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生寒芒
-
2 # 遼海醉仙
詩與文章的不同在於詩是韻文,寫詩必須有韻,包括新詩也是這樣的。無韻不成詩!這是關鍵的。
這個問題我在三年前就提出這個問題,但人微言輕,發了多次也沒起到相關的作用。我始終認為,在新詩的形式規範上,毛主席在1957年成立《詩刋》雜誌社時,與該社主編臧克家通訊時做了充分說明,毛主席在信中這樣寫到,”新詩應該精煉,大體整齊,押大致相同的韻。”我認為這是毛主席給出了新詩規範形式,對當時新詩的發展與普及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並對1957年至1980年前期間的《詩刋》發展予以明確的規範。
八十年代以來,北大幾個學生與北京社會垃圾詩人抄襲臺灣出現的朦朧詩,並作為自己的發明創造在社會上散佈,並得到當時詩人顧工(顧誠的父親,時任總後政治部文創人員)大力支援,使之到處漫延。當時的《詩刋》社的主編是李瑛,也給予了積極支援,導致當時媒體非朦朧詩不予刋登發表的地步。但是經過這些年來中國詩壇的經歷,充分證明大陸朦朧詩的出現與漫延對中國詩壇的危害極其嚴重,尤其是該流派提倡寫晦澀難懂悲哀抑鬱的詩句和形式,導致許多朦朧詩人患抑鬱症,甚至有些詩人走向自殺,於是乎朦朧詩不被民眾歡迎,加之朦朧詩始創人分崩離析,且顧誠海子等自殺,北島逃離去美國(據說現在住香港不敢回京),使得寫朦朧詩變為少數,據楊煉創辦的朦朧詩群介紹全國寫朦朧詩不足500人,絕大多數詩人認定朦朧詩是一種邪詩而受抵制和揭露!
這幾年來我在揭露批判朦朧邪詩做了一些事。因此在宣傳規範新詩形式上做的不夠,我曾以為毛主席當年的“新詩應該精煉,大體整齊,押大致相同的韻。”應該給予尊重和執行,而“蕭聲悠悠”在寫《新詩呼喚形式規範》一文時,可能沒看到毛主席這段話,看到了就不會寫如此長文,卻寫不到點子上。現在需要的是加大對毛主席的”新詩應該精煉,大體整齊,押大致相同的韻”宣傳力度,貫徹力度,實施力度。讓更多的詩人知道,並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劃時代作品來。
-
3 # 妞妞語絲
應邀答題。詩不同於文章,這個表達概念不準確,標準的表達應該是“文學為什麼不同於文章”,因為文學中包括了詩歌。凡是用文字記錄下來的語言,都可以成為文章。
文章與文學最大的不同,是思維方式不同,寫文章的思維方式是邏輯思維方式,寫出來的文章要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合符邏輯,比如論文要求論理、論證、論據缺一不可。
而文學的思維方式是“形象思維”,寫動感十足的事物,比如“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動感十足,形象鮮明,分辯不出這是古詩還是現代詩,寫個性鮮明的人物,比如魯迅筆下阿Q,祥林嫂,閏土……
現代詩與文章有什麼不同?最大的區別就是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不同,有人筆耕一輩子,投稿一輩子,但發表的作品等於零,仔細去看看,他寫出的詩歌是名詞和形容詞的堆砌,他寫小說,使用的語句是人物評論語句,就是不會形象思維的描寫刻畫人物,寫散文看到的僅僅是對事物的陳述,就是不會形象思維的描寫事物……
比如寫一個人長得很胖,文章是這樣寫:身高165釐米,體重200公斤,超重肥胖……但是文學則不能這樣寫,必須描寫:一股一股的肉肉從衣服的領口上膨脹出來……前者是文章直接寫胖,後者是文學不能出現胖的字句,必須透過描寫讓讀者展開“形象思維”,去聯想胖的模樣。
-
4 # 老劉
現代詩與文章有著很大的不同:現代詩雖然不象古體詩那樣嚴格講究格律和平仄關係,但是一定的押韻還是需要的,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否則就不能言其詩了。而文章則要求要有較強的邏輯性,開筆新穎,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精煉簡潔,收筆明瞭。
詩是有感而發,文章是順理成章;詩是爛漫情懷,文章是理性思維;詩是以情動人,文章是以理服人;詩是心靈的呼喚,文章是情感的湧動;詩是熱情似火,文章是抑揚頓挫;詩是直白的表達,文章是含蓄的直白;詩是風趣無比,文章是魅力無窮。
-
5 # 老李010109
詩詞歌賦文章出,必需百倍下功夫。
精文妙語存心內,琴棋書畫隨口出。
山川美景收眼底,世態炎涼納自如。
世間萬物尋覓遍,筆下詩章隨便呼。
兩眼遍觀千秋史,一棵紅心將路鋪。
忠誠仁義為根本,懲奸除惡不迷糊。
敢用鐵肩擔道義,兩手輕把貧弱扶。
業精於勤常動筆,莫圖名利是坦途。
-
6 # 唯吾獨冠
文章是以寫實為準,文章不能有半點的不實,文是述事的,事就是實,不實你報道的文是假的,誇張的,受遣責的,。詩應該是與詩有點滴對立的不同作品。詩可以誇張,可以揮逆向的筆峰,亂寫一通有詩行,哈哈,淺淺就是亂寫的那個,主吧!感覺詩就是筆者拿起筆,辦不到的事情也不費吹灰之力能辦得到的,就是誇張的不離譜才算是有高意境的詩呢?,,應該是吧!我們偉人的傑作,。敢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多麼的氣魄宏魂。比如說,俺想寫首詩,,,今晚我累了,明早我把太陽偷回家,,,哈哈哈,我好大的膽呀!你還讓不讓人類生存了,。這可能就是詩框裡的誇張所在吧?別笑話俺,我愛胡說。
-
7 # 使用者墨聲
現在有人寫自由體詩,連標點符號都不用,有的是平常俗語,如果加上符號橫著寫,就是短話聊天或小故事。自由體詩是不是能自由到,光寫每句頭尾兩個字,中間自由省略。是誰原創的自由體詩,是這樣的風采,想怎麼來,詩就會自由來。一年級小學生寫的作文,那是好詩,他們還有逗點句號嗎。哈哈哈哈哈哈,文化化到了自由市場。
-
8 # 半坡222
今天的現代詩就是文章的知識框架結構,沒有屬於詩歌的音韻特徵構建,單憑文辭的修辭方法和手段,就是文章的特性,構成不了詩字的言十寺,如果這種看文辭,看片語義項修辭來認定詩的話,那甲骨文中所有能完整解讀義項的解骨片的甲骨文,全部都是詩!在甲骨文的語法研究中,按照西方拼音文字的有關語法動賓補的語序,甲骨文竟然是六種可能有的語序都存在,甲骨文語法歷害!現代漢語根本沒得比,問題是甲骨文的文字音韻模式沒辦法標列,沒有討論平臺和知識框架的構建,西方學者定義為沉澱文字,但按照現代詩的標準則不一樣了,現代詩也是不用音韻模式,只用義項語法修辭,是用來看的,那甲骨文也符合現代詩標準,甲骨文中能完全解讀義項的文辭也是詩!能否這樣解讀理教??
-
9 # 劉傳忠
詩歌與散文的區別在於韻律。如果不講韻律,就成了分行散文,現在又稱回車鍵。除韻律之外,還要有意境、跳躍性、含蓄性、哲理性。雖然一些現代詩不講究韻律,但要有意境、跳躍性、含蓄性、哲理性,什麼卻沒有,只能算分行散文。詩歌與散文的構思不同,詩歌作寫要有靈感、靈氣,語言更加凝鍊。不能拖泥帶水。詩歌構思往往在一念之間。詩歌又稱為文學CROWN上的明珠、文學中的文學。寫散文有文字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層次分明,內容、生動豐富即可。當然,散文有
廣義狹義之分。廣義散文涵蓋了書信,通告、日記等等。狹義散文包括小說、故事、書評、影評等等。我們常說的散文多指文學體裁散文。
-
10 # 菜園子mua
詩歌的文字需要具備一定的美感,並且字數不能太長。有點類似於歌詞,我們可以朗朗上口,並且使人感受詩歌傳達的喜怒哀樂,被詩感染。
那麼詩歌就是用最簡練的文字,一針見血地傳達感情和思想。需要有一定的押韻,韻律。就像音樂一樣優美,或者有節奏韻律。
現代詩,也應該具備文字精練優美,即使樸實的文字,也能傳達觸碰靈魂的思想和感情。即能轟轟烈烈驚豔我們,也能像涓涓細流一樣溫暖人心,治癒情感。
優美和富有哲理和故事的詩歌,是可以讓我們得到教育,思想得到昇華。讓我們在摸爬滾打中,互相取暖,互相安慰,互相鼓勵。
而文章,對於文字的要求就沒有那麼高了,它只需要完整敘述一件事情,告訴我們故事的整個發展,說明一些事情的重要性就可以。
當然也有可以是語言特別優美的散文,讓讀者讀後學到一些東西。
現代詩不代表就是寫流水賬日記,直接把文章加回車鍵分割,就當作詩歌了。這是多敷衍讀者。詩歌的文字要有美感,簡單,膾炙人口。
-
11 # 春歌嘹亮
現代詩歌與文章的不同點就是,不要標點符號,然後將通俗的句子在作者認為合適的地方用回車鍵斷句、換行,不入門的詠山詠水詠風物,高手和有頭銜的“反樸歸真”寫屎尿。僅此而已!
-
12 # 鄉下人1個
而在這次參與討論中,被自詡為詩人詩家的人們斥之為“不懂”或“傻B”,個人認為詩人詩家們錯了。因為今天,文藝也是應為人民大眾服務的,詩儘管是文藝的明珠,也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人民大眾也能參與評論詩歌,實在是件大好事,詩與文章已經不應當只在象牙塔裡孤芳自賞,更不能用“汙泥濁水”褻瀆人民的藝術殿堂了。
文章和詩的區別,應該是清水與醇酒的區別。文章大多為實用,如水,是生命的源泉,不可或缺。因為需求量大,所以清水多,以利去汙與健康,如有好文,妙文,則是清泉,礦泉水,對人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且有甘甜等享受。詩應當是酒,不似水的單純,即使同樣飲用,也不是主要為解渴。所以詩必須有味,有韻味,且能回味,乃至無窮。寫詩讀詩,主要為傳遞享受美,獲得薰陶和靈魂的昇華!
現代詩,那怕形如白話,狀同散文,也必須有味,有韻味,能回味,以至無窮。否則不能稱為現代詩。標新立異可以,然決不可自甘墮落,自甘下流!
不會寫詩,缺乏詩才,可以先從寫文始,散文寫好了,被稱為散文詩,與詩近了,努力下去,也會有好詩產生。淺淺讀的是中文系,現在詩寫成爛詩,應當先從寫文開始,不要急功近利,虛心接受批評,砥礪奮進,還是可以成為詩人的。
從文亦如做人,先要成為人,再進一步,成為好人,成為詩人,成為偉人也可以。
-
13 # zhangxy3239
詩應當壓韻,可以入歌。從詩經開始,直到現代詩,都應當遵循這個規則。詩不同於散文。不能將散文,按一下回車鍵,就變成詩。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可以簡化成詩歌和散文的區別一、詩歌和散文的區別就在於韻律
俗話說“不強行講求押韻的文章都是散文”剩下的,自然就是詩歌,詩歌在中國的淵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在古代只有詩歌和散文兩大文體,然後小說和戲劇是從散文裡面劃分出去的。
當然,傳統詩歌和散文區別很明顯,因為格韻要求比較嚴,而到了新詩,就有一些模糊了。新詩剛出現不久,就有人攻擊新詩沒有韻律,我們的問題是,新詩有韻律嗎?和古典詩歌相比,白話新詩的韻律有何變化?胡適曾經說過:“詩的音節全靠兩個重要分子: 一是語氣的自然節奏,二是每句內部所用字的自然和諧。至於句末的韻腳,句中的平仄,都是不重要的事。”
也就是說,新詩的韻律是內含的,藏在內容裡,讀起來讓人賞心悅目,感到舒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語言的節奏,這裡我們節選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加以說明——
再別康橋
[ 現代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
這首家喻戶曉的新詩我們細細讀來沁人心脾,朗朗上口。節奏由緩而升,一波三折,起伏跌宕,看似舒緩卻讓人情緒多變。隨後收尾陡然回收呼應開頭,將情緒平復,節奏隨之落下。
二、詩歌的語言在於構造世界,文章在於解釋世界法國早期象徵主義詩人阿爾蒂爾.蘭波(Arthur Rimbaud)的詩學就帶有某種神秘主義的特徵,“通靈人”的稱號指向的是人心深處的最神秘的部分。當然,人類的所謂神秘體驗也是十分豐富複雜的。大到整個宇宙的存在、星球的存在,小到個人、動物甚至微生物的存在,這些生命現象本身及其存在的終極意義都具有某種神秘性。恰恰是詩歌,能夠與人的最神秘的那一部分體驗契合, 成為這種體驗的呈現與構造。
而韻律其實就是一種具有神秘意味的體驗。任何生命的存在都是有節奏的。人自己有呼吸有脈搏,這就是韻律;作為人生命的更小的組成部分,構成肌體的細胞乃至更微觀的原子、電子等也都是有其運動節奏的。往大說,整個地球也是如此,地球表面的大海潮汐有規律、有節奏,地球圍繞太陽的執行也有規律、有節奏。
而散文(文章)則是人與世界的對話,以及思考。我們領域世界,隨之用最自由的語言去表達我們對世界的看法,無論是這一草一木,山川湖海,還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我們解構這一切,不加修飾地純自然敘述,縱然有藝術的成分新增,也只是輔以說明真實的存在。有時候我們追求散文的大境界寫作,並非要得出一定的道理才叫文章,文,不一定非要載道。但會載情與思,與悟,與感,與視聽……
我們解釋世界,也包括由詩歌構造的一切。這就是散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