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gccghcc

    基於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的企業發展策略探討20世紀80年代,邁克爾·波特(Michael E. Porter)發表了《競爭戰略》(1980)、《競爭優勢》(1985)和《國家競爭優勢》(1990),形成著名的“波特三部曲”。這套理論將產業組織分析法引入戰略管理領域,形成其獨特的企業競爭戰略理論,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邁克爾·波特的理論建立在產業組織經濟學的“結構——行為——績效(SCP)”這一正規化上,認為企業競爭優勢是由產業結構決定的,是由一個產業中的五種競爭力量(即進入威脅、替代威脅、買方的議價能力、供應方的議價能力和現有競爭對手的競爭)所決定的。這五種基本競爭力量的狀況及其綜合強度,決定了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從而決定了產業最終的獲利潛力。要對抗這些競爭力量,企業就要採取相應的發展策略,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本文試圖應用邁克爾·波特的五種競爭力模型,透過對中國果汁飲料行業的競爭態勢的分析,針對果汁飲料企業目前面臨的困境,就如何把握競爭、選擇正確的發展策略提出一己之見。一、果汁飲料行業的競爭態勢近年來,果汁飲料以“綠色、營養、環保、健康”等特點逐漸得到了消費者的接受和認同,市場發展廣闊。果汁市場的日益興旺,帶來了消費形態和方式的分化,主要表現為以下特徵:第一,果汁飲料消費市場呈明顯年輕化。據新生代CMMS2000調查結果顯示, 果汁飲料消費群體呈年輕化趨勢,20~40歲的消費者佔據了果汁飲料61.3%的市場份額。第二,果汁飲料產品種類呈多元化發展趨勢。企業紛紛根據消費者追求的健康、營養等消費理念,開發新型的果汁飲品,逐漸形成受中青年女性關注的純果汁飲料市場、年輕消費者青睞的低濃度果汁市場、兒童果汁飲料細分市場、複合果汁飲料市場等。第三,果汁飲料消費品牌特徵明顯。消費者在選擇上,注重的還是產品的口味、價格和品牌知名度這些基本要素。中國產果汁品牌價格適中,信譽度良好,品牌優勢大,消費者對多數品牌滿意度較高,但消費者品牌忠誠度較低。上世紀80年代,國內就陸續出現過果汁飲料品牌,但由於市場培育及自身經營等方面的不足而逐漸退出市場,或是侷限在某個區域市場內,基本沒有力量發動全國的市場攻勢。直到2001年,統一推出PET包裝的“鮮橙多”取得成功後,可口可樂、康師傅、養生堂等國內外品牌紛紛跟進,呈現眾多品牌搶佔果汁飲料市場的競爭格局,其特徵如下:1、果汁飲料呈現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據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統計報告顯示,截至到2005年,果汁飲料市場滲透率達36.5%,居飲料行業第四位。同年底,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中心對全國重點大型零售商場果汁飲品銷售統計,以市場綜合佔有率為依據,排名前三位的依次為統一、匯源、康師傅。根據波士頓顧問公司提出的“三四律”規則:在一個穩定的競爭市場中,有影響力的競爭者數量絕不會超過三個。其中,最有實力競爭者的市場份額又不會超過最小者的四倍。可以看出,果汁飲料市場集中趨勢上升明顯,目前呈現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市場中不同企業間的產品替代性較強,行業領導者地位不太穩固,容易被替代。2、細分市場各自為王。果汁飲料市場的競爭還體現在不同的細分子市場上,第一類是果汁含量僅為5-10%的低濃度果汁飲料。在這一陣營內,以統一“鮮橙多”、康師傅“鮮的每日C”為代表,兩者在細分市場上佔據的份額較高,兒童果汁飲料細分市場則以可口可樂公司的“酷兒”為主。另一類是近年來十分流行的果汁濃度約30%的複合果汁市場,主要代表有屈臣氏的“果汁先生”和養生堂的“農夫果園”,這類產品以其新穎的產品特徵受到追求時尚的年輕人追捧。不過,由於“果汁先生”的單品價格遠高於“農夫果園”,所以,在消費上“農夫果園”的銷量要優於“果汁先生”。此外,作為純果汁市場上的領導者,匯源建立的品牌與信譽深受華人信賴。但隨著諸如康納等國際專業純果汁品牌的衝擊,未來此細分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3、競爭激烈,但發展空間與機會較大。果汁飲料市場品牌、種類非常多,各品牌的廣告力度大,競爭比較激烈,但從產品生命週期來看,目前果汁飲料市場處於成長階段,發展空間巨大。從市場份額來看,還沒有一個品牌佔有絕對優勢,成為主導品牌。二、果汁飲料行業的波特五力競爭模型分析1、現有競爭者之間的競爭。從行業生命週期來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的提高,果汁飲料行業已進入快速發展期,產品被大眾所認識,市場需求較大。目前,果汁飲料市場上有較多具實力的競爭者,產品類別繁多,各個細分市場上均有領導者,但缺少強勢品牌。眾多中小企業雖沒有品牌優勢, 但憑其高超的複製與模仿技術,在細分市場也有一定影響,這些企業常採用價格競爭與知名品牌爭奪市場。大型企業面臨利潤下降的困境,而中小企業在資金、渠道、產品等方面又受到巨大的競爭壓力,再加上價格戰的影響,可以預見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現有競爭者之間的競爭會持續加劇。2、新進入者威脅。新進入者威脅主要取決於進入障礙和現有企業的反擊。筆者認為,果汁飲料行業的新進入者威脅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規模經濟。一般而言,規模經濟形成的進入壁壘,要麼是新進入者冒著現有企業強力反擊的風險,以大的生產規模進入。或者長期忍受產品高成本劣勢,以小規模進入。果汁飲料企業屬於“裝置生產型”企業,擁有好的裝置生產線、優良的加工技術,意味著具有較高的生產效率、較低的生產成本。據中華全國商業資訊中心2005年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銷售資料顯示:“統一”在果汁飲料市場上的綜合佔有率是20.17%,位居領先位置。“統一”能獲得如此高的市場份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統一”企業完善的生產線。“統一”企業將其果汁飲料生產線由6條拓展為12條,擴大了生產規模,利用規模經濟優勢,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第二,行業內現有企業的反擊。果汁飲料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吸引越來越多的新進入者,市場領先者利用現有優勢資源進行反擊,如對原材料的控制,增加新進入者的成本。控制終端銷售,對競爭者進行封鎖,增加對手的銷售成本等,形成進入壁壘。第三,資金需求。市場進入需要大量投資構成了一種進入壁壘。目前,果汁飲料市場上“統一”和“匯源”的合作結盟、康師傅和日本朝日的聯手、“兩樂”收購國際果汁品牌,這些資本運作給新進入者造成很大壓力,使新進入者在資本運作上難以抗衡。3、替代品的威脅。果汁飲料行業的替代品不僅僅是其他型別的飲料,還面臨另外九大類別飲品的衝擊。若替代品的價格較低,就會使果汁飲品的價格上限只能處在較低的水平,這就限制了果汁飲料的收益。替代產品價Grand SantaFe有吸引力,限制作用就越大,對果汁飲料市場構成的壓力也就越大。這將加劇行業競爭,企業必須注意應對替代品的威脅。4、購買商的討價還價能力。總體來看,果汁飲料市場購買商的討價還價能力較強。首先,從銷售模式來看,在一線大城市裡,經銷商掌握資訊較多,且產品差異化小,因此,經銷商的討價還價能力比較大。在二線城市,企業主要依靠經銷商來獲得市場,但經銷商的獲利和積極性較低,導致其討價還價能力強。其次,從零售終端來看,對於像沃爾瑪、家樂福這樣的大賣場,其鋪路費、進場費等很高,對PET瓶果汁飲料的上架挑選很嚴格,大多選擇的是具有相當品牌效應的果汁飲品。這類賣場還要根據自身利益,參與對產品零售價的制定。至於中小賣場、小店鋪等,對價格很敏感,替代產品多,討價還價能力也很強。5、供應商討價還價的能力。供應商威脅手段主要是提高供應價格,或者降低供應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從原料供應上看,中國水果資源豐富,許多果汁飲料企業都設有自己的生產基地,供應商討價還價能力不強。但是,隨著中國低成本、高質量、極具競爭力的果汁進入國際市場,吸引了大量的境內外資金向行業聚合。一方面,多年來大量的資金投入,使中國濃縮果汁產能過剩,原料供應不足導致收購價格上漲,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利潤的降低又要求企業降低生產成本,而成本降低的最有效辦法就是降低原料收購價格,壓低收購價格會導致農民的利益受到損害,嚴重破壞果汁生產企業的生產要素,導致行業競爭優勢逐漸喪失。此外,用於包裝的PET瓶,具有單位價值小、重量輕、體積大、生產廠商集中使用的特點,使得其運輸成本較高,一度導致PET供應商討價還價能力強。對此,許多企業採取諸如PP瓶、無菌冷灌裝等替代方式降低包裝成本。果汁飲料企業對包裝成本的嚴格控制,使得飲料包裝受到上游產業(原料)、同行業競爭以及下游企業(客戶)三個層面的利潤擠壓,飲料包裝行業利潤很低。其討價還價能力變弱。擴充套件資料:缺點關於五力分析模型的實踐運用一直存在許多爭論。較為一致的看法是:該模型更多是一種理論思考工具,而非可以實際操作的戰略工具。該模型的理論是建立在以下三個假定基礎之上的:1、制定戰略者需要了解整個行業的資訊,顯然現實中是難於做到的。2、同行業之間只有競爭關係,沒有合作關係。但現實中企業之間存在多種合作關係,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競爭關係。3、行業的規模是固定的,因此,只有透過奪取對手的份額來佔有更大的資源和市場。但現實中企業之間往往不是透過吃掉對手而是與對手共同做大行業的蛋糕來獲取更大的資源和市場。同時,市場可以透過不斷的開發和創新來增大容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象棋走棋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