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李密雖成了瓦崗首領建立了短暫的西魏可惜猜忌瓦崗猛將終致上下離心猛將投唐大勢己去邊一手葬送了瓦崗失敗降唐又降而復叛事敗被唐軍所殺,羅藝隋朝一代梟雄悍將封燕王守幽州割據一方稱雄一時雖後失敗慘遭部下所殺死於非命,但兩位失敗之主相比羅藝更厲害些。

  • 2 # 綠野萍蹤01

    羅藝與李密,都是隋末亂世豪傑,兩人都曾經稱王,最終都沒能成就大業,還都死於唐朝勢力。兩人的經歷很有相似之處,因而,也大有可比性。那麼,究竟誰更厲害呢?我認為這兩人各有千秋,都是厲害角色。相對而言,李密的影響要更大一些。

    李密出身高貴勤奮好學,羅藝將門之後勇冠三軍

    《新唐書》記載,李密的曾祖父李弼乃一代大儒,可謂開儒學為正統學術先聲之人,做過北周的太師,封魏國公。祖父李曜,被封為邢國公。大隋取代北周之後,李密的父親李寬,被封為上柱國、蒲山郡公。

    李密出身高貴,因為祖上蔭庇,做了左親衛府大都督、東宮千牛的禁衛。但李密卻博學多識,“趣解宏遠”。隋煬帝曾對宇文化及說:這個年輕人顧盼之間與眾不同,不要做禁衛了。宇文化及把隋煬帝的話轉達給李密,李密大喜,便辭去了職務,追隨國子助教包愷入緱山讀書求學。

    李密讀書很勤奮,在牛角上掛著《漢書》,苦讀不輟。隋朝越國公楊玄感見李密如此發奮,便認定他有學問,經常向他請教,傾心與之相交。楊玄感曾經問李密,天下如果有變,我與你誰先舉兵。李密答道:決兩陣之勝,噫嗚咄嗟,足以讋敵,我不如公。攬天下英雄馭之,使遠近歸屬,公不如我。

    李密沒有吹牛,後來的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

    羅藝的父親羅榮,做過大隋監門將軍,也算得上是將門之後了。不過,羅藝不善讀書,喜好習武。史書上說他慣用一杆大槊,打起仗來非常勇猛,尤其善於進攻。隋煬帝大業年中,以戰功被補為虎賁郎將。

    李密讀《漢書》,最喜歡《項羽傳》,學的是“萬人敵”。羅藝則屬於家傳武學,勇力過人。二人一文一武,都是當時翹楚。但是,李密審時度勢,善於將將。羅藝則迷信武力,統兵作戰方面不如李密。借用李密對楊玄感所言,也就是決勝兩陣之間,李密不如羅藝。攬天下英雄而馭之,羅藝不如李密。

    李密剛愎而仁厚,部下為之哭泣嘔血

    大業九年,楊玄感在黎陽起兵反隋,召李密同謀。因楊玄感不聽李密之計,兵敗而亡。李密改名換姓,四處奔逃。東郡韋城(今河南滑縣)人翟讓舉兵造反,李密與學生王伯當便投奔到翟讓軍中。翟讓採納李密建議,很快攻破金堤關、滎陽等郡縣,聲勢浩大。隋煬帝遣張須陀討伐翟讓,又被李密打敗,張須陀陣亡,秦瓊引殘軍投奔裴仁基。

    大業十三年,李密好蒲山公,自引一路兵馬攻拔大隋命脈興洛倉。李密開倉放賑,犒賞士卒,深得人心。按照李密的話說,得興洛倉則霸業可成。於是,翟讓推李密為首領,建號魏公。值此亂世,李密建立西魏政權,這是羅藝所不能企及的。

    隋將裴仁基征討李密失敗,率眾投降,讀者熟知的秦叔寶也是在這個時候加入瓦崗軍的。此後,李密每戰必勝,聲威大振,寫信與李淵以兄弟相稱。李淵懷吞併四海之志,表面上答應,卻以此麻痺李密,使之驕傲自滿,然後再收伏。

    李密大敗王世充,形勢大好,翟讓的哥哥及舊部看到瓦崗軍有可能奪取天下,便開始謀劃收回李密權力。李密自然不願意失掉做皇帝的機遇,便設計殺了翟讓。翟讓既死,李密“心稍驕,不恤士,素無府庫財,軍戰勝,無所賜與,又厚撫新集,人心始離。”

    武德元年九月,王世充傾巢而出,與李密決戰。裴仁基獻計,乘王世充都城洛陽空虛,派兵奇襲,王世充必然大敗。李密自以為兵強馬壯,實力超過王世充,便不聽裴仁基建議,堅持就地與王世充決戰。裴仁基仰天而嘆:“公後必悔!”。

    不出裴仁基所料,王世充一戰成功,李密兵敗將亡,瓦崗軍四散奔逃,王霸之業頓時煙消雲散。

    李密殺翟讓,瓦崗軍失去一員戰將,也讓李密驕縱之心膨脹。如果能夠聽取裴仁基意見,也不至於兵敗而往投李淵。李淵雖然禮遇於他,但李密卻時刻懷疑李淵要除掉他。於是,不顧王伯當反對,密謀反叛。

    李密出逃,在熊州被唐將盛彥師所殺。李密死後,舊部徐世勣上表請求收葬,得到詔準後,徐世勣為李密發喪,三軍縞素,極具威儀。徐世勣按照皇帝的規制,把李密葬黎陽山西南五里,墳高七仞。當時,為李密哭泣的人很多,甚至還有很多人痛哭至嘔血。

    羅藝剛愎而不仁,被左右誅殺

    隋末,盜賊蜂起,涿郡(今河北涿州)非常富饒,是大盜攻擊的重要目標,涿郡守將趙什住、賀蘭誼、晉文衍等不能抵敵。羅藝領軍擊寇,不斷獲勝,勇冠三軍,盜寇都非常害怕羅藝。不但盜寇懼怕羅藝,其他將領也對這個非常能打仗的勇將十分忌憚,因而,暗地裡為難羅藝,扣發軍糧。羅藝大怒,罵道:“吾軍討賊數有功,而食乏。官粟若山,而留守不賑恤,豈安人強眾意邪?”

    羅藝引軍歸還涿郡,立即拿下郡丞,開倉放糧。繼而,又殺掉渤海太守唐禕,北邊,柳城、懷遠等州郡守將紛紛歸附。於是,羅藝自稱幽州總管,算是正式起兵反隋了。

    羅藝自稱總管,並沒有如李密那樣建立西魏政權,最多不過一地方軍閥。

    羅藝舉事,有體恤部將的原因,也有為自己的功勞得不到認可,反而招致猜忌、打壓而不滿的因素。與李密一樣,在剛剛起兵時,能夠愛惜部下,聽從他人建議。但是,久而久之,心氣驕橫而剛愎自用。

    宇文化及謀反殺害楊廣,繼而,勸說羅藝入夥相助。羅藝言辭拒絕宇文化及的勸降,斬殺宇文化及使者,為隋煬帝舉孝三天,僅從這一點講,其人品還是值得點讚的。竇建德也曾經利誘羅藝,羅藝認為唐公李淵據守關中,民望所致,必成大業。於是,拒絕竇建德的邀請,並警告部將,若有因此而妄議動搖者,殺無赦。武德二年,羅藝寫降表,以轄地歸降李淵。李淵聞知,立即下詔封羅藝為燕公。

    羅藝與竇建德交戰,屢屢獲勝,擒斬敵將無數。後來,又協助秦王李世民擊敗劉黑闥,為大唐建立功勳,李淵遂拜羅藝為左翊衛大將軍。

    然而,羅藝老毛病又犯了,再一次居功自傲。秦王親隨到羅藝大營巡視時,竟然遭到羞辱,被打得鼻青臉腫。李淵非常生氣,拘禁了羅藝部下,幾個月才放回去。李世民雖然很不滿,但並沒有過多計較,登基後,給予羅藝開府儀同三司待遇。

    但是,羅藝因為曾經羞辱過李世民,心中害怕,便以閱兵為由,暗自集結舊部,假傳聖旨,將部隊帶到豳州(今陝西省旬邑縣西南),舉兵反唐。李世民命令孫無忌、尉遲敬德進兵征討,這兩人尚未到達,豳州治中慈皓與統軍楊岌謀密謀誅殺羅藝。羅藝得知訊息,不顧妻小,率領數百騎逃往突厥。到達寧州時,羅藝被左右親隨殺死,並將其首級帶到都城,被李世民在長安示眾。

    歐陽修評說羅藝只有四個字:剛愎不仁。《舊唐書》也說:藝性桀黠,剛愎不仁。被親隨殺死,足見其不仁之至。

    李密羅藝雖然殊途同歸,但羅藝名節大虧

    羅藝雖然勇猛,但非常傲慢,經常侮辱同僚,最後竟然搞到秦王李世民頭上。當時,秦王不是太子。所以,羅藝之居功自傲完全是看人下菜。涿郡謀反,因手握重兵。拒絕宇文化及,雖然有人品上的閃光點,但說透了還是宇文化及犯弒君大罪,屬於謀逆,自然成不了大事。投奔李淵,也是他自己給出的理由,證明了其見風使舵的秉性:“唐公起兵據關中,民望所繫,王業必成,吾決歸之。”

    當然,如果羅藝後來沒有叛唐,投降李淵便是審時度勢,也是個具備雄才大略之人。輕慢侮辱李世民,便反證羅藝不是這樣的雄才,而是心懷偏私之人。叛唐後又試圖投奔突厥,倘若不是部將將其殺掉,羅藝將身敗名裂。可見,為了一己之私,羅藝不顧自己名節,竟然投奔中原死敵,連漢奸都敢做。這一點,就絕對不可與李密同日而語。

    李密是能夠看清天下大勢之人,胸有韜略,不是羅藝這樣居功自傲之人。但是,李密畢竟不具備爭奪天下的才能,所以,沒有妥善處理好翟讓這件事情。其實,翟讓是一個胸懷寬廣之人,在哥哥翟弘及舊部的唆使下並沒有動心與李密爭鋒。李密則顯得心胸不夠,設計殺翟讓是其敗亡的第一步。

    後來,不聽部將建議,剛愎自用而失去爭奪天下的機會。投奔大唐之後,也顯得非常傲慢,繼續與李淵兄弟相稱。這樣,也就難免被李淵所不滿。同時,猜忌之心再度萌發,不聽王伯當勸阻,密謀叛唐。李密私走熊州,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與羅藝可謂殊途同歸,都是因為反唐而招致斬殺。不過,李密是被唐將所殺,王伯當致死追隨。李密也沒有投敵外邦,是死在大唐境內,名節尚存。

    李密死後得到部下的厚葬,並有人為他哭泣至嘔血,這就比羅藝要強太多太多了。

    總而言之,李密帶兵抗隋且屢屢獲勝,瓦崗軍成為當時逐鹿中原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並且建立了西魏政權。羅藝不過憑勇力霸佔一隅,並沒有與天下爭鋒的雄心壯志,也沒有取得李密那樣的戰功。大隋未亡時,只是朝廷鎮邊將領。大唐建立後,又是李淵手下的一員戰將。從這個履歷看,還是李密更厲害。當然,若是兩軍對陣決勝,以武力衝鋒陷陣,則是羅藝秒殺蒲山公李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論述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