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狐狸等魚
-
2 # 詩詞風
春節(俗稱過年)的起源
據史籍記載,春節在唐虞時叫“載”.夏代叫“歲”,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義指穀物生長週期,穀子一年一熱,所以春節一年一次,含有慶豐的寓意。
又傳,春節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的“臘祭”,當時每逢臘盡春來,先民便殺豬宰羊,祭祀神鬼與祖靈,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免去災禍。他們用硃砂塗臉,身披鳥羽,唱跳吃喝,熱鬧非凡。
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在不同時代,春節的名稱也有不同。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 “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後的事。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由於那時要改用陽曆,為了區分農、陽兩節,袁世凱將元旦定義為西曆01月01日,將農曆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
華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現代,人們把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春節,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
3 # 青衫如故902
年”起初是一種怪獸的名字,經常出來傷害百姓,後來人們製造了火藥,把“年”給趕跑了,所以現在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放鞭炮來驅邪避兇。人們為了幾年把年趕跑,人們可以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就把那一天定為節日,所以就是過年的由來
-
4 # 徐鶴寧創業銷售新思維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中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
5 # 聆聽星雨
春節,是一年之歲首,農曆新年,傳統上的“年節”。傳統名稱分別有新春、新歲、新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過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祭祀活動演變來,其起源蘊含著豐厚深邃的人文與自然文化內涵。年節作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人民豐富的社會文化生活。在古代民間,人們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便開始“忙年”了,一直到正月十九日。現代的新年節期一般是指農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元宵節)。[1][2][3]過春節前,背井離鄉的人們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春節期間,親朋好友之間都會相互走訪拜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2]春節活動均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祭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6 # 彼岸花的第一滴淚
相傳在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鄉親們都忙著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這時候來了一個白髮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就能將年獸驅走。大家都不信他的話,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年獸像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髮老人然響的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慄,再也不敢向前湊了。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會到村裡時,發現村裡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從那以後,每年除夕,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爆竹,懸掛紅色的春聯,門神,燈籠,並點燃所有燈光來避免年獸的侵犯,久而久之,“過年”的習俗變延續了下來。
“過年”又叫“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按照中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
7 # 棕熊森林
“年”相傳是一個怪獸,所以到了年關,人們會用放鞭炮和貼紅色條幅來驅趕它。其實,我覺得過年已經變成了大家祛災祈福的儀式,餘秋雨說“儀式”是最有感召力的文化活動,所以我們的春節延誤千年而依然保持著原來的傳統,並且影響面越來越廣,形式越來越豐富多彩,這是華人獨特的幸福。
-
8 # 忙著可愛了唄
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 ,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
9 # 使用者59423215691
最早年是一種怪獸 經常傷害人們 但年害怕爆炸聲 於是古人就用火燒竹子 竹子的爆炸聲將年嚇跑
-
10 # 大牛兒牛兒
一種說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裡一瞧,只見裡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另一種說法是,中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回覆列表
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曆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農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