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hgnp25638

    鏈孢黴易發生在麥粒菌種和煮熟的培養料上,在高溫、高溼條件下更容易發生。典型症狀是:菌袋侵染時,菌袋內區域性培養基質上初見白色粒狀菌落,後呈稀疏毛絨狀,一天後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呈現橘紅色。若不及時清理或清理方法不對,全棚在 2 - 3 天內大部分菌袋袋口感染,再過

    1 -

    2 天,袋口的星點橘紅色孢子堆成一大團分生孢子塊,侵染子實體後能在短期內覆蓋子實體,造成腐爛。 加強預防,從源頭上杜絕 (1)培養料要求新鮮、乾燥,用清潔水拌料,料中新增2%石灰粉,提高料 pH10 - 10.5 ;(2)培養料堆置發酵要透徹,料溫達 60℃ 以上,中途及時合理翻堆2-3次,殺死料中絕大部分鏈孢黴的分生孢子;(3)大棚內外栽培場地保持潔淨、乾燥,四周排水暢通,絕不留積水、汙水、汙物、雜草,並保持通風良好;(4)裝料、滅菌、接種後的菌袋進出輕拿輕放不破損;(5)滅菌要徹底,不留死角;(6)接種要按無菌操作程式操作;(7)發菌棚要進行藥劑清雜,用高錳酸鉀 5 克+甲醛 10 毫升點燃後密封 24 小時燻蒸。消毒徹底後,菌袋方可入內培養。棚上加蓋草簾或遮陽網,棚內溫度控制在 25℃ 左右,保持通風、乾燥;(8)產前要對菇農進行技術培訓,提高認識,嚴把每道關,防患於未然,克服麻痺、鬆懈、輕敵思想。 早發現、早處理,防止擴散 接種後 1 日

    3 次進發菌棚檢查溫度、溼度和有無雜菌汙染,一旦發現鏈孢黴菌袋,立即用雙層 0.1% 高錳酸鉀浸溼的紗布包裹汙染菌袋,放入空塑膠袋中,扎口後帶出棚外,遠離生產場地 100 米外處理雜菌袋。防止分生孢子的擴散汙染。 發病後及時技術處理 (1)袋口、頸圈、報紙上汙染的,去掉汙染頸圈、報紙放入 500 倍甲醛液中,並用 0.1% 高錳酸鉀或 0.1% 克黴靈溶液,洗淨袋口換上經消毒的頸圈、報紙,繼續發菌;(2)菌袋內出現鏈孢黴的,可用 500 倍甲醛液或 5% 可溼性甲基託布津液,用注射器注入感染部位後用膠布封住針孔,可控制為害;(3)發生鏈孢黴的大棚內地面上、棚內膜及其它菌袋上應及時噴上石灰水和 0.1% 的潔黴淨,殺滅棚內空氣中的孢子,並在棚內造成鹼性條件,抑制鏈孢黴傳播擴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J.K.羅琳的資料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