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kd
-
2 # 藍風24
東林寺玉佛樓後,在一叢修竹的掩映下,有一個1米見方的泉池, 一股細泉從岩石罅間湧出,晶瑩清澈。泉旁的石碑上鐫刻著三個剛勁的 隸書大字“聰明泉”。傳說東晉名將殷仲堪到東林寺拜訪慧遠大師,二人
行至山腳,見此處蒼松翠柏、泉水潺潺,便停下來聽泉談《易》。殷將軍 博學多才、能言善辯,慧遠大師指泉讚道:“將軍之辯,如此泉湧,君侯 聰明,若斯泉矣! ”此泉因此得名“聰明泉”。唐太宗曾手書“聰明泉” 三字,晚唐詩人皮日休亦有詩云:“一勺如瓊液,將愚擬聖賢。欲知心不 變, 還似飲食泉。”後人均刻碑留念。直到現在,許多到東林寺覽勝的遊 客都要飲上一勺“聰明泉”水,寄託了人們追求智慧的美好願望。
聰明泉位於世界名山廬山腳下,東林寺後面。它靠著山腳,山坡上長滿了竹子。那時正是春季,竹林裡冒出了一個個小竹筍,彷彿像一個個小士兵在那兒放哨.站崗。
聰明泉的水很清,清的能看見潭底青褐色的石頭,清的能看見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遊客丟的硬幣。我可告訴你現在這口泉可是用來觀賞的哦!傳說中喝了這口泉裡的水就可以變得非常聰明。看著潭底的錢,我很想知道,丟了錢進去會不會變得非常聰明呢?於是我就丟進了一個一元錢的硬幣,但願我自己能變的更聰明一些。
聰明泉雖小,但是周圍鑲嵌著不太整齊的石頭,襯托著聰明泉,這樣聰明泉就顯的非常大。只要到東林寺聰明泉遊玩的客人,都不會忘記聰明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