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雞蛋殼裡的蝸牛
-
2 # 教大育小
一:過於溺愛孩子,不希望孩子受一點苦,所以事無鉅細的幫孩子做好了一切事情。愛他,我就好好的照顧他,怎麼能夠讓孩子動手呢?
隨著獨生子女政策以後,許多家庭是四個老人管一個孩子,還有父母,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小公主,小王子”,甚至是“小皇帝”哦,見過哪個公主、王子去做家務的,他們只負責享受就好了。
很多時候,即使父母想讓孩子乾點家務,老人還不樂意的,這個活怎麼能夠讓孩子上手呢?
“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裡怕壞了”,小心翼翼,一干家務他懷裡怎麼辦呢?我愛都來不及哦。二:隨著生產力的解放,各種電氣化的誕生,減少了家務量,成人時間也比較空閒,所以很多時候根本不需要孩子做家務。沒那麼多事情幹,有人幹啊!
例如洗衣服有洗衣機,掃地有各種工具,現在有掃地機器人,電飯煲可以預約……太方便了,家長都操控好了,根本不需要孩子幫忙啊!
想起小時候做飯是個麻煩的活,得燒火,得去擔水洗菜,還有大量的活,大人幹不完啊,孩子你得幫忙啊,你的價值太重要了。
三:家長的價值觀認知問題:其它的事情不重要,學習才是孩子需要做的唯一的且十分重要的正事。別的可以不會,學習好久行了。
正是居於這種思想,根本不上孩子沾手家務,做了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的哦。所以不能夠讓孩子做家務。
四:現在還在的作業和課業壓力確實也重。
小學的孩子早早到校,放學託管班,補習班,九點孩子回家的路上,週末還有排的滿滿的輔導班,興趣班。有的孩子週末比平時上學的時候還忙,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睡覺的時間還緊緊張張的,哪有時間做家務啊!
綜合上述:沒有時間確實也是一個現實,幫不了,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認為做家務是一種吃苦,認為搞好學習就好了,沒必要桌家務,大家都這樣啊,沒有誰家孩子做家務,久而久之,孩子坐享其成習慣了,理所當然的認為做家務跟我沒有關係,我為什麼要幫忙呢?或者說孩子認為家長根本不需要我幫忙啊!那是否要讓孩子做家務呢?德國關於孩子做家務是有著明確規定的,並且把每個年齡段的家務量和內容規定的非常明確,如果家長不允許,那麼是要接受懲罰的。不得不佩服德華人的嚴謹。
德國是非常重視教育的國家,那麼做出這樣的規定是因為做家務的好處是非常多的。第一: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學會的能力是會遷移到學習當中,這種能力遷移成了孩子的學習能力,不需要刻意的去培養學習能力。家務幹好了,成績自然也不成問題。
第二:在付出的過程中,培養了孩子的同理心和對別人的能力,學會去愛。
原來媽媽照顧我很辛苦,原來媽媽做家務特別辛苦,我要珍惜她的勞動成果。我得好好愛他。付出很辛苦,我們要學會感恩和珍惜。
第三: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我的付出有價值,別人也是一樣,我要承擔起來。
第四:我是家庭的成員,家裡非常需要我,我存在原來有那麼大的價值,在家裡找到了歸屬感,愛成立支撐。那麼當然也會去愛,家成了他的後盾。這個需要從孩子就開始培養。
總之:孩子做家務好處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如果你真的愛孩子,那麼千萬別吝嗇用孩子,讓孩子幫忙做點家務,越做越好,孩子的前途越來越光明哦!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連個小家務都做不了,何以將來成大業呢?祝福你!
-
3 # 浮塵微草
相信,為人父母的,在春節的前幾天遇到過這樣的情境:父母又是掃舍、又是洗涮、又是做肉、又是置辦年貨……可兒子、女兒倒好,要麼做做作業,要麼穩坐沙發看電視、玩手機,還吃著零食……對大人的辛苦視而不見,更不用說幫忙了。於是父母就火上心頭,免不了一頓數落和責備,其要義是一個“懶”字。
可靜心思之,孩子的“懶”是怎麼來的?
據一些心理專家的觀點,“懶”不是天生的,它是一種後天的社會行為。也即懶是家庭父母教育、社會環境影響的結果。尤其是前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孩子幫不幫大人做家務,主要取決於父母的養成教育。
當今時代,中國絕大多父母認為做家務會佔用孩子的學習時間,影響孩子的學業。於是家務一攬代承,孩子真正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上小學就開始,父母思想中唯有成績,孩子生活中只知學習。如此讓孩子和日常事務隔絕,弊端顯而易見:
其一,最佳的效果就是把孩子培養成“學霸”——但這是低機率事件。可怕的是,孩子成績第一的背後卻是生活不能自理。 其二,與學習以外的生活隔絕,孩子極易“以自我為中心”,為人處事的知識為零,難以融入集體生活、社會環境。其三,極易讓孩子養成懶惰的習慣。俗語曰:一事勤事事勤,一事懶百事懶。懶的孩子在學習上也會表現為偷懶,懶得動腦,懶得做作業,投機取巧……這卻是大機率事件。其四,缺乏社會責任感。——這是國外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做家務的主要原因。的確,讓孩子在家中適當地做些家務,孩子就會認識到責任的重要性,就會有擔當意識;也會懂得大人的辛苦,學會感恩。個人覺得,讓孩子做做家務,利大於弊。不過,父母讓孩子在家中承擔家務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父母要更改做家務影響學習的觀念,才能做到培養的“自覺而有意識”。二、時機要適當。不要在孩子專心做作業時隨意打擾孩子,讓孩子拿一下這,拿一下那。三、量要適中。不要讓孩子勞動過量,學習沒了精力。四、孩子做家務時,父母切忌求全責備,埋怨做得不好,還得自己返工。如此,效果會適得其反。五、父母意見要統一。爸爸覺得孩子學習累了,有意識地讓孩子和自己做些事情;一會兒媽媽回家,看到孩子不學習,就嘮叨孩子,責備父親。如此,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
4 # 益教益樂
現在的孩子在家不幫助父母做家務,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當然小孩作業多,課業負擔重,孩子沒有時間幫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父母讓孩子做家務的意識淡薄孩子做不做家務,跟父母從小讓不讓孩子做,訓練孩子做不做有一定關係。
現在有些父母一切以孩子的學習為中心,認為只要孩子的成績好,其他一切事情都可以不用做,孩子的吃喝拉撒全包了。
還有些父母總是想孩子還小,很多事情做不好,讓孩子做家務往往是幫倒忙,自己教孩子的功夫還不如自己做了。
家裡的人手多,不用孩子做現在很多家庭中,孩子的爸爸媽媽上班,家裡至少有一位老人甚至兩位老人在家帶孩子。平時的家務活,被奶奶爺爺全包了,別說孩子不用做家務,孩子的父母也不用做家務。
孩子的學習負擔重現在的大部分小孩,除了學校佈置的家庭作業外, 週末、節假日還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和興趣班,小孩的課餘時間被安排的滿滿的,玩的時間都沒有,更別提做家務了。
家庭電氣化的普及現在很多家用電器,自動化程度比較高,需要動手做的越來越少。洗衣服有洗衣機、洗碗有洗碗機、掃地有掃地機器人、不想做飯還有外賣等等,這些也減少了孩子做家務的機會。
不管怎樣,孩子做家務還是很有必要的。孩子做家務不僅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增強孩子的獨立意識,也能培養孩子勤勞、熱愛勞動的良好品質。
回覆列表
家長這種意識淺薄,估計好多家長是突然有一天覺得累,需要有個人幫忙的時候,才想到孩子大了怎麼從來沒給自己幹過家務呢?
我自己小時候就有這種經歷,老媽這個人特別勤快乾淨,又不愛差遣人,嫌話多還幹不利落,索性總是自己收拾完就完了,包括爸爸在內,很少幫忙做家務,更別提我和哥哥了,直到五年級下半年的時候,有一次老媽身體不舒服,老爸又不在家,我和哥哥放學後,一看還沒做飯,媽媽又在床上躺著,於是想自己動手做,可是啥都不會,啥都得問,做一步問一句,那次媽媽好了之後很感慨,說:以後得教你們學做家務了。
從那時候起才開始學著做些簡單的飯,乾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其實現在想想,孩子想不起來幫家長做家務,真的與家長的教育引導是有關的,一直沒這個意識,一直不鍛鍊他們自己動手,最後也就習慣了這種模式,慢慢的越來越想不起來。
所以建議現在的家長,從孩子小時候起,只要可以乾的情況下,儘量安排孩子做點力所能及的,否則到大了他們反而還不適應了,有的也會急,不愛幹,認為不應該,慢慢也不懂的體諒家長的辛勞,不懂得珍惜家人的勞動成果,自己也變得好吃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