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他李咯結局

    通常來說,我們認為最好的改變別人錯誤觀點的方式就是用事實說話。但實際上,這種我們認為溫和而有效的反駁很可能產生反作用。這就是逆火效應(Backfire Effect):當人們遇上與自身信念牴觸的觀點或證據時,除非它們足以完全摧毀原信念,否則會忽略或反駁它們,原信念反而更加強化。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受騙後非要打錢給騙子,警察和銀行怎麼解釋都不信,怎麼攔都攔不住。亦或是老人喜歡保健品,而子女擺一堆科學道理甚至是產品欺詐的證據也無濟於事。01那麼為什麼人就是這麼固執呢?從記憶生成的角度來看,是因為 大腦中有無數的神經元相聯結,而神經元在一次次接受刺激後就會逐漸被強化,所以當我們堅信一個觀點時,同時也就是反覆強化了神經元的聯結,從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思維。同時, 當自身的觀念被攻擊時,就跟自己被攻擊差不多,所以我們就會想要捍衛自己的觀點。就像是追星族喜歡某個明星或者人物,就更傾向於接受其正面的新聞資訊,如果發現負面新聞,就會想要用盡一切辦法保護自己心目中的那個完美偶像,而追星程度過於嚴重的話就會出現“一粉頂十黑”的情況了。02為什麼改變一個人的觀點是這麼困難並且具有挑戰性的事呢?以往的很多研究認為原因之一就是 這會使一個人暴露在一個新的認知層面上,那這個人就會不可避免地質疑他們自身本來的認知,所以就產生了一種角力。如果這個新的複雜的資訊是基於舊的資訊,特別是在舊的資訊基礎上進行提升的情況下(比如雖然某某電子產品有輻射,但是這個劑量的輻射並不至於對健康造成損害),那麼這個新的資訊才更容易被人接受,我們也就更有可能說服他人。如果不是,那我們說服他人的嘗試也就通常以失敗告終,或者引起對方的反彈,因為 新的資訊無法征服舊的資訊,因此對方也就更加堅信自己的認知是正確的,舊的觀點也就變的更加根深蒂固不可動動搖。一個去年釋出的研究提出了一個另外的解釋: 當人們接收到那些低估他們自身認知的資訊時(比如新的資訊證明了他們原來堅信的事物是錯誤的),這就激發了憤怒和驚慌的感受,使得他們很難去接受新的事實。用我們中國的文化來說的話,這其中的很多情況用“丟面子”就能解釋清楚。這個新研究的主要觀點就是逆火效應與資訊接收者的自我認知有關, 新資訊威脅到了接收者的自我認知,激發了負面情緒,而眾所周知,負面情緒能阻礙我們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因此,產生的這種負面情緒同時影響了接收者對新資訊的消化。03另外,有時當我們成功說服他人的時候,往往也得不到期望的效果。一份美國的調查發現,大約43%的大眾認為流感疫苗會帶來流感,美國疾病防控中心因此特地在官方網站上釋出了正確的科普文章,來更正這個流傳的謠言。研究人員研究了這個做法的效果,發現這個科普文章很顯著的改善了大眾的誤解,相信謠言的人數資料大約降了20%,但是伴隨著這個下降的還有人們去接種流感疫苗的意願,對於那些原來深信流感疫苗能帶來流感的人來說更是如此,他們更加不願去接種疫苗。這個研究表明了有時即使更正錯誤資訊的行為產生了作用,但是同樣也會伴隨副作用。最後所以在我們試著說服他人時,即使我們的觀點非常正確,但是 與其直接否定他人的看法,試著用委婉的語言風格不失為一個更好的方法。而有時,我們自己也是有認知錯誤的一方,卻不自知,一旦形成了這種認知偏見後,就很容易被矇蔽干擾,無法做出正確判斷。所以在得到新的內容或者資訊時,在充分了解前還是不要妄下結論為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淮夜泊唐杜甫的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