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knko45945
-
2 # maimi32709
“糊塗”的近義詞是迷糊、模糊。糊塗,漢語詞彙。拼音hú tu,詞性,形容詞,釋義:1、頭腦不清;不明事理。聞一多 《“一二·一”運動始末記》:“每一個糊塗的人都清醒起來。”3、依稀,不明確。《儒林外史》第五十回:“不但人拿的糊塗,連這牌票上的文法也有些糊塗。”4、方言。指糊狀的食品。近義詞解釋1、迷糊(mí hu),指思想的混亂、變化不定或模糊的狀態。老舍 《二馬》第三段十:“腦子又像清楚、又像迷糊的,想起許多事兒來。”2、模糊(mó hu):側重表達的物件的不確定性,留給聽眾一個可供領悟、體會、選擇的彈性空間的一種言語技巧。反義詞解釋1、明白(míng bái)指清楚;明確。茅盾《右第二章》:“四個五個黑點盤旋著來了,漸漸兒低了,那銀灰色的機翼上兩個紅圓圈兒也看得明白了。”老舍《新愛彌耳》:“小孩子們不跟他玩耍,因為他明白,而他們糊塗。2、清楚(qīng chǔ),指清晰;明白;有條理。浩然 《豔陽天》第十一章:“ 馬連福 說:‘分麥子的事兒不是早就說清楚了,你們怎麼一個勁地窮嘀咕!’”浩然 《豔陽天》第十一章:“ 馬連福 說:‘分麥子的事兒不是早就說清楚了,你們怎麼一個勁地窮嘀咕!’”
近義詞:1、懵懂 [ měng dǒng ] 亦作“ 懵董 ”。糊塗;迷糊。沙汀 《還鄉記》八:“她轉身就跑,直到撞到對面的竹篾巴了,她才懵懂的停下來。”2、迷亂 [ mí luàn ] 迷惑錯亂。茅盾 《子夜》三:“她的臉色現在又飛紅了,她的眼光迷亂,她的胸部很劇烈地一起一伏。”3、胡塗 [ hú tu ] 同“ 糊塗 ”。不明事理;對事物的認識模糊或混亂。曹禺 《雷雨》第一幕:“你以為我真胡塗,不知道你同那混帳大少爺做的事麼?”4、昏瞶 [ hūn guì ] 糊塗;認識模糊。清·黃鈞宰《金壺浪墨·醫理》:“後檢方書,明有萊菔可解參毒之說,何昏瞶一至此耶!”翻譯:後來看了一下方子,明明寫著有解毒的說明,竟然就是沒有注意!擴充套件資料反義詞:1、明白 [ míng bai ] 清楚;明確。茅盾 《右第二章》:“四個五個黑點盤旋著來了,漸漸兒低了,那銀灰色的機翼上兩個紅圓圈兒也看得明白了。”2、精明 [ jīng míng ] 純潔聰明;精細明察。魯迅 《且介亭雜文·憶韋素園君》:“我最初的記憶是在這破寨裡看見了 素園 ,一個瘦小,精明,正經的青年。”3、清醒 [ qīng xǐng ] (頭腦)清楚,明白。巴金 《愛的摧殘》:“我到了靜臥在冷月下的街上,我的腦子突然清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