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秋思范仲淹這首詞透過描寫邊塞秋天的景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個“異”字,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崇山峻嶺裡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特別是詞中的“長煙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邊塞,雖則經過了歷史長河的淘洗,但在古詩人的筆下,卻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跡
開頭一句“塞下秋來風景異”,首先點明地域是邊塞,季節是秋天.詞人特地用了一個“異”字,以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突出塞下秋景與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別描寫塞下秋景之“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在秋天,邊塞的大雁過早地向衡陽飛去,毫無稍事逗留之意.這實際上是寫塞下天氣極寒冷,與他的家鄉吳地(今江蘇吳縣)大不相同.“四面邊聲連角起”,風吼、馬嘶,同不斷起伏的號角聲混雜在一起,構成了塞下特異的聲音,這種“邊聲”當然也是中原所沒有的.“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坐落在崇山峻嶺間的孤城,當暮靄生成、夕陽西下時,便緊緊地關閉了城門,這裡當然和內地城市華燈初上時的景象迥然不同.這也點明瞭戰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詞人是在與中原地帶自己家鄉風景的對比中觀察身邊景物的特點的,所以很自然地發現了塞下風景的“異”處,並能有重點地把它們描繪出來.
詞人在下片集中抒發了身處邊塞的徵人之情.“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這是全詞的核心部分.詞人在這裡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徵人們的一種心理矛盾:他們思念相距萬里的家鄉,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後漢書·竇融列傳》中的典故,東漢時竇憲率兵打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范仲淹立志要打退進犯的外敵,確保西北邊境的安定,這種愛國、衛國的精神正是他雖然想家卻又不甘無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濁酒來排解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來寄託他對成就功業的嚮往.“羌管悠悠霜滿地”,這時已夜寒霜濃,又傳來了悠悠羌笛之聲,更加重了徵人的愁思.結句“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運將軍和征夫都難以入睡,因守邊辛苦,思念家鄉,將軍白了頭髮,征夫流下了眼淚.“將軍白髮征夫淚”是互文,白髮不單指將軍,士兵也久戍不歸,所謂“三軍盡衰老”;流淚的也不只是徵人,將軍也因有家難歸、功業難成而哀傷流淚.這裡的悲愴情調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於朝廷腐朽、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不平.
漁家傲秋思范仲淹這首詞透過描寫邊塞秋天的景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個“異”字,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崇山峻嶺裡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特別是詞中的“長煙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邊塞,雖則經過了歷史長河的淘洗,但在古詩人的筆下,卻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跡
開頭一句“塞下秋來風景異”,首先點明地域是邊塞,季節是秋天.詞人特地用了一個“異”字,以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突出塞下秋景與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別描寫塞下秋景之“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在秋天,邊塞的大雁過早地向衡陽飛去,毫無稍事逗留之意.這實際上是寫塞下天氣極寒冷,與他的家鄉吳地(今江蘇吳縣)大不相同.“四面邊聲連角起”,風吼、馬嘶,同不斷起伏的號角聲混雜在一起,構成了塞下特異的聲音,這種“邊聲”當然也是中原所沒有的.“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坐落在崇山峻嶺間的孤城,當暮靄生成、夕陽西下時,便緊緊地關閉了城門,這裡當然和內地城市華燈初上時的景象迥然不同.這也點明瞭戰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詞人是在與中原地帶自己家鄉風景的對比中觀察身邊景物的特點的,所以很自然地發現了塞下風景的“異”處,並能有重點地把它們描繪出來.
詞人在下片集中抒發了身處邊塞的徵人之情.“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這是全詞的核心部分.詞人在這裡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徵人們的一種心理矛盾:他們思念相距萬里的家鄉,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後漢書·竇融列傳》中的典故,東漢時竇憲率兵打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范仲淹立志要打退進犯的外敵,確保西北邊境的安定,這種愛國、衛國的精神正是他雖然想家卻又不甘無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濁酒來排解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來寄託他對成就功業的嚮往.“羌管悠悠霜滿地”,這時已夜寒霜濃,又傳來了悠悠羌笛之聲,更加重了徵人的愁思.結句“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運將軍和征夫都難以入睡,因守邊辛苦,思念家鄉,將軍白了頭髮,征夫流下了眼淚.“將軍白髮征夫淚”是互文,白髮不單指將軍,士兵也久戍不歸,所謂“三軍盡衰老”;流淚的也不只是徵人,將軍也因有家難歸、功業難成而哀傷流淚.這裡的悲愴情調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於朝廷腐朽、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