會很注意養生,會嚴格按照科學的方式生活。相反的,醫生因為對生理、病理很瞭解,平時看的生生死死也很多,加上工作忙,所以有一些小毛病,都是自己處理,比如頭疼發熱腹瀉小外傷,都不好麻煩別的同事,我以前在醫院工作,騎腳踏車摔倒擦破膝關節皮,還粘附了大量灰塵,黑煤灰那種,我就是自己反覆沖洗清創消毒弄好的,整個過程咬牙堅持下來了,因為我用刀片清理過創面,後來面板裡的黑點很少,恢復得不錯。我一個同事也是摔倒膝關節處被劃破了,她自己打麻醉清創縫合的傷口。
當然這些都是小傷口,如果遇上大問題,還是要找同事幫忙的
回覆列表
自古有云,藥不自吃,醫不自醫,但並非絕對,一般小病當然可以而大病就難說了,一心志神亂,二用藥過於懂慎,不敢放膽用藥,三自覺病症太複雜難以定症,用方這也對,那也對往往造成無法主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