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溫嶺軒轅
-
2 # 今明兩日
在我看來,一個統治者要想統治一個國家或是一個民族,無外乎以下幾點:名正言順、治理方案(根據實況治理國家,或仁治或嚴治)、個人性格品行能力,接下來便詳細分析董卓在這幾點上具體表現如何。
1.名正言順,關於董卓入京,三國的記載和三國志的記載大致相同。基本就是何進邀董入京滅宦,而結果也正如三國一般,董卓以很長時間不下雨為藉口,迫使少帝下令罷免司空劉弘,而由自己出任司空,不久升任太尉,又讓少帝授予他符節及虎賁衛士。之後又廢黜少帝為弘農王,隨即又殺掉弘農王和何太后,改立靈帝的小兒子陳留王劉協,然後便升官至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董相國。這樣的做法以及仕途,我想在當時基本沒人認同,所以可謂名不正言不順,此為一。
2.治理方案,你說你都當了相國了,總歸為天下或者朝廷做點實事吧,但你有做嗎?董是武將出身,偏偏又生性殘暴,具體殘暴到哪種程度呢?可以從以三國志中看出,他曾經將投降計程車卒幾百人押到酒席間,當眾割掉他們的舌頭,還有砍掉雙手雙腳,挖出雙眼的,但他鎮定自若,泰然無視。 太尉張溫素來與董卓關係不好,董卓對他懷恨在心,藉著天氣變化,讓人誣告張溫與袁術勾結,將張溫鞭打至死。董卓還派人嚴密監視天下百姓的言行,一旦發現有不軌言行,立刻嚴刑拷問,輕則刑罰重則處死。當時天下百姓人人自危,見面也不敢交頭接耳,生怕被人聽到受到懲罰。這樣的一個環境下,還有人覺得不會有人心生反心嗎?我想並不會吧,所以此為二。
3.個人性格品行能力,這個不好評價,因為一個人的性格品行能力所關乎的方方面面極多,所以要是想了解董的性格品行能力,還需從身邊的人的反應中總結。董卓手下也算是能人眾多,其中尤為呂布在三國上算是赫赫威名,那他對呂布如何呢?《太平御覽》卷五五引《典略》說:“董卓雖親愛呂布,然時醉則罵,以刀劍擊之,不中而後止”《後漢書·呂布傳》說:"(呂布)嘗小失(董)卓意,卓拔手戟擲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顧謝,卓意亦解。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傅婢情通,益不自安。”從這些都能看出來,董之心性早已被權利矇蔽了,仗著自己權傾朝野,早已是胡作非為已久,連對自己最關鍵得力的呂布都能如此,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對其它手下該是如何呢?所以手底下的人基本都是對他並無真心,權權為利益捆綁爾,這樣的手下,你能長期統治?不能吧,此為三。
-
3 # 北地寒月
在三國時期,董卓是初期的一個霸主,可以說他在初期條件是非常好的。他是西涼刺史,西涼兵馬在整個三國時期都是特別厲害的,說勇絕對要讓西涼兵馬站在第一位,在裝備上,西涼兵馬與中原內地或許有差異,但他們個個如虎似狼,在當時戰爭中有非同一般的影響力,還有西涼的騎兵,那是冠絕整個三國時代的存在。
董卓佔據長安後,西涼兵力再一次獲得大發展,彌補了戰備上的差異,因此在軍力上,哪怕十八路諸侯也不敢說勝過多少,而且還有三國第一猛將呂布,所以董卓的失敗只有兩個原因,主要原因是他小覷了天下諸侯,次要原因就是世上還有劉關張,沒有劉關張,袁紹等人打不進長安,曹操當時也沒有表現出自己的軍事才華,所以主要功績還是劉關張的。
總得來說還是董卓自己沒有能力,他雖然善於往上爬,但他做不到在高位嚴律自己,首先是在面對十八路諸侯時沒有成大事的氣魄,如果讓呂布和華雄等人一起出戰,就算有劉關張也奈何不得他董卓,然後就是在丟掉長安後絲毫不自省,霸佔呂布心上人,讓王司徒有可乘之機,如果他將貂蟬讓給呂布,有呂布在,在後面局勢變化下,他手中有漢天子,不一定不能成就一番不世功業。
-
4 # 孔六十三
董卓於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被何進召進京師洛陽,很快掌握大權。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被手下呂布所殺,統治有三年。雖說董卓統治的時間不長,卻壞事做盡,他轄下的人,上至大臣,下至百姓,無不受其荼毒,水深火熱。
董卓是陝西臨洮人,生活在涼州。因為在鎮壓黃巾起義和平定涼州叛亂上有功,被任命為幷州刺史。中平六年,何進為了誅滅宦官,把董卓召進洛陽。董卓很快吞併當地的兵力,掌控京師,然後就廢掉少帝劉辯,立劉協為漢獻帝。並且在京師裡搶掠百姓,隨意殺人,手段非常殘忍。董卓暴行激起了人們的強烈反對,各州郡紛紛起兵討伐他,至使天下大亂。初平二年,董卓被孫堅打敗,挾持著漢獻帝遷都長安。在長安依然瘋狂斂財、殘暴殺戮,並且私造銅錢,擾亂市場,至使物價飛漲,人們生活苦不堪言,他卻從中獲利。他的部下若稍有冒犯,就會被他殺掉,士族大臣跟他稍有過節或是對他暴政有不滿的,他也都尋機報復殺掉。很多人都秘謀處掉董卓,後來王允應用了反間計離間了他的義子呂布,呂布趁他乘車出行之際,把他殺了。聽聞董卓被殺的訊息,人們爭相奔走、額手相慶。
董卓是三華人物里人們最不恥的一個,他私自廢立君主,暗殺廢帝,誅殺忠良,殘害百姓,還不擇手段斂財,燒燬房屋,驅趕百姓,甚至於挖墳撅墓,總之能幹的壞事全都幹。這樣的人統政,時間當然不會長。
-
5 # 中孚鑑
東漢末年,漢少帝劉辯登基為帝后,大將軍何進掌握大權,因為宦官亂政,所以後來何進想盡誅宮中的宦官,於是何進就調董卓帶兵進京,然而何進的計劃卻被宦官所知,因此宦官決定先下手為強,於是宦官哄騙何太后讓何進進宮,結果導致何進進宮後就被宦官所殺。
何進死後,何進的手下為何進報仇衝進皇宮,皇宮大亂,漢少帝劉辯和劉協也流落在外。後他們遇到奉調帶兵進京的董卓,於是這時董卓就以護駕之名護送皇帝回宮。
一則董卓護駕有功,二則董卓手中有兵,所以之後董卓得以掌握朝政大權,他排除異己、亂殺無辜。他也知道有很多人不服他,董卓就想再次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威望。於是董卓就廢漢少帝,改立劉協為帝。
劉協登基後,是為漢獻帝,董卓這時又有了擁立大功,所以他的權利變的更大,漢獻帝雖然為帝,但卻是董卓手中的傀儡。之後董卓亂權專政,招來很多人不滿,所以天下各地州牧、刺史、太守紛紛起兵聯盟討伐董卓。
雖然這次這次聯盟軍最終失敗了,但是後來董卓因為更加專橫無忌,讓朝中大臣不滿,最終司徒王允使用美人計來離間董卓和呂布的關係,導致董卓和呂布之間關係失和,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董卓死後,天下並沒有安定下來,反而還是更加的動盪不安,其實在董卓專權時,東漢已經就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當然東漢的這個現象並非從董卓時才有的,東漢王朝的衰敗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但是因為董卓的出現,讓當時的天下更加動盪,社會情況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所以因為董卓的亂權亂政也加速了東漢王朝滅亡的步伐。
那董卓掌握大權,為什麼掌權時間不長呢?
董卓掌權時間不長,主要是因為董卓雖然有權,但他以刑殺權威壓人,別人心裡並不服他,而是對他極其的痛恨。董卓欺壓大漢天子、一意孤行廢立皇帝、排除異己、亂殺忠良、殘暴不仁,他這樣做事得不到人心,肯定是不能長久的。別人雖然表面上對董卓畏懼恭敬,但心裡卻都是想除去董卓的。同時董卓和呂布後又關係失和,也就導致了董卓掌權的時間不能長久。
回覆列表
1、東漢末年的涼州三明(皇甫規、張奐與段熲)治羌揚名,開啟了涼州軍閥的先河。董卓作為三明下一輩的涼州軍閥,除具備治羌能力外,還有著三明沒有的擁兵野心。所以他經營涼州時,一面鎮壓黃巾軍和羌亂,掌控涼州兵馬,也不忘收買羌帥人心。 少好俠,嘗遊羌中,盡與諸豪帥相結。後歸耕於野,而豪帥有來從之者,卓與俱還,殺耕牛與相宴樂。諸豪帥感其意,歸相斂,得雜畜千餘頭以贈卓。——《三國志·董二袁劉列傳》董卓日益壯大,成為西涼最強的軍事集團。朝廷兩次要徵調他離開涼州,他都上表拒絕。終於逮到何進召其進京的機會。
董卓能入主中樞,獨攬朝綱,原因有: ①、董卓經營涼州,掌握了兵馬,同時還俘獲了羌帥人心; ②、審時度勢,借戚宦之爭入洛陽,成為洛陽之主; ③、又吞併了丁原的幷州軍、何進何苗的北軍禁軍。幷州軍由呂布掌握,北軍禁軍由其弟弟董旻掌控 ④、廢除漢少帝,誅殺何太后等外戚,終結了戚宦之爭,又立傀儡漢獻帝劉協,玩弄於鼓掌之中。
2、董卓滅亡的原因 董卓作為軍閥專政的始作俑者,卻不得善終。原因如下: ①、董卓作為外來軍閥,儘管一直重用官僚士大夫集團,卻仍為王允等世家大族輕視; ②、董卓開了軍閥專政的先河,袁紹、袁術等世家大族或者地方牧守,聯合地方豪強,割掉地盤,以討伐董卓為名,開啟了軍閥割據的時代。討董軍聲勢浩大,董卓難以抵擋,被迫遷都長安,將皇帝與文官拖入自己的地盤。 ③、董卓儘管吞併了幷州軍、北軍禁軍,但未能收穫軍心;且董卓為人暴躁,逐漸與幷州軍呂布矛盾激化; ④、董卓為躲避討董聯軍,遷都長安,將漢獻帝遷入自己的勢力範圍關中,為洛陽官僚百姓不滿;遷都過程中,董卓殘暴不仁,劫掠洛陽,失去了民心。
在袁紹、袁術組織討董聯軍,在外部攻擊董卓,而內部士族與幷州將領聯手。最終192年4月,王允與呂布誅殺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