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沐桃老師
-
2 # 樹太太的吃與愛
愛!
人類的一切行為本質都是為了愛,尤其是孩子。
他想要抱抱,想要親親;
他想要飲料和糖果;
他想要玩具和玩耍;
他想要犯錯也不被批評和懲罰;
……
這一切的一切,也不過是:
他想要成為爸爸媽媽生命裡的至重!他想要被無條件寵愛!
有時候,他會憤怒、傷心、委屈,做一些報復性的、破壞性的行為,只不過是因為他內心渴望得到的愛沒有被滿足。
他需要發洩那份失望,他企圖透過過分的行為引起你的注意,進而去愛他。
-
3 # 迅伊的天空
不僅僅是孩子,包括成年人在內,都需要體驗到人生的種種美好。
這個美好,一句讚美,一顆糖果,一次開心的游泳,一本有趣的繪本,也可能與家人、朋友雙目相對的那一刻……總之,在五官上,在吃喝玩樂觀賞中帶來的愉悅,都是可以期待的、想要美好。
用美好來澆灌我們,讓我們成為向陽、生機勃勃的美麗牡丹!
-
4 # 怡晨悅讀
孩子最想要的四種東西
一、無條件的愛
無條件的愛永遠是孩子最好的底氣。有底氣的孩子才不會畏懼外界的一切,面對生活才會勇敢。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聽到如下句式:你考到多少分,我帶你去什麼地方。或者如果你肯做什麼,我就給你買你想要的;你怎麼樣,我就會什麼什麼。這種看起來是激勵,實際上的要挾,只會讓孩子誤以為你更需要假設句的前半部分命題,從而不肯相信你的愛。 臨床心理學家喬尼斯·韋伯提出過一個概念:童年期情感忽視,指的是一種由於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迴應所造成的創傷,成年後可導致抑鬱、媽寶等現象。
二、精神上的自由
精神上自由的孩子才有生命力。作為父母,在孩子的養育過程中,我們恨不得給他們所有,總以為透過我們的給予,他們就能變成我們希望的樣子。但是,卻常常忽略了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他們想成長為什麼樣子?
精神上的自由對內可以催發孩子心中的生命力,對外可以激發孩子的創造力。精神自由的孩子才會有豐沛的想象力。那些在父母的強迫下學這學那的孩子,無形中這些東西都被扼殺。當然,精神自由不是放縱孩子,而是給孩子選擇權,比如在報興趣班,安排課外活動時,可以問一問孩子,你需要什麼,你喜歡什麼?父母一個簡單的改變,帶給孩子的可能就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三、心靈的啟蒙和引導
孩子的眼界和格局來自於心靈,而非眼睛。一個人看過的,走過的地方再多,如果沒有用心感受體悟,沒有思考,並轉化成自己的東西,那麼再多的行走都沒用處。
無論旅行、讀書還是生活,父母都是孩子的領路人。如何啟蒙引導,帶領、幫助孩子用心去感受世界,用心去領悟生命中一點一滴的智慧,從而形成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才是最重要的。
四、善意和溫柔
“好”孩子永遠是善待出來的。
一個長期在善意與溫暖中長大的孩子,心裡也會充滿愛。而一個在暴力,冷言惡語,精神虐待中成長的孩子,他學會的只是“惡”。一聲鼓勵可以把一份好變成兩份,而一聲怒吼,可以把滿心熱情澆滅。有多少父母,把最好的情緒留給了外人,卻把最冷冽刻薄的一面給了孩子。
無論影視劇中還是現實生活,仔細觀察那些優秀孩子,他們都是在溫暖的愛和自由中被善待過的孩子。雖然他們看過,走過的地方也許並不多,但是因為心智被啟蒙,心中自然而然擁有了一個廣闊堅定的世界。在善意的浸染中,他們也學會了把善意分享給更多人,從而收穫了屬於自己的樂趣。
-
5 # 嗨七爺
我當孩子孩子時候想要的就是快樂,雖然長大了依舊想要快樂。這個快樂的點來源很多,例如我希望自己很聰明,那樣就不用恐懼所有的考試。我希望父母相愛我們一家人能開開心心在一起。我希望身邊的人沒有痛苦沒有煩惱。後來長大才明白,天不隨人願。只要人活著慾望永遠是滿足不了的,煩惱永遠是存在的。如果非要說孩子想要什麼,大概是好的父母吧!
-
6 # 玩具動畫大家族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父母們不要直接劈頭蓋臉的去批評,父母們要去耐心去問孩子為什麼會犯錯誤。犯了錯誤下次在哪裡可以儘量避免。父母們應該以朋友的口吻方式去和孩子交流。要多多理解孩子。父母也有過小時候,也犯過錯誤。誰的童年不是如此呢?當父母多回憶自己小時候,也就會理解孩子了。這是孩子想要的父母多理解他們。
作為父母的也要尊重孩子,孩子們大部分都有顆幼小而脆弱的心靈。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不要說。打擊孩子的自尊心的事,不能做。作為父母的這個時候,一定要懂得保護好孩子的自尊。
其實,孩子心中最想要的很簡單。要的就是父母多一份理解和尊重。在最後也希望全天下的孩子都能開心快樂的成長!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好大好大。好在偉大的馬斯諾有科學研究,用一張圖就能概括你所要問的這個問題。
如果你問的這個問題的背景是這個孩子不夠聽你的話,處於叛逆,任性的狀態,那麼我們應該在尊重需求去尋找相應的原因。
可以問這樣的一些問題,幫助我們真正的找到孩子,到底需要什麼。
1.孩子被尊重了嗎?
如果說在語言上進行諷刺挖苦,嘮叨指責,等等這一些負面的情緒,這種狀態下孩子是不被尊重的。在選擇上,你經常替孩子作出決定,幫助他進行選擇,從未尊重過他的需要和決定。
2.他有獲得信心和成就的事嗎?
他所擅長的領域,有沒有做出一些小的成就和成果出來,如果沒有,請引導幫助他建立這樣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