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來現實
-
2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當年,戰敗的德國如同蘇美英法刀俎下的魚肉,割地又賠款,領土進一步“縮水”。作為勝利者的宣誓和戰後勢力範圍的劃分,不但德國被一分為二,邊境被封,甚至連首都柏林,也被蘇美英法國分成了四塊地盤佔領。
1949年,東西德國成立。從此,被強行分裂的柏林成了兩大陣營對峙的最前線。
其中,西柏林的位置最尷尬,完全被東德包圍,在柏林牆豎起前,只要進入西柏林,過境東德是必須的。
由此,還出現了兩次“柏林危機”。蘇聯利用東德的地理優勢,曾經兩次封鎖西柏林,禁止地面物資、人員流動。這邊,蘇聯一封鎖陸地邊境,西柏林的生活物資就只能全靠空運。
這方面,美國做的很大方。第一次柏林危機中,最繁忙的一天,平均每63秒就有一架飛機在柏林的三個機場之一降落,柏林的天空都被運輸物資的盟軍飛機所遮蓋,還流傳出美、德一家親的溫馨故事——“巧克力叔叔”——機翼輕輕一晃,巧克力還有各色糖果就會從天而降。
隨後,西方在馬歇爾計劃的刺激下,經濟形勢一片大好,西柏林居民的生活發展水平、各種升學就業機會明顯碾壓了東德,再加上西方陣營的各種宣傳術的影響,不少東德人往往借道西柏林,直接跑到了西德,其中大部分是青壯年,很多屬於寶貴的專業技術型人才。此外,還有一些投機倒把分子,利用匯率差和東德的政府補貼價,套購物資,擾亂了東德的經濟秩序。
1961年,第三次柏林危機爆發,蘇東陣營再也坐不住了。於是,一堵“反法西斯防衛牆”矗立起來,用帶刺鐵絲網的鋼筋混凝土牆把城市分隔開來,作為屏障,來“保護社會主義抵抗資本主義入侵"。到了1982年,東柏林邊境守衛還被授權,緊急情況下,可以向非法越境者射擊。
自此,之後,西柏林作為一西德的塊“飛地”,和西德的物資、人員流動,大多隻能透過高架鐵路和飛機進出。
針對東西柏林的普通居民過境,需有邊境關卡進行仔細的排查安檢,西柏林居民主要用聯邦德國護照作為通行證;東柏林是民主德國護照+介紹信,以街道、單位的名義,來保證過境人員不會“有去無回”,否則,在東德特務組織斯塔西的監視下,一個人去了不回來,連坐一串相關機構和人員,包括其所在的街道、單位,領導、同事、甚至老舅、大姨媽等等。
此外,在安檢中,像西德的一些有“意識形態色彩”的文字資料或者影像作品都會被搜查出然後作為違禁物品被沒收。
比如下圖,德劇《83年》中,男主角馬丁·勞赫在效命斯塔西,作為特工潛伏於西德之前,是東柏林邊檢站的工作人員,主要工作就是查收非法入境的違禁品,對相關涉事者進行處理和嚴肅的思想教育.......然後就找個沒人的地方,偷偷“欣賞”親手繳獲的西方靡靡之音。
冷戰時期的西柏林,作為北約的一個橋頭堡,又被稱為“間諜之城”,世界各地的情報特工人員在此集散,《83年》中刻畫的這個馬丁,算是個集合了多種原型的間諜代表。
不過,混凝土和鐵絲網,嚴格的排查制度,也抑制不住東德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畢竟,都是德華人,離得這麼近,兩邊的對比太明顯了。
一些東德人會選擇直接去捷克斯洛伐克,因為它是當時東德公民唯一可以免簽入境旅的國家。這些人到了捷克斯洛伐克境內,會想方設法的跑到首都布拉格,向西德駐捷克斯洛伐克大使館尋求政治避難。一般來說,會受到西德方面的熱情接待,隨後就是仔細的詢問、檢查,以排除“偽叛逃,真臥底”的可能。檢查合格的,就會被送到西德境內的安置點。
然而,隨著“投奔”布拉格西德使館的東德“難民”量越來越大,使館的規模和接待能力有限,加上東德政府和蘇聯方面的不斷施壓,使館開始拒絕接納更多的難民。這樣,你即便跑到了布拉格,也不一定能進入西德大使館,就算真玩命夜裡翻牆進去,被發現後,甚至也難免被遣返的命運,成功率越來越低。
此情此景下,大量東德人還是冒著生命危險,另闢蹊徑,絞盡腦汁的往西柏林和西德跑,發揮各種聰明才智,有挖地道的、自制潛水艇的、坐熱氣球的,還有“曲線救國”,先在東歐國家兜圈子,最後偷渡到西德....
比如,被譽為“最帥二戰德軍制服演員”,德軍專業戶,托馬斯·克萊舒曼,60後,曾是東德國家游泳隊的運動員。上世紀八十年代,他老人家放棄了衝刺奧運會獎牌的機會,繞道東德邊界線,在冰天雪地中,先後遊走了匈牙利、南斯拉夫、奧地利,飢寒交迫下還凍掉了一個腳趾,最終順利入境西德。之後的歲月裡,托馬斯曾多次表示,對這個“玩命”的偷渡,從未後悔過,對於他那個時代的青年來講,西德演藝界跟東德國家隊相比,顯然更具吸引力。
回覆列表
東德是當時蘇東陣營中的佼佼者,從建立之初,就因為距離西方太近,被賦予了櫥窗的功能,要向西方世界展示天堂的優越性。
1949年,聯邦德國(西德)、民主德國(東德)分別成立。
從1945年開始,東德地面上的人就紛紛去往西德地面,起先大多是有錢人,藝術家、科學家、教授、醫生之類的,他們的思想很難被統一,東德地面上的統治者覺得這幫人走的好,應該鼓勵,這樣會有利於未來國家的管理。
隨著時間推移,技術人員、工人也開始不斷流向富裕一些的西部,已建國的統治者面子上有些掛不住了,天堂裡太空空蕩蕩也不好看呢。
1952年,東德當局開始構建東西邊境隔離牆,結果經過這道1400公里的隔離牆的確麻煩了許多,但每年去往西德的人數仍不見減少。
那是因為還有個豁口,就是西柏林。西柏林的地理位置在東德境內,德國戰敗後,把這個國家分成四塊,東邊一塊蘇聯人扶持建立了東德,西部美英法管理的三塊合併成立了西德。在東德首都柏林城中,由於當年這也是第三帝國首都,政治地位重要,四方也分割槽佔領,蘇聯佔據的東柏林後來成為東德首都,美英法三區合併為成為西柏林,成為事實上的西德飛地。西柏林這塊飛地的存在,是很扎蘇聯人的眼核的,於是就在兩德分別建國之前,蘇聯人很想收回來,便搞了一次大封鎖,西柏林通往外界的水路陸路全被封死,試圖逼迫西方世界就範,乖乖滾蛋。美英不離不棄,反而上演了一場華麗麗的柏林大空運,在一年的封鎖期內,利用空中航線運送了二百三十二萬六千多噸物資,救了西柏林二百多萬市民的命,也宣示了堅決不滾蛋的決心。兩德分別建了國,東德幾年後也建了邊境隔離牆,但西柏林這邊,由於當年蘇聯人搞封鎖也沒封鎖住,改變了鬥爭策略,要把東柏林建設成最美麗的視窗,最吸引人的天堂,來顯示己方制度的優越性,所以一直沒再實行封鎖西柏林的方法。
所以東德各地的人們始終有條去往西德的路徑,那就是堂而皇之的到達西柏林,把那裡作為前往西德的跳板。這樣跳啊跳啊的,直到1961年,東德政府實在承受不住了,建國12年,人口已經流失了270萬,這種流失速度,使得他們的一千七百萬國民到下世紀初就被清零了,他們管理的天堂將徹底成為無人區,我們還統治誰去,太可怕了!
1961年8月12日半夜,東德軍民在西柏林和東柏林之間,開始拉起一道91英里(155公里)的鐵絲網,這是1.0版本的柏林牆。過了幾天,開始建成更為堅固的隔離牆,這是2.0版本。
1965年,3.0版本,鋼筋混凝土牆。
1975年開始,4.0版本開建,堅固程度可比馬奇諾防線。
柏林牆和1400公里的東西邊境隔離牆基本擋住了東德人口的西向流動,但沒擋住西柏林的廣播電視訊號,沒有來得及前往西柏林的東德人民還是能透過這種方式得知一牆之隔的人的生活方式,這讓他們中的很多人選擇鋌而走險。第一個嚐到成功滋味的是東德士兵康拉德舒曼,那天是1961年8月15日,他揹著步槍跳過了鐵絲網路障進入西柏林,這張照片傳遍了全世界。
之後就是各種客車、卡車、裝甲車、小轎車衝關。
藏在小汽車內部混出關卡。
潛水艇、熱氣球上陣。
下水道、地道、河道逃亡。
從樓房上往下跳。
最簡單原始的是用兩條腿。
以上方式在柏林牆屢次升級後危險係數倍增,所以大部分還是透過曲線救國方式,輾轉他國,這些方式適應於那些有門路和有財路的人士。
不管透過哪種方式,東德的人口在柏林牆建起的這段28年的光陰裡,持續而緩慢的減少。
柏林牆真正開放之前的當年(1989年)夏天,匈牙利開放了與奧地利的邊界,訊息傳到東德,東德人蜂擁而至,透過東德——匈牙利——奧地利——西德的路徑大量逃亡,這也是促使東德最終開啟柏林牆的原因之一,1989年11月9日,這堵牆終於再也擋不住來自天堂的如潮人群,再也沒有守衛者敢於射擊本國的民眾。這二十八年中,有名有姓的死在柏林牆下的有136人,除了堅固的牆,東德還輔之以高壓電、地雷、槍擊的方式控制華人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