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艾瑞寶得來次夠

    世界上主要民族實在很多

    不好詳解 就給你說下你提到的這些

    日耳曼:

    在部分華人的印象裡,一說起日耳曼民族,好象單單指德華人,實際上,這可是一個天大的誤會了!!!

    A 古羅馬帝國晚期,日耳曼人已形成幾大分支,如東哥特、西哥特、法蘭克、勃艮第、汪達爾、盎格魯、薩克森、諾曼人等(當然還有些小支派)。

    B 東哥特人中的主體--倫巴底人後與羅馬人融合成為現代的北部義大利人;

    西哥特人則構成今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重要淵源;

    法蘭西民族、比利時的瓦隆人(講法語)是一部分法蘭克人與凱爾特人(也即高盧人)融合的結果;

    另一部分法蘭克人與大部薩克森人是今德華人、奧地利人、大部瑞士人、荷蘭人、比利時的弗拉芒人(講荷蘭語)的祖先;

    盎格魯人、一部薩克森人(也即撒克遜人),還有朱特人到了英格蘭;

    諾曼人的一部自然是今丹麥、挪威、瑞典和冰島各民族的先人啦,另一些諾曼人則匯入了英格蘭人、法蘭西人(北部)、愛爾蘭人、東斯拉夫人。

    C 至於汪達爾人,聽說過汪達爾主義吧?日耳曼人中的破壞之王!在當年的所謂蠻族入侵羅馬帝國的浪潮下,他們經西班牙攻入北非迦太基並建國,後又於公元五世紀二十年代一度北向渡海攻佔了萬城之城--羅馬,將其幾乎燒個精光,比中國秦末項羽一把火燒掉阿旁宮可出名多了,汪達爾主義由此得名;大約一個世紀後,東羅馬帝國查士丁尼派兵再入北非,滅亡了汪達爾王國,汪達爾人從此消失得無影無蹤,一般認為是同化於當地土著及後來的阿拉伯人了(汪達爾人他們總共才四五十萬人)。所以,你能一口咬定前世界足球先生——阿爾及利亞裔的齊達內身上就沒一點汪達爾人的血統嗎?

    總之,汪達爾人算得上是光榮的日耳曼人中歷史表現最差的一支了,一點建設性都沒有。

    以上關於日耳曼人和現今歐洲一些民族之間的關係,當然是在很概括的層面上談的,實際的演變過程顯然要比這複雜一些,因此血統上會更混血。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相比較而言,丹麥人、挪威人、瑞典人、冰島人、荷蘭人、英格蘭人、德意志人,絕對是日耳曼人最純粹的後裔。

    例如,古羅馬帝國滅亡以後,英格蘭直到公元1066年,外敵多次入侵,但全部是日耳曼人:先是盎格魯一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然後分別是維金人、丹麥人、諾曼人(後三者其實統稱為諾曼人,屬於日耳曼人的北支)。原住民凱爾特人與古不列顛人被驅逐到北部和西邊,分別形成今天的蘇格蘭人和威爾士人(凱瑟琳·澤塔·瓊斯就是威爾士人)。

    日耳曼人的優秀是無庸置言了。其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意識、契約觀念以及勇武冒險精神等等這些卓越的種族稟性再加上偉大的基督教信仰和古希臘、古羅馬的寶貴遺產,從一開始就已經決定了日後西方文明必將大行於世界。

    維京人(Viking)就是北歐海盜,他們從公元8世紀到11世紀一直侵擾歐洲沿海和英國島嶼,其足跡遍及從歐洲大陸至北極廣闊疆域,歐洲這一時期被稱為“維京時期”,在英語中,這個詞是從18世紀的傳奇故事中引入的,有一種說法認為可能是來源於古代北歐人的古北歐語語言,“vik”意思是“海灣”,“ing”意思是“從……來”,加起來“維京”意思是在海灣中從事某種事,“vikingr”是在海灣中從事這種事的人。另一種說法認為是來源於古英語“wíc”意思是“進行貿易的城市”,因為後來部分維京人定居到不列顛島,並和當地人進行貿易。

    “vikingr”這個詞曾經出現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古代茹尼文石碑上面,在冰島的土語中也意味著“海上冒險”。在英語中“wicing”這個詞首先出現在6世紀的古代盎格羅-撒克遜的詩歌中,意思就是海盜,但當時英華人並沒有將北歐海盜稱為維京。在中古英語中“維京”這個詞已經消失了,但18世紀時又重新出現在傳奇故事中,到了20世紀,“維京”不僅指海盜,意義擴充套件為指斯堪的納維亞人,並出現許多新詞如:“維京時代”,“維京文化”,“維京殖民地”等。

    由於後來斯堪的納維亞人沿著俄羅斯的河流從事商業活動直到拜佔廷帝國,並在河流沿岸設立殖民地定居,所以後來將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商人也稱作維京,北美洲的斯堪的納維亞人也被說英語的人稱為維京。實際上並不是所有斯堪的納維亞人都是海盜,他們和其他地區的歐洲人一樣也是農民、漁夫和獵人,他們為了防止海盜入侵也成立了艦隊,將所有的斯堪的納維亞人都稱為維京會造成混淆。

    斯拉夫人的故土處於東歐的中間地帶,現為波蘭的東部。其左鄰,即現在的波蘭直到波羅的海的南部與西部,為日耳曼民族的發源地。

    自一世紀起,日耳曼人開始接觸南方的羅馬文化,最初是日耳曼人自己充當羅馬人的僱傭兵和僕役,繼而,他們又將大批被其俘獲的斯拉夫人售予羅馬人作為奴隸。 久而久之,“奴隸”(Slave)“斯拉夫”這個名稱便反過來成為對諸斯拉夫民族的稱謂。對斯拉夫民族各支系劃分的通行的看法是:西斯拉夫民族包括:捷克人(被認為基本己日爾曼化),斯洛伐克人,波蘭人;東斯拉夫人包括: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南斯拉夫人包括:克羅埃西亞人,塞爾維亞人,斯洛維尼亞人,馬其頓人,保加利亞人,而阿爾巴尼亞人和波斯尼亞人是在巴爾幹半島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征服和統治期間同土耳其人混血並且伊斯蘭化的斯拉夫人。同樣生活在巴爾幹半島的羅馬尼亞人雖處斯拉夫腹地,但卻不是斯拉夫人種,其原先的人種屬於與羅馬帝國同時代的達契亞人種,後被羅馬吞併而融入羅馬人種血統,其後在漫長的動盪時期,血統未有大的變化,直到後來從東方草原來了佩徹涅格人,接著是波洛韋茨人,都先後入侵羅馬尼亞,並實施過短暫統治,所以也給羅馬尼亞注入了一些歐亞遊牧民族的血液,再後來就是馬扎爾人……在歐洲國家中羅馬尼亞人的人種是較複雜的,但從語族上,羅馬尼亞基本屬拉丁語族,應屬拉丁民族,不屬斯拉夫民族。斯拉夫民族信仰東正教(阿爾巴尼亞人和波斯尼亞人信仰伊斯蘭教,而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由於歷史上長期受到奧匈帝國統治而已改信天主教),使用東正教歷,文字使用特里爾字母而非拉丁字母。公元前1000年,古斯拉夫族生息在中歐和東歐的廣闊平原上,最早分部在奧得河、維斯瓦河、第聶伯河中游一帶,後來逐漸向周圍擴充套件,西抵易北河,東至頓河,奧卡河,伏爾加河上游,北達波羅的海,南至喀爾巴阡山。他們使用一種共同的斯拉夫語。古文獻把他們稱作維涅德人。從6世紀起才開始使用“斯拉夫人”這個稱謂,古書中說,這些人住在山林中,喜歡步行矯捷善走。公元一世紀左右,逐漸擴大的古斯拉夫部落逐漸分成東西兩支,6、7世紀時又形成南支。共同斯拉夫語消失。形成東、西、南三種語言。東斯拉夫語又稱古俄語。東斯拉夫人逐漸向現在東歐平原各部擴張。6世紀時居住地西起德聶斯特河,東低第聶伯河以東和黑海北岸,北達維斯瓦河一帶。他們曾與操突厥語的裡海西北的阿瓦爾人(東胡族系,鮮卑種,發源於中國東北,即中國歷史上極盛一時的柔然,後被屬下鍛奴突厥部打敗,西遷後侵擾歐洲多年)結盟,阿瓦爾人稱之為安特人,意為“忠於盟誓之友”,後來拜占庭人也把其稱為安特人。另外,被我們漢民族戰敗後西遷的北匈奴也起著決定因素在林翰著《匈奴通史》中提到:“白裡達和阿提拉共同統治的匈奴帝國…………盎格魯和撒克遜人之脫離歐洲大陸渡海入居,都是與匈奴人的通治和壓力有直接關係。隨後,住在南俄草原地帶的匈奴人(其人數遠較匈牙利境內的匈奴人為多)在公元435-447年前後,也都先後被迫接受阿提拉的統治,甚至連居於俄羅斯大草原以北森林地帶中的斯拉夫人和芬人,這時也告屈服。斯拉夫人可能就是在此時以“匈奴人的僕役”的身份第一次進入歐洲西和南部的。安特人在8-9世紀時分成30多個部落,這些部落結成3個主要的部落聯盟群體。

    北部群體:其中斯洛文人分佈在現今的落夫哥德市一帶,克里維其人分部在現今的斯摩楞斯克市和坡落茨克市一帶。東部群體:其中維亞吉奇人居住在如今的梁贊市一帶,拉季米奇人居住在現今的哥梅利市,克里挈夫一帶,謝維利安人居住在現今的契爾尼哥夫市一帶

    西南群體:其中波利安人居住在第聶伯河眼沿岸及其支流(從普里皮亞季河口到羅西河)下游一帶。他們在到東斯拉夫人當中經濟文化中最發達,後來建立古羅斯國家中起主要作用,其部落聯盟中心地帶發展成基輔城。德列弗利安人在波利按人西部,烏里齊人在撥裡安人西南部,此外還有德列哥維其人、杜列伯人等。

    9世紀上半葉在第列伯河中游和伊而門湖地區出現早期國家組織,後來成為基輔羅斯的基礎

    ,並在這一過程中形成古羅斯部族。13-15世紀,古羅斯部族分化成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三個民族。居住在奧長河與伏爾加河之間以及伏爾加河以北的東北羅斯部族,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俄羅斯民族。住在普里皮亞特河與西德維那河之間的西部羅斯部族,形成白俄羅斯民族(因喜穿白衣得名)住在南部的羅斯部族形成烏克蘭民族(17世紀中期開始沙皇俄國把他們稱為小俄羅斯人)這三個民族各自有了獨立的民族語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色列1948年建國,國土近一半是沙漠,現在卻是一個微型超級強國,它是怎麼發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