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之索

    古典詩歌是文學藝術的瑰寶,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祖國語言的精華。閱讀古詩不但可以讓我們認識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在考試中,如何快速和準確地鑑賞詩歌是考生做題的關鍵。掌握古典詩歌的方法,就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學習目標。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注意時代背景

      朝代的不同,國力的差別,往往會影響詩人的藝術風格,乃至形成相應的詩歌流派,表達類似的思想情懷。比如唐朝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時期。在初唐時期,建立清新剛健的風格成為詩人的追求。盛唐時期,唐帝國達到了繁榮昌盛的頂峰,清秀的山水田園詩派和豪邁的邊塞詩派應運而生。中唐時期,直面現實,興利除弊,詩人仍然嚮往盛唐的"強大。晚唐時期,興國無望,詩人哀傷的情緒籠罩詩壇。

      二、掌握作者人生經歷

      正所謂,知人論世,詩言志,作者的人生經歷不同,那麼,透過詩詞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也就不同。因此,鑑賞時不妨從作者的生活經歷突破。例如:《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辛棄疾)

      繞床飢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髮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一生堅持抗金復國,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終。他的詞作多抒寫其力 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這首詞就抒發了他的壯志難酬仍憂國憂民的宏大襟懷。

      三、重視註解可能是詩中難讀字句的解釋,還可能是詩中涉及的典故等,對閱讀整首詩和後面的答題都至關重要,切不可輕易放過。對註釋內容認真思考,尋找註釋與整首詩歌之間的聯絡。

      例如:《絕句二首(其一)》(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從詩注裡學生就可以獲取重要資訊,詩人在奔波流離之後寫的這首詩。這對於學生準確分析作者在詩歌中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找出“詩眼”

      閱讀內容,尋找與試題有關的詞句,將詩眼提取出來。弄清詩歌的意象,再回頭探尋詩歌意境,體會詩歌的意趣。

      例如,趙師秀的《約客》: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前句寫出對客人失約的強烈不滿,而“閒敲”二字看似“閒”,卻生動地表現出詩人等人的萬分焦急。

      例如:王建的《雨過山村》首聯的“一兩家”,準確地寫出了山村居民點分散,人稀稀落落的特點。而“婦姑相喚浴蠶去”後,只剩下中庭的梔子花在靜靜的開放,人呢?都忙自己的事去了。借景寫人,以閒襯忙,以靜襯動。全詩的意境便展現出來了。

      總之,找出詩歌的意象,這是鑑賞的起點。體會詩歌的意境,是賞析的關鍵。

      五、強化書面表達,注意邏輯條理

      考生對於一首詩歌往往有一定的見解和感悟,但是一旦述諸語言,學生的思維卻大打折扣,寫出的鑑賞文字缺乏邏輯性、條理性,不能準確地運用有關的詩歌鑑賞術語,表達不出自己的想法。從閱卷效果來看,閱卷教師也往往喜歡那些卷面清爽、表述嚴密、條理清晰、邏輯合理的答卷。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1.分點答題,點後例證。採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標誌明顯的樣式,詩歌鑑賞方法往往會得到條理清晰的評價。

      2.就詩論詩,不枝不蔓。強調對詩歌本身的理解,答題時一般無需引經據典,泛泛而談。

      3.適當運用鑑賞術語。如:“有我之境”,“無我之境”,“以我觀物,萬物皆著我之色彩”,“言有盡而意無窮”等鑑賞術語,使答案顯得更技高一籌。

      1高中語文古詩歌鑑賞的方法

      第一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第二種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麼情感

      2高中語文詩歌鑑賞方法

      第1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第2種模式 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3高中語文古詩歌鑑賞的技巧

      第一種模式 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後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後闡明理由。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後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第二種模式 比較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幹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4高中語文古詩歌鑑賞技巧

      第一種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並準確概括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 2 # 使用者6597126375384

    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鑑賞各種修辭手法的作用,鑑賞詩歌採用的表達方式,鑑賞詩歌的結構技巧,鑑賞詩歌的表現手法,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香花槐到底有什麼好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