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財經耕耘客

    曾經是金本位,以黃金作為印鈔的信用依據,是因為黃金價格穩定。

    後來很多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是因為美元是國際通用貨幣,並且相對穩定。也有國家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籃子貨幣掛鉤,目的都是為了防止過分印鈔導致經濟崩潰。

    如果以國債為錨印鈔,那就是以國家信用為背書,需要嚴格管理印鈔規模,如果超發很容易降低國家信用。

  • 2 # 醜鑑人生by

    應該說,外匯佔款於央行資產負債表中,其進一步增長就是表明企業居民將貿易創下的外匯有效的彙集到銀行中,再將這一部分外匯兌換成人民幣的過程。其一,代表了企業由於進行進出口而創造的價值,二來則是居民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價值體現。

    事實上,我們看到由於匯改之後中國貨幣的單邊持續升值,熱錢持續流入,而這部分流動性以會以外匯佔款的形式出現在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中。

    在以往中,央行透過外匯佔款來進行貨幣信用發行。而反觀中國目前的貨幣發行體系,是以央行對商業銀行債權來進行貨幣發放的。那麼,過去的舊體系也隨著這種新興的發放體系而宣告結束。同時,我們看到,近年來央行對於市場投放貨幣主要集中在短期的操作工具。譬如,MLF操作等等。這種貨幣發放的行為僅僅用於短期的貨幣調節。而短期操作只是針對商業銀行間短期貨幣供應緊缺。而近期的降準則主要集中在對於貨幣的長期影響。但我們不能忽略一點,這一部分的流動性,在未來是要進行收回的。

    而目前來看,這種短期操作是在不更改貨幣所有權的情況下執行的。譬如MLF操作,在到期時,會有流動性置換操作。就像這次降準的1.5萬億,實際流向市場中的僅為8000億左右。所以,應該說這種方式的發放貨幣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透過對商業銀行的債權而進行的。那麼,這也直接或者間接的提高了商業銀行的負債比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槓桿率。

    同時,商業銀行若想實現盈利的目標,必然會透過信貸過程增加其收益的有效性。那麼,這必然帶來了社會整體的槓桿率攀升。同時,商業銀行必須持續借由央行對其進行流動性補充。在增加自身槓桿率的情況下,對社會,企業,以及居民進一步增加槓桿。說白了,商業銀行在央行那裡獲得的流動性需要加利息返還,而這一部分利息又會被增加到社會整體中。反過來,商業銀行不停的需要流動資金,不停的從央行借款,發放到社會實體中去。這便形成了一個死迴圈,從而推高了整體社會的通貨膨脹率。

    雖然,目前的貨幣發放在更改了對於美元信用錨定的外匯結算功能,但是無形中卻使得整體社會槓桿率攀升。出現通脹則必然帶來貨幣相應的貶值。

  • 3 # 大漠胡楊01

    最近看到有人撰文建義改變國債發行內涵,深感憂慮。

    大家知道,目前的人民幣印刷基本上錨定美元(實際大於50%)。這也是我們始終重視外匯儲備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人民幣錨定國債發行,在中國人民銀行和財政部都受制於中央政府的情況下,極有可能變成無錨印鈔,而無錨印鈔的結果就是直接導致惡性通貨膨脹。年長者還應該記得1948年民國政府的車鈔提米吧!最近的委國政權更迭其主要原因就是惡性通脹。

  • 4 # 蓉城草根財經

    中國央行用外匯佔款發行貨幣,是在央行儲備外匯,在結匯支付給企業人民幣的時候,被動形成的。因為數量越來越多,儲備外匯最多的時候,放出市場去的人民幣超過了市場需要補充的數量,要用央票回收,並且還要透過提高存款準備金,調低貨幣乘數來抑制M2,所以其他的貨幣發行機制不需要。現在央行儲備的外匯比最高的時候減少了四分之一,因為經濟規模還逐漸在擴大,市場流通的貨幣在外匯佔款增長停滯的情況下,已經愈來愈不能夠滿足需要,就需要有新的貨幣發行機制。

    我認為這不是信用支撐問題,也不同意現在一些愛搞噱頭的專家說這是脫離美元掛鉤的信用體系,用新信用體系替代。中國的外匯儲備難道只有美元?

    中國的信用體系從來就沒有建立在美元信用上過,中國有自己的信用體系。其實央行用外匯佔款發行人民幣也不是沒有弊端,因為匯率波動,並不利於人民幣的信用穩定,也不利於央行資產的穩定。

    例如,人民幣貶值,央行儲備的外匯資產增值,央行的資產就漲了。人民幣升值,央行儲備的外匯資產就貶值了。這樣除了央行資產與發行出去的貨幣在會計上的資產負債表上兩邊數字不相等,必須隨時要加上匯率損益值去人為平衡,造成央行資產事實上的不穩定;還實際上可能造成央行虧損,或者例外利潤。央行天天都要進行結售匯,可能高買低價賣;也可能低買高賣。央行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的職責是與央行自身利益常常相反的,例如,人民幣匯率貶值,央行儲備的美元能夠獲得利潤,但是它需要抑制人民幣貶值,於是要廉價向市場拋售美元,它賺利潤不會最多。但是,人民幣升值的時候,它需要高價買入美元抑制美元的跌勢,它虧錢就比市場多。所以,貨幣發行貨幣最好的抵押資產並不是外匯。

    那麼,用國債作為央行發行貨幣的抵押資產是不是可行?我認為可行,美國發行貨幣不就是這樣的嗎?但是,我們銀行法卻是禁止發貨幣買國債,禁止它的原因是認為會造成財政赤字。因為央行購買國債發行貨幣,好像央行直接就成了財政部的取款機,財政部會失去財政花錢的節制,不搞財政赤字都不行。但是,我認為銀行法制定得太機械教條,沒有看到貨幣和債務的通性和各自的功能。貨幣抵押資產很多,沒有國債有企業債,它不買你的可以買它的,它反正發行貨幣都需要作資產抵押儲備,選擇什麼與它需要發行多少貨幣並沒有關聯。國債實際上也就是個債,發行出去也就是一個要受到市場選擇的債卷商品。央行可以買,任何市場主體私人都可以買。誰買,誰不買,有區別?你想發,想搞財政赤字,誰還阻止得了。所以,我認為銀行法應該改變央行不能買國債發行貨幣的條款。實際上央行推行的各個便利貸,和公開市場業務,早已經事實上突破了銀行法的規定,只不過我們還需要它光明正大,浮上明面。

    我在這裡講講,為什麼美國發行貨幣的主要方法是在公開市場買賣公債。

    其實,美聯儲在建立之處,美國聯邦銀行發行貨幣的主要方法是再貼現,它這樣作的目的是企業需要資金,可以拿它的匯票去聯邦銀行抵押,然後借出資金使用,就能夠保證了市場的真實資金需要。但是,後來問題很多,例如,這樣借錢是不是太容易?難道不會有騙子製造假匯票騙聯邦銀行的貨幣?如果要逐張匯票的審查,美聯儲會建一個多大的機構?當然,主要問題是貨幣是信用,民間的匯票信用有多高?建立在一個不穩定信用不高的匯票抵押資產基礎上的信用,肯定經常出問題。美國聯邦銀行後來逐漸由在公開市場透過買賣信用穩定堅挺的美國公債代替貼現的方法發行和回收貨幣。當然,美聯儲也沒有廢棄再貼現政策,只是用得少了。

    美國聯邦銀行透過在公開市場買賣公債發行或者回收貨幣還有一個原因,是美國公債規模足夠大,美聯儲有廣闊無限迴旋操作餘地,發行貨幣引起市場的反映小。你想想,美國在金融危機的時候搞QE,兩三年時間發行了三萬億美元,能夠這麼讓美聯儲操作,有什麼資產能夠滿足供應?有什麼資產在這樣大的買動下,不大幅漲價?

    中國的公債規模已經越來越大,規模大,市場儲備就大,央行在公開市場就能夠以一個普通買賣者,直接透過市場而不是財政部那裡去買賣債卷。我們現在的利率政策很不靈,就是因為公開市場的作用還沒有發揮出來,如果公開市場作用發揮出來,央行完全就可以有效的用利率來執行貨幣政策。例如,美聯儲用比市場高的價格買進公債,市場上的公債就會流向美聯儲,美聯儲既發行了貨幣,又降低了公債的收益率。收益率與貨幣利率是同相關,降低了公債收益率,也就降低了貨幣利率基準。反之,美聯儲比市場低的賣出儲備的公債,買公債的機構就會選擇與美聯儲交易,買美聯儲的公債,貨幣就會被收回。中國完全可以像美聯儲那樣透過價格工具發貨幣,不應該再搞那麼多借貸便利。

  • 5 # 砍大山車大圈

    美元已經貶值97%,是時候自立自強了。。

    美元從35美元一盎司黃金貶值到1300美元一盎司黃金,貶值了97.3%,所有匯率盯住美元的貨幣都只能被迫跟隨貶值,誰不跟著貶值就影響出口,就會有日本的失去的多少多少年。。

    現在美國債務已經處於失控的狀態,GDP高速增長全面就業但是依然入不敷出,可以說現在盯住美元是危險的貨幣策略。。

    一國的貨幣以自己國家的國債為錨,以國家稅收背後的國家信用做基礎,逐步擺脫單獨掛鉤美元的侷限,這是未雨綢繆的國策大轉彎。。

    如果有一天美元因為美國國債崩盤而速度貶值,以美元為錨的貨幣就會跟著極速貶值,經濟大幅度波動會帶來巨大的傷害。。相反,以國債為錨就可以相應的獨立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以小幅度的幣值波動適應美元的暴跌。。

    全球看美元如果喪失全球貨幣霸權,歐元、英鎊、日元、人民幣都要爭搶剩下的市場份額,而全球貨幣市場份額爭奪戰主要看幣值要穩定,所以說相對的鎖定黃金,自主調整操控貨幣政策是進可攻退可守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放心選擇助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