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圳樂媽vlog
-
2 # 曉曉妤2020
其實這個現象還是蠻多的,有些大人也這樣,對外人總展現好的一面,彬彬有禮,對自己的父母卻是有氣就撒。主要原因可以說是心理和修養問題。
1、有這樣表現的人大多自卑,怯弱,缺乏安全感,對外人禮貌是害怕得罪別人,害怕別人對自己有不好的印象,
在意別人看法,缺乏自信。由於自卑怯弱,在外有什麼不順心的,只有發洩在家中,而對父母發洩是最安全的。因為他們很清楚,無論自己怎樣對父母發脾氣,父母都不會真正記恨,其實恰好卻傷害了最愛自己的人,嚴重了可能雙重人格就這樣產生了。根據弗洛伊德心理能量守恆原理,在外壓抑掉的不滿、氣憤必須釋放出來,其身心才會健康。所以,很多大人也都會有這樣的表現,知道對父母發脾氣不好,卻總是隨心所欲了,所以,當孩子有這樣的表現時,需要適當引導,以提升其自身修養。
2、孔子說,君子無憂無懼。只要仰不愧於天, 俯不怍於人,坦坦蕩蕩,何來怯弱自卑,何來不安全感?如何改變過於在意別人看法,內心自備怯弱?可以透過讀書來修煉,也可以透過生活來修煉。多推薦些傳統道德文化書給孩子,還有就是父母要言傳身教,為孩子做個榜樣。
總之,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很正常,可能仔細想想自己也這樣,慢慢的進行適當引導改變,孩子會更加優秀的!
-
3 # 博博愛
家長應多觀察,學習現代教育模式,尊重孩子,全方面瞭解孩子情況,先穩定自己情緒。
1.多觀察,學習現代教育模式
教育孩子不在是靠拳頭了,要改革,要充電。有了理念知識才能做好父母。
2.尊重的孩子
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儘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並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3.全方面瞭解孩子情況
可以到跟孩子的老師進行聯絡,看看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態度如何。
4.穩定情緒
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後,再去同孩子交流。
-
4 # 鬆鬆育兒知識
這孩子將來有出息啊!在別人面前懂事,說明他知道分寸,知道什麼場合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之前有一個朋友,她帶著自家的小侄子來串門,那孩子就一直坐著,就真是正襟危坐。我就拿東西給他玩,他也不動。然後我就逗逗他,捏捏他的小臉蛋。他也就是對我那種害羞的笑了笑,然後我朋友就說,他跟她在一起的時候都鬧翻天了,跟小猴子有的一拼,還說一但不合他心意就各種撒潑耍無賴。
我想只有跟父母或者親近的人才會這樣撒嬌,耍無賴吧。這也說明他會把情緒都表現出來,讓你接收到,他是處於什麼狀態。如果對著父母還一副正襟危坐,嚴肅的樣子,我估計他活的並沒有那麼舒心。若是對著父母也是很懂事的樣子,我覺得這就很值得注意下他了。
-
5 # 博睿迪
說孩子在別人面前裝懂事,在父母面前就不懂事了。這個情況裡面最核心的地方就是所謂的~懂事!
對於人際關係來說,懂事就是懂得行為與反饋的因果關係,避免因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反饋是負面的,這個叫懂事。因為,每個人都追求行為可以給自己帶來良好的感受。
這裡所表達的所謂懂事,更多的是家長主觀的定義。換句話說就是,我感覺啥叫懂事就是懂事。是家長的一種感覺,非理性的。
一,在別人面前懂事,可能的原因很多,一來說主要有這麼幾個:
1.孩子以前有過這樣的負面痛苦經驗,經過孩子自己的總結,形成了懂事的行為圖式。再次進入相似情境時,大腦中的圖式會自動應對。~自己經歷過。
2.孩子在生活中有觀察到別的孩子在這樣的情境中有過慘痛教訓,經總結產生的認知圖式。當孩子自己進入類似情境時,也會啟動圖式來應對。~自己觀察總結的
3.家長的告訴比如:去了大姨家,你不能鬧啊,不然打你。也會產生應對圖式。這是家長告訴的。
二,在家裡就不懂事的可能原因是:
1.家長溺愛:要啥給啥,要一個給兩個,孩子形成了這種只考慮自己的感受。
2.家長忽略。不管孩子的感受,不考慮孩子的訴求,漸漸的就會使孩子喪失存在感,感到不被關注。孩子就可能會產生行為偏差,來尋求關注。
3.家長和孩子的情感錯位。這種情況比較普遍,具體表現為:在行為上對孩子提要求,偏重能力的提升。在情感上有疏離,以友誼代替親情。造成孩子的認知產生偏差。
如此就行成了孩子在家裡和外面行為表現迥異的現象因果原因。當然,產生這樣的行為的因果關係的原因有很多,具體的情況,需要有更多的資訊才可以有初步的判斷。
以上,希望可以解除您心中的困惑!
-
6 # 老張同志1713141
感謝邀請:這說明孩子心裡是清楚知道是非對錯的,這樣做,無非是告訴家長,別總把我當孩子看待,我只是在你們面前撒嬌任性想多得到一些關心和愛,故意不講道理之類的舉動,只是為了引起你們的注意,多些關愛,多些鼓勵和讚美,少些批評。我不是不優秀不是比別人的孩子差,而是你們沒有用讚美別人孩子那樣發現自己孩子並不差還很棒。僅此而已。孩子還有一種分別心,知道外人並不會慣著自己,也不欠自己,必須客客氣氣。自己父母,是因為太瞭解和熟悉,知道自己無論怎樣父母都不會跟自己計較,都會原諒的。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多溝通,多交流,多理解,跟孩子成為朋友,而不是用家長的身份施壓。特別是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心裡萌生,平等,人權,尊重。這幾點家長能夠做到在要求孩子。必須是以其身正其風,讓孩子信服。孩子身上出現的所有問題,不是直觀的針對怎樣處理孩子,而是先從自身找原因,再針對性的跟孩子溝通一起解決,家長先表明態度,做出行動。跟孩子談談做真實的自己,不是人前人後兩個人,累壞了自己,惆悵了父母。人前本來很懂事的孩子值得父母驕傲,結果人後的舉動又拉低了好評的分,那不是真正的懂事。如果是父母哪裡做的不好,必須改正,如果不是,那就要認識自己對父母的態度。
-
7 # 家政指南
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這樣的,孩子有這樣的舉動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情,說明在他心裡是明白輕重的,正如我們成年人也是這樣,在家和家人說話做事兒都是比較隨意,甚至有時候不一定會顧忌家人的感受,但是在外面與人交往,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做到客客氣氣為先,如果我們作為家長都承認我們確實會這樣做,那麼我們也不要因此而大動干戈去責備孩子,只能再與孩子放鬆溝通時,聊聊你們在一起,相互說話做事給予對方的感受是什麼,有時候家長也有待思考及問問孩子,日常中我們與他們的溝通中,孩子的感受是什麼樣的,說不定我們很多方式也未必讓他們舒服,更有甚者是他們也在照搬我們的人際相處方式!
另外很多時候我們作為家長,其實在與孩子交流時,真的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出現,自然孩子領悟到後,很容易給出兩種反應:一種是你威嚴我害怕,我只能照聽照做;另一種就是,你這樣的樣子我會排斥,我就會逆反而行,哪怕我知道你說的有道理,但是我就會有意識地對著幹!其實這樣的方式,在好多孩子身上都表現的很深刻!
當然,出現這樣的情況,作為家長需要冷靜、客觀去處理,尤其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更不要試圖用大道理去說服他,這樣的方式永遠行不通,只有平等對話,在你找她們的問題時,請放下架子叫孩子們也客觀地評價我們!說不定家長就會更明白孩子出現這些狀況、家長不喜歡的行為是從何而起的!
回覆列表
一:和別人交流時,要用眼睛看著對方,等對方把話說完才能提出自己的想法
要提醒孩子認真聽別人說話,不要打斷別人說話。並且,需要用眼睛看著對方。不能東張西望。
這個小細節,其實很多大人都做不到。一旦孩子做到了,將會收益多多。
孩子們應該明白,打斷別人說話是很不禮貌的事情。如果換做自己,你會高興嗎?而且東張西望的毛病更不好。它會讓對方認為你沒有教養。
二,有錯誤就要道歉。但是不要強迫孩子做出不真誠的道歉
認識不到自己做錯了事情,是孩子的通病。這就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和教育。
要讓孩子懂得錯了必須道歉的理由。並且說明不道歉的後果。鼓勵孩子面對現實。
如果孩子一時不願意道歉,你可以代表孩子表達歉意。然後指出孩子的錯誤。告訴孩子做錯事真誠的道歉,並不會失去朋友。
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學會發自內心的愧疚,願意為自己的錯誤道歉。
三:和別人聚餐,離開餐桌時要說:我吃飽了,請大家(你們、叔叔阿姨)慢慢吃。
這句話表達了孩子對其他人的歉意。因為孩子要提前離開做自己的事情。爸爸媽媽們也要實行這樣給孩子做出榜樣。這實際上是個小儀式。這就意味著孩子在這個小儀式之後,可以離開餐桌自由玩耍。但是之前要認真吃飯,避免孩子邊吃邊玩。
四:學會尊重別人。不要把別人的不健全,掛在嘴上
父母要告訴孩子,不要對別人的相貌、病症、殘疾感到好奇,
更不要在對方面前天真的問些令人尷尬的問題。
要告訴孩子碰到這些問題時,可以在私下問父母。不能取笑有殘疾的人。那樣會傷害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