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謝謝您88888888

    問題的“合”是容積單位,一合是1升的十份一,10合等於1升,而壓歲錢是以元、角、分為單位,所以說單位不合適,但是若面對面這樣問是合適,用文字表達必須要在合字的前面加個錢字或元字,即:給多少錢合適或者給多少元合適,這是面對面問問題與用文字表達問問題的區別。因為面對面問問題時可用手勢、眼神、動作等方式就表達某種意思,而文字表達沒有這個功能。個人見解,供參考。

  • 2 # 吾黃者

    給長輩的壓歲錢!多和少是經濟條件,這還是次要的,對長輩孝心是主要的,包括語言貼心,行有相倍,冷暖之慰!我看就行了。當今的老年人,趕上了好時代!安全幸福獲得!滿腦子的感謝。

  • 3 # 葉公來幫忙

    “紅紙"為大,心意到了就行。

    說起壓歲錢,我馬上想起了小時候過年大人給我們發紅壓歲錢的情景。作為五十年代末出生的人,那時候由於農村窮,長輩給我的壓歲錢只有一塊甚至幾角錢,可卻是我一年中最盼望的時刻。因為一年到頭,只有在這個時候,我才能一次性收穫十幾塊錢。十幾塊錢,在六七十年代,這對於我來說可算是發財了。

    壓歲錢,又叫紅包、利是,在中國已經流行幾千年了,其本意是長輩給晚輩用來鎮邪驅惡、保佑新年吉祥的。所以壓歲錢不求數額有多大,紅紙為大,只要心意到了就行,用不刻意去攀比。隨著時間的推移,壓歲錢的味道變了,不但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表示對晚輩的喜愛與祝福; 晚輩也要給長輩敬老錢,表達對長輩的感恩和孝敬。而且壓歲錢的數額也一路攀升,少則一、兩百,多則數千元甚至上萬元。以我所生活的中部三線城市為例,10年前爺爺奶奶、叔叔大伯給晚輩壓歲錢有一兩百元就很可以了,現在至少要三四百元。至於晚輩給至親的長輩壓歲錢,比如兒子給父母或岳父岳母、孫子孫女給爺爺奶奶,三五百元已經出不了手,至少要一千元,多則數千元。弄得許多人望年興嘆,壓力山大。

    其實,壓歲錢嘛,無論是長輩給晚輩,還是晚輩給長輩,圖的是吉利、高興。如果經濟條件好,多給一點也無可厚非,要是條件不允許,意思到了就行,完全沒有必要去攀比。如果給個壓歲錢也要弄得壓力山大,就完全背離了古人驅邪惡、送吉祥、保平安的本意,弄得滿是銅臭味,反而沒有人情味了。

  • 4 # 海海147035523

    過春節,如何給長輩壓歲錢、給多少較合適?

    過春節,老人給未成年兒孫的壓歲錢、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50、60年代,大年初一清晨、早早起來、給父母親磕頭拜年,父母給5毛或一元錢,高興的了不得;

    以後,孩子們參加了工作、結婚生子,當爺爺奶奶的、過年給孫輩發壓歲錢,從開始的200元,直漲到現在的幾千元、甚至10000元不等;直到2018年,外孫女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再給她壓錢、外孫女怎麼也不要啦;

    從60歲過生日開始,兒子、姑娘、每年春節都要給我們發紅包、叫敬老錢,兒子與我們在一起生活、過年給5000元的購物錢;姑娘、女婿在廣州,每年提前匯5000元的大紅包;吃的水果、保健品,都是他們在外地網購的;

    現在的老年人、都有退休養老金,是用不著兒女的“大紅包”、可兒女的孝心,又不得不要;兒女給父母發紅包、孝敬錢的多少,一是要看老人有無養老金、是否需要;二是要看兒女的收入與承受能力;三是兒女的紅包、孝敬錢,都存放著、為以後孫輩結婚、買房攢積著;

  • 5 # 快樂的大姐姐

    過年給長輩錢不能叫壓歲錢喲;叫孝順錢更合適一些。過年小輩給長輩包一個紅包,是表達一下自己的孝心。至於給多給少,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和長輩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就好。長輩盼望過年,盼的是後輩子孫的陪伴,與有些一年都沒時間見面的後輩團聚,後輩給錢多少就是給一份心意。

    我本來說好今天去給老媽拜年的,可在昨天,大年初一早晨給老媽打電話拜年,得知老媽一個人在家,我就約上小妹去老媽家裡,把老媽推到公園,陪她曬太陽,我和小妹各給老媽包了幾百元錢的紅包;老媽都高興的合不攏嘴。

    據我老媽說,她今年春節收到了幾個兒女及孫子女、眾多外孫子女的紅包,有像我們一樣給幾百的,有上千的;老媽也不嫌棄,不管多少都高興的收下,並且還給曾孫們發了紅包。

  • 6 # 我是吳哥

    其實不管是壓歲錢也好,還是我們給長輩的錢也好。都是一個心意而已。不是說你給的錢越多就怎麼怎麼樣。壓歲錢,我覺得0~10歲的孩子呢,就給個100就行了,你不管給的再多,其實也是到父母手裡。10~18歲呢,因為孩子在一天天的長大,用錢的地方呢也是會越來越多,可以適當的加一點點100~300之間吧。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呢,還是不宜給得太多了。給家長的錢呢,其實也就是視你的工資而定。你工資高呢就是適當的多加點點。不過我一般也就是500~1000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亞馬遜怎麼上傳單個的產品和有變體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