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彧蔚

    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去年珠海航展上那架蓋過殲20四機編隊的殲-10B向量驗證戰機?雖然時間已經過去多半年時間了,但是現在回想起來依然讓人熱血沸騰。畢竟一直以來中國在航空發動機上的短板是限制和制約中國先進戰機及其他先進武器發展的最大痛處,所以在珠海航展上一架裝備了中國自行研製的向量發動機的殲10B戰機能夠輕盈的在低空做各種超機動飛行表演的時候,全網刷屏了,到處是殲10B-TVC戰機的各種超機動飛行表演。那這架裝備了向量發動機的殲10B戰機和普通的殲10B戰機有什麼不同呢?是不是後期的殲10B戰機可以直接換裝向量發動機呢?首先說一下向量發動機的優勢在哪?眾所周知一直以來關於第五代隱身戰機的4S技術指標中就有一項是衡量戰機的超機動飛行的條件,超機動飛行對於戰機的貢獻是很大的,特別是進入五代隱身戰機行列之後,由於雙方戰機在雷達隱身技術上的進步,所以戰機發現敵機的距離會進一步縮小,到那個時候可能雙方隱身戰機之間又會迴歸到近距離格鬥時代,所以在這個時候就看誰的超機動飛行能力強了,畢竟更強的超機動飛行能力代表了戰機能夠以更短的時間將機頭指向敵機,繼而有更多的機會擊落敵機。所以一直以來超機動飛行能力是衡量一架戰機戰鬥力的指標之一,特別是進入隱身時代後,超機動飛行能力已經成為五代隱身戰機的技術指標之一。像中國一直以來在軍用戰機的發展上追趕著世界先進水準,經過幾十年航空人的發展和努力,中國在先進戰機的發展上已經基本追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特別是在航空電子技術上可以說是枝繁葉茂,從出口的梟龍戰機、中國自行裝備的殲10B/C、殲16戰機大量採用更先進的玻璃化座艙到中國最先進的殲20戰機各種雷達、紅外、座艙等電子裝置的應用都代表了中國在航電系統上的進步和努力。但是不管是外界還是中國自己都明白,相比世界先進戰機而言,中國的戰機一直以來在航空動力上落後於世界先進水準,所以一直以來中國航空產業也在不斷努力縮小於世界先進戰機之間的差距。比如像美國的F-22戰機最迷人的恐怕就是其具備二元向量推力的F119發動機了吧,而中國目前比較成熟的軍用大推力航空發動機就是渦扇-10B發動機了,當然該發動機中國自己也明白和世界先進發動機相比還有不少差距,但是有差距不代表不行不能用。所以在現階段渦扇10系列發動機已經開始大批次裝備中國產戰機的同時,中國航空人也沒有放棄繼續挖掘該發動機的潛力,所以去年珠海航展上的殲10B向量驗證機就是中國繼續挖掘渦扇10發動機潛力的一大表現, 那這架裝備了向量發動機的殲10B戰機和普通的殲10B戰機有什麼不同呢?首先最大的變化就是裝備了向量發動機的殲10B戰機在超機動飛行能力上又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雖然擁有鴨翼的殲10戰機本身就極具超機動飛行優勢,但是受限於空氣動力限制,像殲10B這種機身長寬比不大的戰機很難單純的依靠空氣舵來實現各種超機動飛行,所以在空氣動力已然無能為力的情況下,要想繼續增強殲10B戰機的超機動優勢就只能選擇為其換裝具備向量推力的渦扇發動機了。而換裝具備向量推力的渦扇發動機可不是簡單的直接換裝就行了,除了物理尺寸要合適外,向量推力噴口還要能夠與飛控系統結合在一起才行。簡單來說比如戰機在進行眼鏡蛇超機動飛行的時候,飛行員迅速拉桿後,首先是鴨翼和機翼後緣襟翼動作讓戰機機頭迅速後仰,但是因為戰機後仰角度過大很可能會造成戰機失速或者仰角受到限制下不能達到眼鏡蛇超機動飛行所需要的仰角時,這個時候向量發動機噴口就可以繼續透過飛控系統的精準控制操縱戰機的仰角繼續增大,並且在整個眼鏡蛇超機動中控制戰機的機身姿態保持在可控範圍內,所以對於換裝了向量發動機的戰機最大的難點就是將向量噴口控制和戰機自身的飛控系統結合在一起,而這個結合過程中最大的難點就是要透過大量的飛行試驗來確定戰機在不同姿態下,向量噴口的偏轉角度以及戰機推力的大小,所以裝備向量發動機的戰機最大的難點就是飛控系統和向量噴口的有機結合了,因為只有透過大量的飛行試驗才能找到戰機在不同姿態下向量噴口最佳的偏轉角度和這個時候發動機推力的不同變化。總結一下就是裝備了向量發動機的殲10B相比沒有向量噴口的殲10B戰機最大的優勢在於其自身的超機動飛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超機動飛行能力又是戰機提升自身戰鬥力的有利保障,對於戰機空戰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而且從殲10這種單發戰機作為向量發動機的技術驗證機就可以看出中國在向量噴口設計上的起點和自信心有多高,因為向量噴口設計不佳的話機毀人亡的機率很大,所以像美俄兩國在向量噴口研發的時候都是用雙發戰機作為試驗機的,這樣可以保證戰機萬一失去動力時不至於機毀人亡。而且透過殲10B TVC戰機的技術驗證,也為未來中國的殲20戰機換裝向量發動機提供了寶貴的技術資料和飛控試驗經驗,當然既然一開始選擇了殲10戰機作為向量驗證原型機,那未來批次的殲10戰機後續型號,肯定也會換裝具備更強超機動飛行能力的向量發動機來提升自身空戰實力的。

  • 2 # 五嶽掩赤城

    依靠飛火推一體化的飛控系統自動控制

    作為中國第一款三維向量技術驗證機,編號為1034號的殲-10B在2018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進行精彩的公開飛行表演,成為世界上首架進行公開表演的單釋出局軸對稱向量推力的戰機。

    實際上其他國家搞向量技術,普遍是在雙發戰鬥機上進行試驗,原因就在於雙發安全係數高,單發戰鬥機搞這種動力方面研究風險很大,出問題就要墜機。比如美國上世紀80-90年代在F/A-18戰鬥機上搞得F/A-18HATV,在F-15上高的F-15S/MATV和F-15 Active等,以及俄羅斯在老蘇-35上搞的711號蘇-37驗證機。而雙方實際生產的向量技術戰鬥機F-22、蘇-30MKI、蘇-35BM等也都是雙發戰鬥機。不知道還有沒有老軍迷記得當年711號的蘇-37向量驗證機

    我們也不是沒有雙發戰鬥機,老爺點的有殲轟-7A飛豹、殲-8“蔡國慶”,以及完成中國產化的殲-11B等。但是卻選擇單發戰鬥機的殲-10,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殲-10的飛控系統比較先進,而且完全自主獨立開發編寫,其可靠性和先進性是中國現役戰鬥機裡最好的。

    1979年的F-16開始,戰鬥機開始使用線傳飛控技術,將飛行員對操作杆的操控分解為電訊號,機載計算機再由此來調控各氣動控制面進行響應。而從F-16C/D開始,飛控由模擬訊號轉化為數字訊號,對所有操控動作進行數字量化,飛行員做出動作後,機載計算機根據飛控軟體預設的程式和演算法,分解為具體數字指令下達給各控制面,襟翼怎麼轉,副翼怎麼轉,尾翼怎麼轉等等,飛行員不需要自己一個個操縱。同樣,向量噴管具體操作也是如此,讓飛行員自己操作是不可能的事情,太麻煩太危險,是由戰機的飛控系統進行自動控制,而數字飛控。殲-10B的TVC向量噴管特寫,他是採用AVEN向量噴管技術,並且在尖端加了個調整整流作用的“龍指”

    而這方面恰恰是成洛馬做的最出色的地方,完全有資格說達到世界頂尖水平。殲-10A一開始就是採用數字電傳飛控系統,也是中國第一款應用數字電傳飛控的戰鬥機。同時成洛馬編寫的飛控安全性和可靠性非常出色,殲-10以及JF-17梟龍在試飛過程中都沒有發生一起墜毀事故,裝備部隊十幾年來也沒有發生因飛控系統故障導致的墜毀事故。殲-20的氣動控制面和渦流走向複雜的讓人頭皮發麻,飛控水平差一點點都根本搞不出來。

    相比較下沈霍伊和西安飛控所就要出來捱打了,自己給蘇-27系列編寫數字飛控系統殲-11BS、殲-15A上都出現過因飛控導致墜毀事故。至於JH-7A飛豹各種事故不斷,印度三哥都可以嘲笑我們了。所以在殲-10上試驗TVC向量技術相反是我們目前最安全,最可靠的選擇,因為這需要在飛控上進行相對應改進,而其他戰機本身飛控上相反不怎麼讓人信服。

    還需要說明的是,殲-10B戰機還是中國第一款完成飛(控)火(控)推(力控制)一體化設計的戰鬥機。這需要在戰鬥機設計階段,這需要飛控、火控已經發動機控制技術都要完成數字化全權控制,並且三個系統在飛機設計時就高度交聯,可以無縫對接。例如俄羅斯沒有飛火推交聯的蘇-30MKI,從飛控系統做出向量決定,到發動機控制系統完成編譯,再到向量系統液壓動作筒完成全部調整,需要0.5-1秒的響應時間,這在空戰中就是巨大的“延遲”。而完成飛火推一體化系統後的蘇-35BM,飛控系統認為可能需要啟動TVC向量時,就會提前讓發動機控制系統先完成準備,整個響應時間可以縮短到0.1秒,所以殲-10B在航展飛行表演過程中,整個TVC系統響應非常及時,整體表演可以“一氣呵成”。

    這方面除了感謝成洛馬外,還需要感謝太行B發動機。殲-10B和殲-20原型機都是使用俄羅斯的99M1(AL-31FM1)發動機的КРД-99Ц數字控制系統,勉強實現飛火推一體化設計。在劉永泉總師及其帶領的團隊,經過十數年努力,終於解決太行發動機的“心臟病”問題,推力增加到14~14.5噸,並且完成FADEC(全權數字化控制)改造,這終於可以讓殲-10裝上TVC向量噴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迷你世界珍木樹苗怎麼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