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3

      同曲異景,虛實對照——讀白樸《天淨沙·秋》

      【越調】 天淨沙

      秋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白樸(1226—約1306),元代散曲作家、詞人,“元曲四大家”之一。他是燠州(現在山西省河曲縣人),出生於金末一個官僚家庭,在年幼時遭遇金亡變故,與父母失散,隨父母好友著名詩人元好問流亡山東,得到元好問的培育。長大後,拒絕仕元,遷居金陵(現在南京市),過上隱居生活,縱情山水,以詩酒為樂。在這支秋景曲中,作者描繪了兩幅圖畫,色彩明暗對比鮮明,虛實對照,情從景出。

      第一幅是前二句所描繪的。作者擷取了六種自然景物:村、日、霞、煙、樹、鴉,再用孤、落、殘、輕、老、寒等六個感情色彩一致的詞加以點染。六個意象並置在一起,使得整幅畫面籠罩著一派蕭瑟的氣氛,令人感到濃濃的秋意,照應了題目“秋”。“落日殘霞”不僅點明瞭是傍晚時分,更傳遞出一種“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無奈惆悵之感。孤零零的小村莊,樹木枯老,烏鴉出沒,一點生氣都沒有,又繚繞著飄渺迷濛的“輕煙”,這樣的畫面使人不由得會產生一種淒涼、撲朔迷離的情思。在這裡,作者正是運用了寫實的手法,描繪出一幅暗淡、蕭瑟、冷清的遲暮秋景圖。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如此的蕭瑟、冷清,看那“一點飛鴻影下”的景象,“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這幅畫面色彩斑斕,鮮豔明麗,充滿著勃勃的生機,與前一幅畫面在環境氣氛上,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同樣是秋天之景,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反差?作者到底是想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呢?光比較這兩幅畫面是找不到明確的答案的,如果聯絡白樸不願在元朝做官的態度,答案就不難明白了。畫面中的“一點飛鴻”,與李白的《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二》其一:“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同歸無早晚,潁水有清原。”中的“飛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白樸不願在朝廷中謀職,卻希望自己像一隻展翅高飛的鴻雁,飛離那種蕭瑟、冷清、沒有生氣的地方,尋找到自己感到滿意,有生機的樂土。因此“影下”的這片“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之地,我們可以理解為是作者的歸隱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調開朗平和,沒有一點消極之感,表現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熱愛之情,應屬於虛寫。在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跡地把“心中之景”與當時真實的環境放在一起,產生強烈的對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愛憎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詠山茶花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