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蔣帥vlog

    水溫上升到15度以上開始吃食。6—9月是盛食期,11月開始食量下降。當水溫下降到15度以下進入冬眠。春秋兩季氣溫較低,餵食時間放在上午8—9時,盛夏期間,甲魚早晚活動,投餌應在下午4—5時,甲魚吃食時在水腫吞嚥。

    擴充套件資料

    人工養殖

    人工飼養

    1、餌料臺的安放與清洗 餌料臺最好安放在養殖池四周的池邊上,並與水面成30~45度的角,這有利於甲魚找到食物和躲避干擾。每次投料前應用刺激性小的消毒液和消過毒的刷子清洗餌料臺及其四周,每3天消毒1次。

    2、餌料的製作與投放 鮮料的新增量一般為10%~40%。使用鮮料時,必須經過消毒、清洗處理,並現配現用,以免腐敗變質。投料時應採取投餵的形式,餌料離水面2~3釐米即可。

    甲魚膽小,投料時應儘量減少對它的干擾。投料量以1~1.5小時吃完為標準,剩餘餌料應及時收撿,以作它用。高溫季節的投料時間應在日出前投完和日落時開始投餵為宜。

    3、水質調節 養殖水體應定期換水排汙,每次換水量以不超過1/3為宜,如有條件採用微流水養殖效果會更好。

    在養殖過程中,定期使用二氧化氯製劑0.5~1ppm、漂白粉2~3ppm、強氯精1~2ppm、生石灰15~40ppm全池潑灑消毒,施藥2~3天后全池潑灑5ppm左右的光合菌製劑,能起到調水作用,每月1~2次即可。

    4、水面種青,搭建曬背臺 在池塘中離餌料臺1米左右處圍一個1.5米長寬的框,種植水葫蘆。水葫蘆根系發達,能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質而起到調水的作用,還有利於甲魚隱藏、曬背、乘涼等。池塘邊坡地較少的養殖池應在池中搭建曬背臺。

    生活習性

    可簡單的歸納為“三喜三怕”,即:喜潔怕髒,喜陽怕風,喜靜怕驚。在自然環境中,甲魚喜歡棲息於水質清潔的江河、湖泊、水庫、池塘等水。

    風平浪靜的白天常趴在向陽的岸邊曬太陽(俗稱曬背),利用Sunny中的紫外線殺死體表的致病菌,促進受傷體表的癒合,並透過曬背提高體溫,促進食物消化。甲魚非常膽小,對周圍環境中的聲響和物體的移動很敏感,一有風吹草動就潛入水底。

    甲魚生性兇猛好鬥,群體間侍強凌弱現象很普遍,食物缺乏時會殘食同類。生長期間主要以肺呼吸,當水溫低於15℃時,甲魚就潛入池底淤泥開始冬眠,靠喉嚨部的鰓狀組織等輔助呼吸器官進行呼吸。杭嘉湖地區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的4月中旬前後是甲魚的冬眠期。

    營養價值

    甲魚的肉具有雞、鹿、牛、羊、豬5種肉的美味,

  • 2 # 鄉村濤哥生活錄

    甲魚養殖必須堅持無病預防、有病早治、防重於治的原則,採取綜合預防措施、減少疾病發生、確保和促進甲魚鍵康生長。

    一、選擇優質甲魚把好苗種質量關

    苗種質量好,對病原的抵抗力強。剛孵出稚甲魚以體形正常、體重4克以上、腹部呈桔紅色者為佳,且顏色越紅、個體越重體質越好,腹部淡紅色體質較差。選擇幼甲魚或親甲魚要求外形完整,個體肥壯,裙邊厚實,皮色光亮,無明顯傷殘,活動敏捷,仰放於地能迅速翻身逃跑。凡身體浮腫的注水甲魚,頸部腫脹不能伸縮的病甲魚和頸部有硬物鉤釣甲魚,以及外觀弱瘦有明顯炎症、病灶或病態的甲魚均不選飼養。

    二、控制病源把好消毒滅菌關

    土甲魚池在放養前要清除淤泥,然後用生石灰或用漂白粉消毒滅菌,水泥池還可用50ppm的高錳酸鉀等藥物消毒,養殖工具也要用30PPm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殺滅病源。甲魚在下池前要藥浴消毒,防體表寄生蟲可用2.5%的食鹽水浸浴10-20分鐘;防細菌性疾病可用20-30ppm呋喃唑酮藥液浸浴20-30分鐘;體表有外傷的甲魚要塗沫消炎藥膏,還要口服消炎藥物。

    三、創造良好環境把好水質關

    甲魚池要建在水源方便、水質清潔不含毒物、Sunny充足、環境安靜的地方,池內設施要符合甲魚的生態要求,池底鋪墊軟泥細沙,池中適當放養些水浮蓮,水葫蘆或浮萍等水生植物,既可淨化池水、減少換水量,還能為甲魚提供隱蔽場所,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

    四、合理放養把好密度關

    甲魚放養密度要適宜,規格必須整齊一致,不能大小同池混養,否則因相互鬥咬而造成傷殘並引發疾病,較為合理的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水池面積放養15克1只的稚甲魚60只左右、50克1只的40只左右、100克1只的25只左右、150克1只以上的15只左右,親甲魚以每平方米放養1只為宜。

    五、注重飼料質量把好飼料關

    飼料的質量不僅直接影響甲魚的生長髮育,也是導致甲魚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投飼要堅持"五定一清"的原則,即:

    (一)定時一般每天上午8-9時與下午5-6時各投飼1次,讓甲魚養成按時進食的習慣。

    (二)定位設定固定食臺,飼料投放食臺上,便於甲魚迸食和清理殘剩飼料。食臺勤刷,定期進行食臺消毒。

    (三)定質講究飼料質量,不投變質飼料。動物飼料要新鮮,並切碎投餵;配合飼料要求營養成分全面,脂肪含量不宜太高,蛋白質含量

    在45%以上,且顆粒大小要適口。

    (四)定量日投料根據甲魚體重,水溫高低,飼料種類和甲魚進食靈活掌握,一般配合飼料日投量為甲魚體重2%左右,鮮活動物飼料5-10%,二小時吃完為宜。

    (五)定期一般每月投餵防病藥餌1療程,每療程連投5-6大。為防耐藥性,可採取多種藥物交替內服法。

    (六)加強管理要堅持早、中、晚巡池檢查,隨時掌握甲魚的迸食與活動情況,發現患病的甲魚要捕出進行檢查診斷,有條件要用鏡檢和細菌培養等方法,以確定病源,並進行水質檢測和飼料檢測,找病因對症治療,對病魚要換新水消毒。

  • 3 # 我是南方w

    甲魚養殖必須堅持無病預防、有病早治、防重於治的原則,採取綜合預防措施、減少疾病發生、確保和促進甲魚鍵康生長。

    一、選擇優質甲魚把好苗種質量關

    苗種質量好,對病原的抵抗力強。剛孵出稚甲魚以體形正常、體重4克以上、腹部呈桔紅色者為佳,且顏色越紅、個體越重體質越好,腹部淡紅色體質較差。選擇幼甲魚或親甲魚要求外形完整,個體肥壯,裙邊厚實,皮色光亮,無明顯傷殘,活動敏捷,仰放於地能迅速翻身逃跑。凡身體浮腫的注水甲魚,頸部腫脹不能伸縮的病甲魚和頸部有硬物鉤釣甲魚,以及外觀弱瘦有明顯炎症、病灶或病態的甲魚均不選飼養。

    二、控制病源把好消毒滅菌關

    土甲魚池在放養前要清除淤泥,然後用生石灰或用漂白粉消毒滅菌,水泥池還可用50ppm的高錳酸鉀等藥物消毒,養殖工具也要用30PPm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殺滅病源。甲魚在下池前要藥浴消毒,防體表寄生蟲可用2.5%的食鹽水浸浴10-20分鐘;防細菌性疾病可用20-30ppm呋喃唑酮藥液浸浴20-30分鐘;體表有外傷的甲魚要塗沫消炎藥膏,還要口服消炎藥物。

    三、創造良好環境把好水質關

    甲魚池要建在水源方便、水質清潔不含毒物、Sunny充足、環境安靜的地方,池內設施要符合甲魚的生態要求,池底鋪墊軟泥細沙,池中適當放養些水浮蓮,水葫蘆或浮萍等水生植物,既可淨化池水、減少換水量,還能為甲魚提供隱蔽場所,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

    四、合理放養把好密度關

    甲魚放養密度要適宜,規格必須整齊一致,不能大小同池混養,否則因相互鬥咬而造成傷殘並引發疾病,較為合理的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水池面積放養15克1只的稚甲魚60只左右、50克1只的40只左右、100克1只的25只左右、150克1只以上的15只左右,親甲魚以每平方米放養1只為宜。

    五、注重飼料質量把好飼料關

    飼料的質量不僅直接影響甲魚的生長髮育,也是導致甲魚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投飼要堅持"五定一清"的原則,即:

    (一)定時一般每天上午8-9時與下午5-6時各投飼1次,讓甲魚養成按時進食的習慣。

    (二)定位設定固定食臺,飼料投放食臺上,便於甲魚迸食和清理殘剩飼料。食臺勤刷,定期進行食臺消毒。

    (三)定質講究飼料質量,不投變質飼料。動物飼料要新鮮,並切碎投餵;配合飼料要求營養成分全面,脂肪含量不宜太高,蛋白質含量

    在45%以上,且顆粒大小要適口。

    (四)定量日投料根據甲魚體重,水溫高低,飼料種類和甲魚進食靈活掌握,一般配合飼料日投量為甲魚體重2%左右,鮮活動物飼料5-10%,二小時吃完為宜。

    (五)定期一般每月投餵防病藥餌1療程,每療程連投5-6大。為防耐藥性,可採取多種藥物交替內服法。

    (六)加強管理要堅持早、中、晚巡池檢查,隨時掌握甲魚的迸食與活動情況,發現患病的甲魚要捕出進行檢查診斷,有條件要用鏡檢和細菌培養等方法,以確定病源,並進行水質檢測和飼料檢測,找病因對症治療,對病魚要換新水消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的基本原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