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上聯: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往東放
8
回覆列表
  • 1 # 一貳一橙

    紀曉嵐作為一個大才子,像這樣的對聯他不是對不出,而是不敢對,而且整個大清國,除了皇帝自己說出下聯之外,只要有點眼力見的都不敢對。

    此聯只有乾隆一人敢說,他一人敢對

    光是“坐北朝南”這四個字就不能對,因為古代以南為至尊,以北為象徵著失敗、臣服。皇家宮殿基本都是面朝正南方的,皇帝的那張寶座同樣也是坐北朝南的。

    所以只有皇帝敢稱“南面稱尊”,屬下只能“北面稱臣”,所以“坐北朝南”四個字只有皇帝能說,臣下卻不能亂說。尤其是清朝正值文字獄十分嚴重的時候,乾隆時期的文字獄佔有清以來的80%,有130多樁。甚至還有人因此而被抄家、滅族,乃至於挫骨揚灰。像幾句詩句就可以套上個“大不敬”的罪名來整治,那如果對出了“坐北朝南”呢?

    “坐北朝南”者只能是皇帝,那天下間有什麼能和皇帝相等的呢?而你的下聯如果和皇帝對立,那你是什麼?想謀逆嗎?斬首示眾還算是仁慈的了。

    再說了,就算乾隆不怪罪,當以他那好大喜功的個性,難免秋後算賬。這種情況之下,對是個死,不對也是死,倒不如說個對不出,認個技不如人,反而能保性命無虞。

  • 2 # 春日之虎

    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往東放。乾隆出得這個對子,對於才子紅曉嵐來說對上來對的好不是難題,但為什麼不敢對呢?這怕是觸動天威。因為乾隆是皇帝,“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往東放”,這分明是乾隆在說自己的行為和想法。因為朝堂上只有皇帝才能坐北朝南,也只有皇帝才敢在朝堂上吃西瓜。

    民間傳說中乾隆還給紀曉嵐與和坤出過這樣的對子。說的是有一天紀曉嵐正在菜園子裡種菜,和坤跑了來,說“紀大學士,都說你是才子,給你出個對子考考你:什麼高來什麼低,什麼東來什麼西”,紀曉嵐隨口就答到“黃瓜高來茄子低,東瓜東來西瓜西”。這其實是乾隆考和坤的一道題,和坤得到答案後急匆匆地跑到朝堂上,說“聖上,您出的對聯我想出來了”,乾隆說“愛卿快快答來”,和坤答道“黃瓜高來茄子低,東瓜東來西瓜西”,乾隆一聽大怒,就要治罪於和坤,和坤急忙分辨說這不是我想的,是紀嘵嵐告訴我的。乾隆聽後,就命人將紀曉嵐傳來。

    紀曉嵐到朝堂上後,乾隆怒道“你好大膽子,竟敢把朕與滿朝文武說成是瓜菜”,紀曉嵐分辨道“什麼山唱什麼歌,和大人問我時是在菜園子裡,答的自然是瓜菜”,乾隆聽罷說道現在朝堂你怎麼對呢,紀曉嵐不慌不忙的答道“我主為高臣為低,文站東來武站西”。乾隆聽後哈哈大笑,怒氣全消,還直誇紀曉嵐呢。

    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往東放。乾隆這句話分明是把文人之首的紀曉嵐比做了西瓜皮,因為文站東來武站西。把自己比做了西瓜皮,分明是在說書生百無一用嘛,西瓜皮不能吃是要扔掉的是無用的。這對於紀嘵崗自然無從答起,如果順著乾隆說這不就承認文人無用了嗎,如果逆著說,這不是與皇帝做對嗎。

    時代變遷了,我輩對於這個對子自然可隨意而對。因而試對一句,不求高雅,但求情趣。

    下聯:天下地上中一聖,心分左右

  • 3 # 傾聽歷史的聲音

    自古伴君如伴虎,古代有幾個臣子能直接駁皇帝面子還能落得好下場的?真實的紀曉嵐也不想影視劇中演的那麼清廉正直,不會拍皇帝馬屁,不要被影視劇騙了。都知道清朝八股文,文字獄很嚴重,乾隆修四庫全書,就是要剔除一切不利於清朝統治和發展的文化,以此來愚弄百姓!而而紀曉嵐就是四庫全書的總編撰,為了編四庫全書急於表現立功,毀了多少傳世著作,此乃民族之殤!如此受重視的大學士,能對不出一個對子?明顯是不敢!

    皇帝一個對子,包括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詞,皇帝坐南朝北九五至尊就不說了,那東和西又代表什麼呢?細極思恐。再換一種思考方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詞,是不是就代表著大清江山呢?皇帝一個對子,既有愛新覺羅的皇家,又涵蓋大清江山都在朕的掌控之中,拿皇家和江山作上聯,有哪一個臣子敢對呢?況且在文字獄及其嚴重的乾隆時期呢?

    紀曉嵐不是對不出,只是沒有那個膽子!

  • 4 # 你我談歷史

    大清王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乾隆皇帝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他就是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1799年),滿族人,25歲登基,在位60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乾隆”是年號,寓意“天道昌隆”。乾隆博才廣學,勵精圖治,出現了“康乾盛世”。

    紀昀(1724年-1805年),字曉嵐,直隸獻縣(今河北滄州市)人。他博覽群書,才華過人,在清朝時被公認為天下第一才子、文壇的泰斗與領袖,同時也是政治家、文學家,一生學術成就十分突出,是著名的學者、詩人、小說家。

    乾隆和紀曉嵐都喜歡對對子,這也是古代文人最擅長的,兩人經常一起對對子。有一年夏天,乾隆召見紀曉嵐入宮商談政事。古代朝臣朝見皇帝是很正規的事,要頭戴頂戴,身穿朝服。清朝時的朝服穿在身上,把身體裹得很嚴實,加上走路急速,紀曉嵐見到乾隆時已經大汗淋漓了。乾隆見狀,就命太監拿出御用的西瓜給紀曉嵐吃。紀曉嵐接到西瓜,就坐在那兒大口吃了起來。在紀曉嵐吃西瓜吐粒時,乾隆根據當時紀曉嵐吃西瓜時的動作,以及當時的情景,說了個上聯:“坐北朝南,吃西瓜,籽往東放”,要紀曉嵐對下聯。其實這對聯是難不倒紀曉嵐的,可是紀曉嵐沒對出來,並且連忙站起來說:這個對子太難對了,小人實在是對不上來,即使大清朝再有才能的人也對不上來,並且改變了吃西瓜的位置和姿勢。

    因為,古代“坐北朝南”在當時的封建社會,只有皇帝才能這樣坐著。作為文采出眾的紀曉嵐,知道自己現在是“坐北朝南”坐在皇帝面前,屬於大不敬,是要殺頭的。意識到自己已經出錯了,所以就不能再往下對了,否則是明知故犯。

    透過這件事可以看出,紀曉嵐是知道在皇帝面前應該做什麼的人。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啟示:要明確自己有些時候應該做什麼,有些時候不該做什麼。只有把握住分寸,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才能保護自己。

  • 5 # 魏春堂810

    紀曉嵐這樣的才子,對這樣的對子不是對不上來,而是不敢對,只要有點兒眼水兒的大臣都不敢對。誰敢在皇上面前放肆呀?

  • 6 # 深度文史

    對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明清時期發展到了高峰,成為了文人雅士出行遊玩必帶的一個遊戲場景。到了清朝乾隆年間,文人對對聯使得對聯文化達到了巔峰。那時的人,就好對對聯,平時見個面都要出個上聯來捉弄對方。當時之所以對對聯會如此火,主要原因還是乾隆皇帝喜歡,上行下效,對聯文化就風行全國了。

    乾隆皇帝一生寫過好幾萬首詩,從這個資料足以看出,他的文化功底是相當深厚的,也可以說他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帝王。那麼,同樣愛好對對聯的乾隆皇帝,他出的對聯肯定也是頗具深奧,別出心裁,一般人肯定對不上的。可偏偏乾隆每次出的上聯,都被一個人給對上了。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紀曉嵐。

    每次都被紀曉嵐對上,乾隆皇帝好沒面子。弄得乾隆,只要聽到紀曉嵐的名字,就要找他對對聯。不僅如此,只要想到一個上聯,乾隆就會讓紀曉嵐來對,像中了魔怔似的,就是要贏紀曉嵐一把,解氣!畢竟紀曉嵐被稱為大清國第一學士,若是乾隆贏了紀曉嵐,那他就是大清國最聰明的人了。

    沒想到機會不經意之間就來了。夏天的時候,乾隆在上書房批閱奏章,這個時候,太監送來一碟西瓜。乾隆吃了幾口,突然聽到太監稟報紀曉嵐今天要來侍講左傳了。乾隆聽到紀曉嵐三個字,條件反射就是對對聯。於是,乾隆靈機一動,拿自己的坐相和吃相想到了一個上聯。

    待紀曉嵐到來之後,乾隆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上聯,讓紀曉嵐來對。乾隆哈哈一笑:“今天非要贏了紀愛卿。”其實,乾隆每次給紀曉嵐出上聯都說過這句話。乾隆出上聯: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往東放。這個上聯看上去給人的文化之感並非很深,倒像是老百姓在茶館中隨口而出的一般。若是這樣想就錯了,因為紀曉嵐也沒對上!紀曉嵐的下聯是:自上而下看左傳,書向右翻。

    很奇怪吧!紀曉嵐明明對得十分工整,卻為什麼說沒對上呢?原因是對聯中其實藏有兩處玄機,這兩處玄機在哪呢?一處是方向東南西北,並且難就難在這個方向還是反的,乾隆的順序是北南西東,紀曉嵐對的是上下左右,這點其實就對錯了。另一處,紀曉嵐遲疑了很久才想出來,那就是對聯中所講的這個人的身份,乾隆講的吃西瓜的人是他自己,而紀曉嵐所說的看左傳的人是他紀曉嵐。皇帝和臣子怎能配在一副對聯當中呢!紀曉嵐意識到這一點後,趕忙叩頭謝罪!乾隆非常高興,終於將了紀曉嵐一軍啦!

    筆者觀點:對於文人與文人之間對對聯,確實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趣事。現代人因為物質生活雖豐富,但絕對享受不到古人那種心與心之間的精神交流。乾隆皇帝和紀曉嵐對對聯,表面雖說是在論輸贏,其實也是在享受樂趣,即使紀曉嵐每次對上了,乾隆也是高興的。假如紀曉嵐是那種拍馬屁天天輸給乾隆的人,那麼久而久之乾隆便會覺得對對聯沒意思,畢竟英雄也會寂寞的,而紀曉嵐的才情恰恰打通了乾隆對對聯的樂趣。再說到乾隆的上聯,藏得這兩處玄機,足見他是一個十分有學問的人。對對聯,不光講究工整,還講究身份場景,乾隆的上聯,怕是隻有皇后拿著左傳才能對了!如果給紀曉嵐時間,你覺得他還能對上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n the river和on the river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