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言論
-
2 # 師叔依舊
推薦書籍:
1.《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2.《水滸傳》。
3.《西遊記》。
4.《魯濱孫漂流記》。
5.《三毛流浪記》。
6.《孫子兵法》。
7.《培養陽剛之氣》。
8.《人性的弱點》。
9.《易經》。
10.《伊索寓言》。
對號入座:
①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會告訴你,一個人在艱難困苦中是如何戰勝自己才能創造奇蹟的。
②水滸傳中個個身懷絕技,行事果斷。
④魯濱孫漂流記中遇險而求生,一個人如果沒有頑強的意志力和強烈的求生慾望始終會被拋棄。
⑤三毛在流浪記中經歷了人間冷酷無情的摧殘與踐踏,而優柔寡斷正是任人宰割的最好時機。
⑥孫子兵法雲: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任何事沒有高遠的目標,都很難做成,然優柔寡斷亦是阻礙思維的一種模式。
⑦培養陽剛之氣,書中提到如何正確認識陽剛之氣,氣從何而來。
⑨易經博大精深,奧妙無比。然君子自當自強不息,優柔寡斷之人皆可從中參悟。
⑩伊索寓言中總結了人們生活以往的經驗,教人處世之道和處世哲理,值得一品。
21.優柔寡斷之人行事多遲緩,臨大事而不知所措,不知輕重取捨,容易錯過最佳時機。
23.書中給的是理論,優柔寡斷應該結合實際,實踐到現實生活中。
24.應適當遠行,獨處於市井之內;遊歷山川,多交於人際。
25.尋高手於民間,博弈於戰棋之中,領悟人生如棋,落子無悔。棋盤之內,猶如戰場,舉子不定,優柔寡斷便會一步走錯而斷送萬軍。
-
3 # 館君
如果說“優柔寡斷”是一種病,那治療這種病最好的大夫應該就是他——曾國藩。
所以,我推薦這本書:張宏傑寫的《曾國藩傳》。
這本書著重講述了曾國藩從一個有諸多缺陷、出身於底層農村家庭的孩子,最終成長為中國最後一個“儒家聖人”的個人成長經歷。
可以說,“曾大夫”身體力行開出的藥方,基本都在這本書裡。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優柔寡斷”這種病,有哪些症狀和病因:
一、目標不明確二、做事習慣走捷徑三、意志不堅定當確定下一個方向,開始上路後,一旦路上遇到了一點挫折,心裡就會打鼓:是不是我當初的決定做錯了?要是我選擇了另一條路會不會更好走?於是退回原點,重新起步,前功盡棄。
好了,找到了症狀和病因,就要對症下藥了。那“曾大夫”開出了哪些藥方呢?
我們可以從《曾國藩傳》中的曾國藩早期經歷得到答案。
藥方一:要有明確的目標在曾國藩前27年的生命中,他的人生目標十分明確,就是一個:考科舉。
不要覺得當個讀書人、立志考取功名在封建社會是理所當然。在曾國藩身上,能定下這個目標,十分不容易。
因為老曾家從來就沒有過讀書做官的人,連個秀才也沒有。
根據老曾家的家譜,從南宋開始,一直到清朝,五百年間老曾家幾十代人一直是普通的農民。曾國藩的父親讀過書,但科舉考了30年還沒有考上秀才。
所以比起讀書,曾國藩更大機率地選擇是繼續當一個農民。
但曾國藩從小立下的志向很明確,就是要讀書做官。他也算爭氣,8歲開始讀書,27歲考上進士,進京做官。
但到了京城後,曾國藩就開始迷茫了。因為失去了目標,不知道該做什麼。
他到北京後的第一份工作,是翰林院檢討,是個閒職,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自由活動。
曾國藩出身湖南農村,哪見過京城的大場面,於是今天找人下棋,明天去聽講座,一會翻翻經書,一會又讀讀理學,甚至還經常跑去南菜市口看殺頭。
這段時間,他開始優柔寡斷,一時間不確定自己到底要幹什麼。以至於經常在日記中記下:今天又荒廢了一天。
他開始反思自己,反思的成果,就是給自己定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是:做聖人。
為此,他給自己定下12條“軍規”,例如:天亮前必須起床、和人聊天后要記筆記、每天要靜坐一小時、練字半小時、晚上不出門……
有了目標, 行動就會更有方向。
有一次,朋友母親過生日,他前去拜壽,本想著吃了中午飯就走,結果朋友突然提議要和他下棋,他也一時棋癮大發,十分糾結要不要留下。
但是經過思想鬥爭,他還是決定離開,因為前一天定下的任務,是今天下午要讀書。
確定目標,明確自己要做什麼,在選擇時就不會猶豫,這是曾國藩為“優柔寡斷”開出的第一個“藥方”。
藥方二:做事用“笨辦法”從少年讀書起,曾國藩就一直用“笨辦法”做事,但不是曾國藩不想取巧,而是他真的很笨。
一篇文章,別的同學一會功夫就能背完,他卻要背到天亮。他13歲第一次考科舉,直到22歲,考了9年才考上一個秀才。
他自己也承認,記憶力、看書速度和寫文章的靈性,他要遠遠落後於同齡同學。
但他沒有嘗試各種“花招”,而是堅持一條道走到黑,用最笨的方法來積累自己——死記硬背。
事實也證明,他的“笨辦法”為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21歲那年考試失利後,曾國藩回家拿自己的卷子和別人的卷子做比較,尋找自己的不足,一下子悟出了考試的訣竅。
結果一發不可收拾,第二年就考上了秀才,第三年就考上了舉人,僅僅又過了四年,就考上了進士。
考上進士那年,他週歲27,而清朝中進士的平均年齡是週歲37。可以說,他的“笨辦法”幫他超過了當代人10年。
在考上進士、進京做官後,曾國藩懵了,他發現自己跟同輩人的差距實在太大。
因為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湖南農村,所以沒見過什麼世面,讀的書也只是“應試課本”。京城人才濟濟,其他人在聊什麼,他根本不懂,連話都插不進。
面對這麼大的差距,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想辦法彌補。彌補的辦法,是給自己定下每天的計劃,嚴格執行。
然而這些計劃,在今天人看起來實在是太“樸素”了,翻譯成白話基本都是這樣的:
用楷書寫日記1篇、讀歷史書10頁、讀經書10頁、寫詩1首、寫談話感想1篇、練字半小時……這時的曾國藩已經是進士“學歷”了,根據後來學者的統計,在清朝平均每二百萬個人中才有一個進士。
在成為“人中龍鳳”後,曾國藩還繼續在用“笨”辦法提升自己。
事後證明,他的辦法確實有效,37歲就做到了二品官,創下了清朝最快的升遷記錄。
當因為找不到最佳的捷徑而猶豫不決時,就用最笨的方法,而往往最笨的方法可能就是最有效的方法。這是曾國藩為“優柔寡斷”開出的第二個“藥方”。
第三,意志堅定,絕不半途而廢前面提到,曾國藩考秀才考了9年,考上時已經22歲了,這個年紀在當時已經是娶妻生子的年紀了。
而他身邊的同學,當時大部分都考上了秀才,甚至有的考上了舉人,只有他還在原地踏步。
他當時的處境,就好比在現代社會,周圍朋友都已經大學畢業、結婚成家了,而自己卻連高中都還沒有考上。
能頂住這份壓力繼續苦讀下去,可見曾國藩的意志有多麼地堅定。
他的意志堅定,還體現對自己的要求上。
他在給自己定下的“12條軍規”中,有一條是:讀書不二。
也就是說,一本書不讀完,絕對不碰第二本。
他把對自己的要求寫在日記裡,每天交給朋友們看,讓朋友們監督自己,決不能半途而廢。
要求自己做事有始有終,既然開始了,就一定要給出一個交代。這是曾國藩為“優柔寡斷”開出的第三個“藥方”。
我覺得,不光是“優柔寡斷”,如果你覺得自己還有其他的缺點,想要改變自己,都值得讀讀這本《曾國藩傳》。
在自我革新方面,曾國藩是一個絕佳的榜樣。
他起點極低,年輕時缺點無數(笨、喜歡炫耀、口無遮攔、愛湊熱鬧、揮霍時間、好色…),但最終透過自我管理,取得了極高的成就,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古人追求的“立功、立德、立言”的最高人生標準。
而這本《曾國藩傳》的主線,就是在探尋曾國藩究竟用了什麼方法,實現了不可思議的進步。
希望這本《曾國藩傳》能在你的進步之旅中,為你提供些許幫助。
回覆列表
可以看點比較man一點,充滿血性的書籍和電影。比如《狼道》,還有一些勵志,充滿鬥志的電影比如《肖申克的救贖》,《當幸福來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