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面湖水979
-
2 # 教育問道
這種做法叫“囫圇吞棗”,棗好吃,但孩子還不能咀嚼,也不知啥滋味。
學校這一做法是不科學的,沒有根據孩子的學習水平和理解能力來安排學習內容。孩子只能靠機械背誦,不能真正理解《詩經》和《道德經》的思想內涵,更談不上理解表達方式和藝術技巧了。小學一年級,學習主要以識字為主,應該讀些通俗易懂的詩歌和短文。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安排閱讀內容,不可好高騖遠,讓孩子硬啃艱深難懂的“國學經典”,不能打著“注重傳統文化”的旗號搞形式主義。如若真要從“國學經典”中選材,也應選擇學生易於理解的內容,如《唐詩三百首》、《三字經》、《百家姓》、《聲律啟蒙》等。
《詩經》是古代先民流傳的詩歌總集,時間跨越500多年,內容包括風、雅、頌,豐富而繁雜。《道德經》是老子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兩本著作雖是文化瑰寶,但沒有一定的知識積澱,沒有一定的生活體驗,沒有一定的治學方法,是難以研究透徹的。所以拿給小學生讀背,也就是做做樣子而已。即使到高中,課本雖有兩本書的內容,也只是節選一少部分高中生能讀懂和理解的。
我們常說教育要“因材施教”,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不要拿這麼高深的東西去折磨他們,否則除了博得個狠抓國學經典的噱頭外,就只能讓人白眼了!
-
3 # 使用者1429062854820
有用!現在的學生的大學生也如以前初高生般,多直線上升(隨經濟.社會紛圍),多學點三綱五常.古典文學.科幻名著很有必要。
-
4 # 阿壹聊教育
就自己目前接觸的同事中,並沒有聽過學校會硬性規定一年級的孩子要求背誦《詩經》《道德經》。我個人覺得讓一年級的孩子讀《詩經》和《道德經》,對於一年級的小孩子來說,確實有很大的難度。
01、我們建議家長選擇《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但是並沒有硬性規定。有一些孩子的家長在暑假的時候就問老師,對於馬上要進入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可以推薦什麼書籍。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沒有學習過任何的知識,或者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啟蒙的意識不強的。我會建議孩子選用《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
《聲律啟蒙》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這類讀物,在啟蒙讀物中獨具一格,經久不衰。
02、現在的APP那麼多,更加方便孩子學習《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現在的網上學習軟體這麼多,我覺得可以找來一個APP,讓孩子跟著朗讀。這樣讓孩子感受文字,韻律的魅力。從而逐漸地從一個懵懂稚嫩的幼兒開始進入學習的狀態。激發孩子對文字的興趣。我個人覺得讀這些書,並不是要孩子學習詩歌詞韻,不是要學會吟詩作對,那麼目的真的有點難度。希望孩子能熟讀,逐漸喜歡上中國的文化。
-
5 # 我屬小龍
我覺得孩子的背誦是一件大好事。
現在有的學校要求在一年紀就背誦國學經典不是說應該不應該的問題,而是做為家長考慮的是不是太晚的問題。
我們作為家長,被各種現代教育理念所洗腦,如何培養聰明的孩子?如何加強孩子的綜合素質?等等諸如此類的理論應接不暇。
其實我們可以看看沿用可上千年的中國古代的教育方式,特別是人文教育。對我們有極大的啟示。
古代孩子開蒙,三五年時間,就是搖頭晃腦背誦經典。然後才穿插煉字。這是非常科學的。
我們可以想一想,現在你能開口就能背誦出來的古典名句,是你多大上背誦過的?我的體會,小時候背過的東西,三四十年也不容易忘記。而成年以後記憶的東西,越來越遺忘的快。只剩下隻言片語。
特別指出的是,背誦不是要求理解。這是我們反對孩子學國學的最大誤區。我們只是要求孩子們背過,這些東西會伴隨他一生。
國學經典最大的特點不是別人告訴你該如何做,全憑我們在生活成長過程中的自己開悟。
如果叫我說,一年級才去背這兩個經典,可能還有點晚呢。
-
6 # 聽海晚風
我覺得《詩經》的很多篇章讓孩子讀讀背背還是不錯的,朗朗上口。孩子這個年齡正是記憶力好的時候,也是啟蒙的時候,象讀兒歌一樣讀讀詩經,會提升孩子對古詩文的興趣。等大一點理解力好了,一點就懂了。背起來也很容易。
回覆列表
記得小時候看電視,古裝片里老有那種一個教書先生手拿戒尺讓一群學生背書的鏡頭,如今我以為人父母,如果讓我來選,我覺得這是非常必要的
也許有人會說背那些有什麼用?考試又不考,那我建議那些人去看看道德經,詩經。即便已經成人,每次讀這些古聖先賢的經典依然會給我許多的觸動與感悟
也許有人會說小孩子都不懂文章什麼意思,背它有什麼用?從小就讓孩子們去接觸這些東西,潛移默化中其實已經給了他們欣賞的能力和做人做事的底線,在他們未來的生活裡這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有這諸多好處,背背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