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磐石222523506
-
2 # 兒時說
我們知道在1640年,李自成率領1千人重新起義,當時中原大旱,李自成開倉而賑饑民。“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
1644年,李自成已經擁兵百萬:“籍步兵四十萬、馬兵六十萬。”在4年時間,李自成大軍就從1千人,急速擴張到100萬大軍。基本上來說,除了少數精銳部隊以外,就都是各地災民為了討口飯吃組成的烏合之眾了。 他們隨著李自成也是希望,可以到有糧食的地方去。在與明軍戰鬥當中,李自成大軍人多勢眾,一般明軍確實打不過,畢竟100萬人要活命的人,而且已經武裝起來的人。真打起來,雖然是烏合之眾,但是,也不是隨便誰都可以擋得住的。
1644年,李自成已經擁兵百萬:“籍步兵四十萬、馬兵六十萬。”在4年時間,李自成大軍就從1千人,急速擴張到100萬大軍。基本上來說,除了少數精銳部隊以外,就都是各地災民為了討口飯吃組成的烏合之眾了。 他們隨著李自成也是希望,可以到有糧食的地方去。在與明軍戰鬥當中,李自成大軍人多勢眾,一般明軍確實打不過,畢竟100萬人要活命的人,而且已經武裝起來的人。真打起來,雖然是烏合之眾,但是,也不是隨便誰都可以擋得住的。
洛陽明軍是缺乏軍餉譁變,這才讓李自成進了洛陽,受降明軍數千人,所謂,“精兵不過三千,脅從之眾不過三萬”。特別是得到了明軍在洛陽的各個武器庫。隨後李自成聯合羅汝才打敗了明朝傅宗龍,楊文嶽的數萬官兵。 這期間,李自成、羅汝才聯軍每次以絕對優勢的兵力,殲滅官兵少數部隊的辦法,又陸續收編了大量明軍。戰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直到朱仙鎮大捷,受降明軍數萬人,但是這些主要是明軍的衛所兵。
連同不斷投靠的災民,到1642年,李自成已經有40萬大軍。隨後李自成殺死了自己的盟友羅汝才等人,吞併了他的部隊。終於在1644年,李自成的大軍來到了山海關,“自成怒,親部賊十餘萬,執吳襄于軍,東攻山海關,以別將從一片石越關外。” 這些部隊已經是李自成的核心精銳力量,但是主要是明朝衛所兵,農民軍老兵,特別是吞併的羅汝才所部老兵居多。結果就是清軍一個衝鋒,全垮,戰良久,我兵從三桂陣右突出,衝賊中堅,萬馬奔躍,飛矢雨墮,天大風,沙石飛走,擊賊如雹。自成方挾太子登高岡觀戰,知為我兵,急策馬下岡走。
要知道,明軍邊軍強於明朝衛所兵,明朝關寧軍又是邊軍最強,八旗軍又強於關寧軍。而過去,在關內關寧軍打農民軍是百戰百勝的,經常是千把關寧軍追著上萬農民軍跑。現在,農民軍精銳十多萬,對關寧軍和八旗軍十萬,是一對一,戰鬥力差距太大,必然農民軍是瞬間崩潰。
-
3 # 寰宇戰神
對於這個問題,李自成號稱有百萬大軍,可實際上根本不可能有那麼多人,畢竟帶領百萬大軍作戰,那需要多少軍糧?所以李自成絕對沒有那麼多軍隊。
至於所謂的上將千員,或許作戰勇敢,但論起軍事戰術來說,還是差的太遠。再加上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在攻入紫禁城後,可以說是太過得意忘形,到處為非作歹,算是盛極而衰,驕兵必敗。
再加上,本來其實是可以拉攏吳三桂的,但最後卻殺了吳三桂全家,還侵佔了吳三桂的侍妾陳圓圓,等於完全結下了不死不休之仇,於是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最後聯合滿清與李自成決一死戰!
而這一戰中,吳三桂率領數萬大軍為誘餌,與李自成大軍交戰,之後滿清的八旗兵趁機殺出,如此裡應外合之下,李自成遭遇大敗!
畢竟李自成的部隊大多數是步兵,而滿清則是以騎兵為主,並且當時滿清的八旗兵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如此之下,騎兵對上步兵,幾乎堪稱一場屠殺,李自成也是一敗塗地。
-
4 # 指動濟南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李自成攜百戰雄兵,又挾攻陷京城繼位稱帝之威,卻在山海關一戰中,被清兵殺得大敗,而且是一敗再敗,最終身死九宮山。
為什麼手握久經沙場的雄兵,擁有眾多戰將的李自成,會在山海關一戰而潰呢?
1、李自成大順軍的構成
李自成本是驛卒出身。崇禎二年,兵科左給事劉懋上書提出裁撤驛站可“歲省金錢數十餘萬”,這個建議得到雲南道御史毛羽健的呼應。結果大量驛卒失去工作,受與清兵作戰潰敗逃兵的煽動,“相聚為盜,全陝無寧土”,這是李自成起事之初的兵源構成。
崇禎元年,湖廣副兵備道馬懋才上書講述貴州、湖廣饑荒慘狀,“掘草根”吃,“採白石”充飢,“父棄子,夫鬻妻”。陝西饑民“爭採蓬草”,吃盡蓬草則剝樹皮吃,樹皮吃盡“掘山石而食”,饑民最終相聚為盜,這是李自成起事後匯聚來的重要兵源。
袁崇煥殺毛文龍後,清兵長驅而入兵臨北京城。崇禎命四方援兵勤王,保定兵被首先擊敗,逃兵與饑民合流“嘯聚山澤”,明軍現役士兵與饑民同流合汙。此後,大量潰逃邊兵聚眾為盜,尤其登萊兵變中的兵油子也加入其中,這是李自成又一重要的兵源。
等到李自成在西安稱帝,率兵攻打北京城時,先後有懷慶明軍守將張雄、大同總兵姜瓖、薊鎮西協總兵唐通、真定太守邱茂華等人率兵投降歸附李自成。驛卒、流民、亂兵、降兵,這就是李自成在山海關大戰前,所率領大順軍主要的兵源構成。
2、關寧鐵騎與大順軍誰更強
山海關前,吳三桂的關寧鐵騎與大順軍激戰。這時的清兵主力則坐山觀虎鬥,以逸待勞。與大順軍兵源雜糅不同的是,關寧鐵騎一直是明朝最精銳的部隊。兵源構成以“近河北、山西、遼陽俱控弦習戰之士"為主,這就決定了其戰鬥力要遠遠高於大順軍。
關寧鐵騎最大問題是,鼎盛時也不足萬人。供吳三桂指揮的人數僅有3000至5000人。山海關前大順軍有多少人馬?史料說法不同,有說80萬的,有說100萬的,總之要遠遠超過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冷兵器時代決定戰爭勝負,人數多少還是具有決定作用的。
因此,論單兵作戰能力和素養,無疑關寧鐵騎更勝一籌,但人數上的差距是硬傷,大順軍100人甚至1000人對你一個,所謂好漢難敵四手。史載,關寧鐵騎與大順軍激戰一天,吳三桂的軍隊眼看支撐不住了。此時,坐收漁人之利的清軍出手了。
3、兵不滿萬,滿萬則天下無敵
清軍的先祖女真兵,曾獲得過極高的讚譽:兵不滿萬,滿萬則天下無敵。儘管很多人認為這種評價過多溢美,是當年與女真戰鬥失利的遼國,為掩蓋自己戰鬥力下降搬來的理由。但是,八旗軍驃勇善戰尤其騎射能力驚人的事實是有遺傳的。
明軍在薩爾滸一戰中大敗,喪失了戰略主動後,一直處於被動防守的態勢,楊鎬之後的歷任遼東經略面對清兵負多勝少。軍事上的無能需要一個充分的理由來解脫,於是清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就出爐了,而這種神話就成了大明王朝人人皆知的魔障。
因此,李自成的大順軍即將戰勝關寧鐵騎時,清兵列隊出現在戰場上,李自成的第一反應是:清兵來了!“宜急避之”,先逃命要緊。清兵“風發潮湧,所到之處,無不披靡”。加之大順軍主將劉宗敏被流矢射中,負重傷無法指揮,大順軍於是一敗塗地。
4、李自成大敗的主要原因
李自成之所以在山海關一戰中失敗,主要原因是:
一、大順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核心力量以驛卒、流民、亂兵為主,後期投降來的明軍只是迫於戰事的權宜之計,也不排除濫竽充數者。這樣的兵源素質和戰鬥力,自然無法與關寧鐵騎、八旗軍抗衡。
二、清兵戰略和戰術上完勝李自成。最初按兵不動,讓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和大順軍打消耗戰,鶴蚌相爭,漁翁得利。等到雙方精疲力盡時,一舉擊敗大順軍,同時又把吳三桂捆綁在清兵的戰車上,再也無法掙脫。
三、李自成戰術上完敗清軍。山海關之戰始自一片石,李自成如當年的楊鎬在薩爾滸一樣,分兵降將唐通率萬餘人搶佔,被吳三桂和清兵兩面夾擊打敗。次日再戰,大順軍已失去先機。遇到清兵出動,因沒有預備隊作後手,只好如驚弓之鳥拼命逃竄。
四、最重的一點是:李自成攻佔北京後,毫無戰略思維可言,無論是拷夾百官助餉,還是縱容手下殺掠京城,直到容忍劉宗敏強佔陳圓圓,逼迫吳三桂一怒為紅顏,李自成始終不改流寇的習性,只有打天下的準備,毫無坐江山的籌劃。
而且受牛金星等人的蠱惑,不採納李巖的建議並妄殺李巖,光忙著搶奪財寶、登基當皇帝,李自成的民心盡失,這也是為什麼吳三桂“寧與外寇,不與家賊”的主要原因。
參考文獻《明史》、《明季北略》、《遼史》、《殊域周咨錄 》、《萬曆野獲編》,感興趣的可以詳細一讀。
回覆列表
本身農民起義軍有一定的思想侷限性,一開始,打進城門,就知道貪圖享樂,使自己的戰鬥力下降,沒有招撫以前的官員。俗話說,兵敗如山倒,當吳三桂的關寧鐵騎與李自成打得快要撐不住時,多爾袞的八旗突然出現,打的落花流水,本來吳三桂要投降李自成的,可是李自成把吳三桂的老爹綁了,然後沒收家產,部下為非作歹,吳三桂聽得崇禎皇帝自殺,本來要進京勤王的,但是一開始還有氣節的,但是面對李自成的咄咄逼人,吳三桂倒向了清朝,可以說李自成敗在了好無心理準備上。還有農民軍本身就是沒有組織紀律可言,也就是關鍵時刻沒有戰鬥凝聚力,只是得到好處才肯賣賣命,所以註定要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