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話戲說
-
2 # 冥蝶讀書
據說公元前390年,一群凱爾特人(羅馬人稱其為高盧人)在城外的阿利亞河畔打敗了羅馬軍隊,隨後佔領了羅馬,城內的羅馬人幾乎沒有抵抗就逃走了。高盧人將羅馬城洗劫一空,並且勒索了鉅額贖金,洋洋得意離開了羅馬。
古代大多數文明,如果遇到這種事情,往往是朝代覆滅,文明消亡,但是羅馬非但沒有滅亡,反而從這次事件之後,開始不斷擴張,並最終一統地中海。
公元前390年,正值羅馬共和國時期,羅馬正是在共和國時期不但擴張,在帝國初期達到巔峰。在擴張過程中,羅馬不僅敗給過凱爾特人,他們遭遇了多次失敗,但最終羅馬支撐了下來。
羅馬到底依靠什麼堅持了這麼久的呢?我們可以認為,是羅馬特色的共和制保障了羅馬的存續。
一、什麼是羅馬共和制?無論是羅馬共和國還是羅馬帝國,都是史學家給的稱呼。
羅馬的正式名稱是“元老院與羅馬人民”,簡稱SPQR。羅馬人民是指羅馬公民,也就是擁有公民權的羅馬男性。
羅馬公民在集會上進行選舉、投票,制定法律和任命官員。擁有公民權的人數隨著古羅馬的擴張而不斷增加。不過每次參加集會的人數在數百人至數千人不等。
羅馬執政官和保民官是最高長官,由公民大會選舉產生,負責領兵打仗,治理城市等工作,不過他們的任期很短,一般只有一年。
元老的資格有嚴格的要求,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變化,一般是在職或者已經退休的財政官,年齡至少30歲以上。
羅馬共和體制結合了君主和議會制的優勢,為羅馬稱霸地中海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羅馬共和制為什麼能讓羅馬存續千年之久?凱爾特人雖然能夠攻佔羅馬,但是羅馬的權力中樞並沒有遭到打擊,凱爾特人撤退後,羅馬就能迅速恢復。
同時期的其他很多古代文明,一旦權力中樞受到打擊,就再也無法恢復,這就是羅馬共和制的優勢。
此外,這種體制有一種相對的開放性,羅馬的歸屬感並非種族、民族,而是公民權,公民權的核心是自由。
公民權並非僅僅屬於羅馬人,隨著征服地域的擴大,公民權會被授予羅馬城外的人,甚至是奴隸也能獲得公民權。
而元老也可以來自羅馬以外,甚至是蠻族,雖然羅馬人對蠻族有歧視,但這種歧視並非種族層面的歧視,而是對野蠻和粗俗的嘲諷,類似於城裡人瞧不起鄉下人。
公民有權利,自然就有義務。羅馬擴張過程中,新的征服地如果有了公民權,這些地方就成為羅馬的兵源地和財源地。而元老院卻不需要花很多精力來治理當地。
這種模式,保障了羅馬,即使遭受失敗,也可以很快重新召集新的軍隊。比如布匿戰爭中,羅馬人雖然屢次敗於漢尼拔,但是卻很快就能重新組織新的軍隊。而迦太基卻不行,在長期消耗後,終於支援不下去了,反而被羅馬所滅。
三、羅馬共和制為什麼會消亡?羅馬不斷擴張,戰場離羅馬城越來越遠,擁有公民權的人也越來越多,大量財富流入羅馬。
羅馬內部的貧富差距,權力鬥爭加劇,奴隸問題,與被征服地之間的衝突,都加劇了社會危機。
共和制度都無法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解決不了問題,經過一系列改革後,羅馬走上了獨裁之路。
此前的羅馬軍隊由公民組成,隨著戰場遠離羅馬,戰爭持續化,公民已經無法從戰爭中獲利,戰爭獲得的利益反而被富豪們拿走了。
馬略改革後,羅馬軍團變成了僱傭制,公民變成了將軍們的僱傭兵,而不再是為國家打仗,變成了將領的私兵。
軍隊私有化後,將領們就開始挑戰元老院的權威,獨裁者開始出現,典型的就是蘇拉率軍進攻羅馬。
此後,獨裁者不斷出現,凱撒、龐培、克拉蘇等人,直到奧古斯都,元老院雖然還在,但是皇帝的權威已經完全確立起來,羅馬進入帝國時期。
公元212年,公民權被擴大到帝國境內所有的自由民,意味著公民權的特權徹底喪失了。公民之間的分別依賴財富、階級和身份來區分。元老院至此也完全失去了話語權。
此時,羅馬帝國也陷入了公元三世紀的危機。這時候北方蠻族,凱爾特人的親戚日耳曼人就曾經攻佔了羅馬,一度成為羅馬帝國最大的威脅。
在一些歷史學家眼中,此時的羅馬實際上已經滅亡,剩下的不過是還披著羅馬外衣的羅馬帝國,自由精神已經被專制取代,之後的一千年實際上是專制的一千年。
-
3 # 漩渦鳴人yy
這好像我曾經寫的一篇文章一樣,在《天國王朝》裡面,男主曾經領悟到自己守衛的基督教並不是背後耶穌吊死的十字架,也不是耶路撒冷這座城市,而是這些信奉基督教的子民。
只要是信徒所在便是聖城,這是我寫這篇文章的題目,是這篇文章去說這個事情的話,就發現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羅馬為什麼要叫做羅馬共和國?是因為他們創造了羅馬這座城市嗎?並不是他的名字叫做共和國共和國是什麼?對於古羅馬人來講,尤其是還沒有進入羅馬帝國時代,自己的城市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城市作為依託,參與到政治,並且參與到軍隊裡面向外擴張的時候,掠奪到足夠的財富,使自己能夠富足起來,這才是羅馬共和國對普通老百姓來講,真正存在的意義。
雖然凱爾特人在公元前390年打入到羅馬城,但是羅馬城此時屬於一種空城的狀態,主要的中樞系統,也就是行政體系,還有古羅馬公民都離開了古羅馬城,也就是說古羅馬真正的精華所在,也就是古羅馬公民仍然還完好無缺的存在。
縱觀整個人類歷史,人類的文明如同天上繁星一般,多得數不勝數,但是真正能夠在歷史上面留下自己名字的,不會像青煙一般存在過,但是卻又無法查到的文明又有幾個?
我們去看一下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現在只有中國的文明依舊在源遠流長,正是因為華人自己沒有忘記自己的文明和精神,而其他的幾個文明古國,它原先記得自己文明和精神的人民,早就消失在歷史之中,現在的人也騎不起自己曾經信仰著什麼,或者自己的文明究竟代表著什麼。
所以說,即便自己城市被凱爾特人給拿下了,那不過是一座城市罷了,真正代表著羅馬這座精神的東西早就離開了這座城市,並沒有遭到其他人的蹂躪,或者是毀滅,所以羅馬人還可以繼續的回到羅馬城,或者直接再建造一個羅馬城市都可以,這就是擁有自己文明底蘊的民族的恐怖性,同時也是我們所經常忽略掉的一個東西。
回覆列表
其實公元前390年的羅馬城洗劫,和通常我們認為的“城破亡國”有幾點重要的不同。
第一,羅馬人是自己主動撤離羅馬城的,因此沒有失去全部有生力量和重要物資。在阿里亞河之戰兵敗之後,羅馬的大部分軍隊並沒有撤回羅馬城,而是退到了小城維愛,只有一小部分潰軍逃到了羅馬城下。
在得知兵敗之後,羅馬城內的平民立刻開始了撤離。有一些平民撤退到了其他城鎮和鄉村,不過多數尚有一戰之力的人,則帶上武器登上了卡比託利歐山,開始防禦那裡的堡壘。羅馬人的祭司在撤退時還帶上了儀式用品,以便繼續他們的宗教活動。
第二,羅馬城陷落,但是卡比託利歐山守住了。當凱爾特-高盧人(這裡要說一下,英文環境下對這些人的稱呼是Celtic Gallic tribes,我就暫時翻譯成“凱爾特-高盧部落”了。)進入羅馬城之後,他們並不放心,因為卡比託利歐山上還蹲著一群帶有武裝的羅馬人。
當凱爾特-高盧人進攻卡比託利歐山時,他們承受了很嚴重的傷亡,因此他們沒有再試圖突擊山丘,而是開始了一場圍攻。但是有卡比託利歐山的威脅在,他們又不敢轉身進行系統的破壞。
第三,羅馬的政權其實根本沒被打崩。撤到維愛的羅馬人,很快重新組成了部隊,並擊退了兩支維愛附近的敵對軍隊。部隊認為他們需要召回馬庫斯·弗裡烏斯·卡米盧斯來指揮自己,但是這個人在之前已經被元老院下令放逐了。為了把馬庫斯拉回來打仗,部隊專門派信使偷偷爬上卡比託利歐山,要求元老院特赦馬庫斯。元老院同意了這個要求,並當場透過一項法令,任命其為獨裁者。
(然後後來信使上山的小路被發現了,圍攻者試圖爬山偷襲,結果被鵝發現了。那個“鵝拯救羅馬”故事就是這裡來的。)
元老院還在運作,還能透過法令,並且還被視為最高權威,說明羅馬社會其實沒有被摧毀。
第四,凱爾特-高盧人自己也撐不住了。在圍攻卡比託利歐山的過程中,山上的羅馬人在鬧饑荒,山下的蠻族自己也撐不住了。他們要防止羅馬人下山,因此他們所有的部隊都被拴在山附近。又不敢走,又沒有補給,因而就沒有足夠的食物。
由於雙方都扛不住了,和平就成為了一種可能。最後羅馬人和進攻者達成了和平協議,羅馬人賠了一筆錢,讓凱爾特-高盧部落撤軍。這件事被羅馬人視為奇恥大辱,但是羅馬被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