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食堂開講

    題主說宋朝是正朔是對的,但是題主搞錯了一點,遼國和金國也是正朔,正朔不只一個,和國土面積也沒關係。

    這是怎麼回事呢?得從正朔說起。

    一、何謂正朔。

    所謂正朔,正是正月的意思,為一年的第一月,朔是初一的意思,朔日就是每月初一。

    綜合起來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因此,正朔的原義就是某朝曆法的第一天。

    但是,在漢武帝之前,每個朝代的正朔並不是統一的。

    夏朝以寅月(一月)為歲首,夏朝的正朔就是一月初一;

    商朝以丑月(十二月)為歲首,商朝的正朔就是十二月初一;

    周朝以子月(十一月)為歲首,周朝的正朔就是十一月初一;

    秦朝亥月(十月)為歲首,秦朝的正朔就是十月初一;

    西漢在漢武帝之前,也是以十月為歲首。

    所以有人可能感到納悶。

    劉邦是在漢高帝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駕崩的。

    可是,他在漢高帝十二年十月的時候還活蹦亂跳的平定英布叛亂。

    同樣是高帝十二年,四月已經死了,怎麼十月還在打仗,難不成詐屍了?

    實際上,西漢那時候的歷法,同一年的十月,就是在同一年四月的前面,十月才是一年第一個月。

    而用現在的歷法算,漢高帝十二年十月在公元前196年,而他駕崩時候的四月是公元前195年。

    於是就出現了這種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情況。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在著名天文學家落下閎的建議下,改用太初曆,將原來以十月為歲首改為以一月為歲首。

    從此,歷朝歷代,都以一月為歲首,以一月初一為正朔,每個皇帝都沒有改過。

    哪怕是改朝換代了,每個開國皇帝也只是改國號,改年號。

    唯一例外的是武則天,這娘們絕對是史官天敵。

    唐睿宗載初元年(690年)九月九日,武則天登基稱帝,改國號周,改年號天授,這些都是常規操作。

    要命的是,武則天宣佈改曆法,以周朝的十一月為歲首,將正朔改回周朝的十一月初一日。

    也就是說,在690年,中國有兩個正月初一,一個是唐朝載初正月初一,一個是武周天授正月初一,老百姓因為武則天過了兩個新年。

    這可苦了史官們,曆法全亂套了。

    現在問題來了,為什麼,武則天要這麼費勁的改正朔,改曆法呢?

    《史記·曆書》明確記載:

    “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順承厥意。”

    新朝新氣象,中國古代每逢改朝換代,必改正朔,頒曆法,這就叫改朝必改朔。

    因為正朔、曆法就代表了受命於天的皇權,正朔代表一個王朝的合法性,是一個王朝的標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有用該王朝的正朔,才能代表該王朝對這片土地有合法的統治權。

    因此,奉正朔,成為服從該王朝的一個體現。

    比如,南唐的李璟、李煜父子就用後周、宋朝的正朔,以示臣服;

    宋高宗逃到南京的時候,也趕緊寫信給金華人道:

    “願用正朔,比於藩臣”。

    而在古代,正朔在中國古代天命理論,大一統思想,以及華夷之辨等古代思想理論的發展下影響下隨即產生、代表了另一個的政治概念——正統!

    二、何謂正統。

    正統,出自儒教聖經《春秋》一書,又稱法統、道統、禮儀之統,意思是以宗周為正,尊先王法五帝,為天下一統。

    《漢書》曰:

    “《春秋》法五始之要,在乎審己正統而已”

    而後,儒家道統與帝王之統,並行於世,形成了所謂的正統王朝。

    正統,最早的原義是“天統之正緒”,其實就是皇權天授的一個體現,是一個王朝合法性的體現。

    這也是一些古籍一直強調的觀點,

    比如《漢書·郊祀志》謂:“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

    《白虎通義·文質》雲:“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如夫成功,則天也”;“受命之君,天之所興,四方莫敢違”;

    董仲舒《春秋繁露·為人者天》道:

    “唯天子受命於天,天下受命於天子,一國則受命於君”

    ……

    那怎樣才算正統王朝呢?這是爭論不休的話題。秦、漢兩朝正統是沒有什麼爭議的。

    三國時期,蜀漢和曹魏時期、南北朝分裂時期、宋遼金對峙時期的正統之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爭吵。

    食堂就以歐陽修為例,說個古代最有名的正統觀。

    按歐陽修看法,夷狄,也就是少數民族,不能是正統;亂臣賊子,就是篡位的權臣和農民起義領袖,也不能算正統。

    實際上,他也就一說,後唐、後晉、後漢都少數民族,歐陽修承認他們是正統,趙匡胤也是權臣篡位,他也承認宋朝是正統。

    更搞的是,歐陽修總結宋以前的歷史,提出了“絕”的觀念:

    “故正統之序, 上自堯舜, 歷夏商周秦漢而絕, 晉得之而又絕, 隋唐得之而又絕。自堯舜以來, 三絕而復續。惟有絕而有續, 然後是非公, 予奪當, 而正統明。”

    他認為,堯、舜、夏、商、周、秦、漢,是正統,晉朝得了正統,卻又絕統了,隋唐得了正統,又絕了。

    這就是著名的正統“三繼三絕”論。

    可他又提出“進魏而統之”論,他認為三國時期,曹魏是正統。

    而後,東晉和北魏,歐陽修卻“今皆黜之”稱為絕統。

    歐陽修一會這樣,一會那樣,前後矛盾,完全不能自圓其說。

    但甭管怎麼爭,有個人,有個政權,在古代永遠都不會是正統。

    這個人叫王莽,這個政權叫新朝。

    王莽的皇帝之位從來都不被承認,新朝永遠都不能是正統,王莽就是亂臣賊子,篡逆之臣。

    古代就沒有一個讀書人敢說王莽是皇帝,新朝是正統。

    現在問題來了,王莽篡位不假,司馬昭、楊堅、李淵、趙匡胤就不是篡位了嗎?為什麼他們是正統,王莽就不是了呢?

    如果王莽的新朝也傳個幾代,會不會是正統呢?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那到底誰才是正統呢?

    三、何人正統。

    何人是正統,那就有得說了。

    王莽稱帝的時候,就覺得自己是正統;

    三國時期,蜀漢就認為自己是正統,諸葛亮說“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曹魏就是賊,蜀漢才是正統。

    曹魏一巴掌就拍過來了,我禪讓來的天下怎麼就不是正統?

    西晉對此表示:對,曹魏說得對,曹魏是正統。

    南北朝時期。南朝和北朝都自居正統,都認為對方不是玩意。

    到了南北朝後期,北周、北齊、南陳都認為自己是正統。

    最後唐朝拍板了,你們哥仨都是正統,北周、北齊、南陳三個正統。

    是不是正統很簡單,去看《二十四史》,《二十四史》裡那個政權的國君被稱為皇帝,哪個政權就是正統。

    因為《二十四史》是中國曆代官方認可的史書,代表官方說法,也是古代統治者給出的最終答案。

    《二十四史》裡,正統政權分別是:

    秦朝;

    漢朝(東漢、西漢);

    曹魏;

    晉朝(西晉,東晉);

    南朝:宋、齊、梁、陳;

    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隋朝;

    唐朝;

    五代(梁唐晉漢周);

    宋朝(北宋、南宋);

    遼朝;

    金朝;

    元朝;

    明朝(不包括南明);

    算上民國時期,將《清史稿》加入二十四史,成為二十五史,清朝也是正統王朝。

    結語

    從《二十四史》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宋朝、遼國、金國都是正統,三國的年號,曆法都是正朔。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是元朝人定的。

    元朝史官們在修史的時候,《宋史》、《遼史》、《金史》並列,哥仨都正統。

    此後,明朝和清朝也沒有改變這個觀點,那哥仨就都是正統。

    就這麼簡單,不用搞其他虛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寫刊首語?舉個例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