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oxxFgg

    兒童文學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被最終定義的時間並非很長,但它的出現劃分了新舊兩個時期對兒童不同的培養方式、方法,以及強調塑造新一代的兒童,在於重視兒童精神方面的成長。兒童文學是專為少年兒童創作的文學作品。兒童文學特別要求通俗易懂,生動活潑。不同年齡階段的讀者物件,兒童文學又分為嬰兒文學、幼年文學、童年文學少年文學,體裁有兒歌、兒童詩、童話、寓言、兒童故事、兒童小說、兒童散文、兒童曲藝、兒童戲劇、兒童影視和兒童科學文藝等。兒童文學作為一種傳統性的文學樣式,在人們處於兒童階段及其成長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兒童文學對於兒童成長的意義不是單一的而是多重角度兼備的,它包括:教育作用、娛樂作用、培養兒童健全的人格作用等。一、教育作用 兒童文學首先具有的一個最突出的作用就是教育作用,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受教育的比重佔得很大。正因為這個客觀原因,兒童文學的教育作用處於最前位且是第一性的。兒童文學是陪伴和促進兒童的精神成長的重要資源,在“最充分地發展兒童的個性、才智和身心能力”這一終極目的上,兒童文學與兒童教育有完全的一致性。作為一門語言藝術,兒童文學在情感教育、審美教育、語言能力培養方面具有特別的優勢。 1、情感教育 曹文軒先生認為當今社會的兒童,“情感弱化已是令人憂心忡忡的問題,他認為這與兒童的閱讀有關聯。他還認為:“解決這個問題,幾乎是任何一種方式、任何一個部門都無法奏效的。最能治這個世紀病的,大概就是文學。文學幾乎是唯一的良藥。”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總是善於以細膩的筆調來展示人與人、人與世界之間的詩意之美,從而給兒童以強烈的情感體驗。也正如教育專家談鳳梁所指出的那樣:“文學的那種潛在的、移人心性的作用實在是不能低估的。我們的民族有優秀的文化傳統,有豐富的文化遺產,文學中有歷史、有道德、有知識、有人性,可以說包羅永珍。其中一脈貫穿的,是人情、人性的美好。個在文學作品薰陶中長大的孩子,他的見識可能比別人多些,他的心理也可能比別人更堅強,他的情感一定是純真美好的。由此可見,兒童在感受兒童文學的藝術魅力的時候,真、善、美的思想就會悄悄地潛入孩子的心田,融化在孩子的情感之中,陶冶他們幼小的心靈,幫助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2審美教育 兒童文學中的文學形象有助於培養兒童的審美鑑賞能力。兒童文學作家將生活中較粗糙、分散、處於自然形態的美的事物,形象地概括提煉為更強烈、更豐滿和更理想的藝術美,透過作品集中表現生活美、自然美與藝術美。兒童文學既是生活的真實反映,也是生活的審美反映。以美的光輝光照人類,以美的形態感化人心。凡是文學作品,都應該是美的,沒有美,便沒有文學,馬克思曾說過:“人也是按照美的規律來造成東西的。”兒童文學正是透過作家所塑造的一系列豐滿、理想的藝術形象,來影響兒童的思想感情,培養和陶冶兒童健 康的生活情趣,發展其欣賞能力,加深了他們對現實生活中美的感受和領悟。同樣,生活中的醜在作家筆下亦能變成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形象。如《皇帝的新裝》,就可以使讀者在譏笑、否定醜惡的同時,更加神往生活中美的力量。傑出的兒童文學作家總是以適合兒童的優美形式和高度的藝術技巧,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一定時期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使兒童產生感情上的激動,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同時也以此影響兒童的思想感情,陶冶和培養兒童健康的生活情趣,發展他們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兒童文學的審美教育也許不是最為重要的,可它卻是決不能遺忘的一個環節。這是一種兒童發展過程中昇華的推動,屬於一種精神力的培養。精神力的不斷完善,可以使人和由人所構成的這個社會更加的美化,更加的和諧,更加的充滿朝氣。眾所周知,目前和今後的一段時期內,應和著我們國家的發展規律和協調目標,培養下一代的環境保護的意識是一項等同於國策的長遠標示。透過兒童文學使得現今的孩子能有感於自然、諳於自然,發現自然界之中存在的種種美的概念。我們要做的就是大力的推進兒童文學本身的藝術特性,將今天的兒童培養成後一時期能夠適應於社會的主人公。 語言能力培養兒童文學與其他文學相比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它更能引起兒童濃厚的認知興趣。兒童由於受知識所限,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這恰恰就成了兒童認知的動力。兒童文以其生動的形象、有趣的情節、活潑的筆法,把小讀者引進那個他們欲探知的世界。未知的世界展現在具有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小讀者面前,就能引起他們閱讀的興趣,從而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二、娛樂作用娛樂性是兒童文學最基本的屬性,正因為娛樂性是兒童文學中的基本屬性,所以,可以將其分列為另外一種意義上的作用,這種作用區別於教育作用,原因在於前者的社會意義為最主要的根據,而兒童文學的娛樂性是它的本身原本存在的特性。衡量兒童文學作品優劣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它能否給兒童帶來精神的愉快,能給兒童帶來愉快感覺的作品,即可稱之為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娛樂,是兒童處於而兒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自然需要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童年期,是一個充滿了壓抑感和焦慮感的困惑時期,最讓兒童感到壓抑和焦慮的就是他們會漸漸發現他們所處的世界是一個由成人主宰的世界在這個由成人掌控的世界中,兒童會常常感到自己無所適從,無能為力。兒童天真的本性處處都會碰上來自成人社會的約束力量,這種處處針對兒童的約束從整個社會發展來看也許是合理的,它是成人和成人社會對兒童所進行的一種必然和有益的社會化過程。但是這種成人為規範孩子們的行為而提出的種種禁忌,對於孩子的情緒來說是一種沉重的壓抑。為了釋放自己壓抑的情緒,兒童必須要找到一條釋放自己情緒的途徑:1.遊戲規則 遊戲,就兒童接受文學活動而論,是體現兒童文學寓教於樂的一種手段,兒童遊戲走向文學,在文學閱讀中體現遊戲精神,遊戲溝通了生活與藝術。兒童不僅可以在生活中親自參與遊戲活動,愉悅身心,還可以透過文學作品,在文學作品中感受作品人物的遊戲,也同樣得到了愉快和滿足,甚至於,在生活中不能夠做的遊戲,不能實現的理想,透過閱讀文學作品,藉助於自己豐富的想象,得到補償。兒童時期是一個遊戲的年代,簡單地說,孩子都是 貪玩的,你不能要求他們一定要做什麼或不可以做什麼,這樣有悖於兒童的發展規律。兒童文學的遊戲規則卻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減少了矛盾之中的衝突力度,讓兒童自覺、自願地投入到知識的傳遞工作中,逐漸地改變著自己的知識結構。2.幻想原則幻想在兒童的日常思維之中佔有相當廣闊的空間,我們常說:兒童時代是一個充滿幻想的時代,幻想對於孩子來說在表面上或許無法起到什麼實質性的作用,但是,善於幻想、樂於幻想,始終是兒童被賦予的一種天性。兒童於不斷成長的過程中,伴隨而至的是幻想漸漸地變得豐富且具有一定的現實成分。兒童需要幻想,客觀上說:它大大地有助於孩子思維的發展,善於幻想的孩子往往具有比不太喜歡幻想的孩子更強的創造力。三、培養兒童健全的人格作用 兒童是天生的道德哲學家。高爾基曾說過:兒童固有的天性是追求光輝的不平凡的事物。但是他們的道德觀念並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從小在潛移默化中薰陶而成的。兒童文學更是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對小讀者的思想情感和心靈都會產生極大的感染和影響,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往往比直接的學校思想品德教育更能有效地促使兒童健全人格的生成。兒童文學作為兒童認識世界的另一扇視窗,能彌補兒童人格的某些缺憾。兒童作為一個情感弱勢群體,他的感情更加脆弱,最容易受感染。在日常生活中兒童除了從成人和小夥伴那裡尋求溫暖和同情外,還會從文藝作品中尋求消遣和快樂,文學作品的感染力可以使得他們的感情更豐富、更充實,以抵抗生活中的獨苦與不幸。如長篇童話《長襪子皮皮》塑造了一個聰明淘氣、力大無窮,時常會搞些惡作劇的9歲小孤女——皮皮的童話形象。她的獨立自信,她的個性十足,她的敢於冒險,處處都顯示出這是一個被壓抑著的、最狂野的兒童幻想的化身。這個童話形象使得現實中的孩子們被壓抑的慾望得到了宣洩。感受著皮皮的自信、自立、自強、勇敢和冒險,生活中的兒童也會被激動著、鼓舞著。類似的作品還有:斯蒂文森的《金銀島》、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等。浸染在這樣優秀的作品中,現實中的兒童的自信心、自我意識、勇於進取等個性品質就會受到一種積極的暗示,從而使兒童的這些個性特徵得到啟發、培養和加強。 又如曹文軒的“成長小說”《古堡》中,就塑造了兩個逆流而上,經受住了生活摔打的“小小男子漢”形象。作者對小說主人公的開拓、進取,勇於搏擊生活等陽剛氣質的熱情描寫,對他們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頑強精神的禮讚,無疑對於克服兒童性格中的柔弱、馴良等缺憾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兒童文學在培養兒童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毅力方面也起著積極的作用。讀童話會培養孩子的審美情趣;讀科幻、神魔作品會激起孩子們的幻想;讀知識性的讀物會增添孩子對世界的興趣,從而啟發創造性,總之在兒童時代讀什麼樣的書往往會決定一個人的人生之路,從這個意義上說,兒童作品的意義就不是一般作品所能相比的,而兒童文學作品直接關係到兒童心靈的塑造,更有其特殊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杜鵑泣血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