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茶人徐行
-
2 # 79影視小站
關於“正月不理髮,理髮死舅”的這個說法,中國很多地方都有這種習俗,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一種封建迷信。對於這個習俗的由來,民間有兩種說法。其一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十分貧窮的剃頭匠,他很愛自己的舅舅,可是過年的時候卻沒錢給舅舅買一件像樣的禮物,這可愁懷了剃頭匠。給舅舅拜年的日子到了,剃頭匠靈機一動,便挑起剃頭挑子趕到了舅舅家,精心地為舅舅剃頭刮臉,等舅舅出現在酒席上的時候,親朋好友們無不讚揚剃頭匠外甥的手藝高超,紛紛說舅舅年輕了很多歲,舅舅也很高興地向外甥表態,讓他以後每年正月都要來給自己剃頭。 舅舅去世後,這個剃頭匠每到正月就對著剃頭挑子淚如雨下,他為自己再不能向舅舅盡孝而傷心欲絕。後來,這裡的“思舅”之說就被人傳成了“死舅”
其二清軍入關後,清朝統治者強迫漢人學滿人的樣子,剃頭留辮子。從額角兩端引一直線,直線外的頭髮全部剃去,僅留顱頂發編成辮子。併發布“剃髮令”,規定官軍民一律剃髮,違者論斬。“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就是當時的做法。這場頭髮的變革著實惹惱了很多漢人最後,漢人雖然被迫剃髮,卻用別的方式表示反抗。正月不剃頭就是其中一種。
在民間大多數地方,都有正月不理髮的禁忌,基本都源於 “正月剃頭死舅舅” 的說法。很多人非常納悶,正月裡面理不理髮跟舅舅有啥關係呢,其實真沒關係,就是個以訛傳訛的說法。
而這句話究竟何時流傳下來已不可考,但各種傳說指向,應該是有清以來才有的。
民國二十四年版的《掖縣誌》卷二《風俗》記載了相關的民俗,可探尋到其中之意義。
“聞諸鄉老談前清下剃髮之詔於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變,民間以剃髮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正月不剃頭,原來是“思舊”。而思舊沿用既久,很可能在民間口口相傳中誤作‘死舅’。
那麼,為什麼頭髮和思舊聯絡起來了呢。
大家都知道,漢族男兒自古就蓄髮,正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能輕易使之損傷的,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曹操自罰是以發代首的。一直到明朝,我們都是留頭髮的,插一句,我真心覺得那時候留髮很帥啊,就是有點兒不好洗。
1644年滿清入關後,要求所有男子留“沙壺頭”,即剃掉前額的頭髮,在腦後扎一條辮子,儘管出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鬥爭,甚至“留髮不留頭”,比如1645年發生的嘉定三屠就與“剃髮易服”有關,但是所有的鬥爭最終還是失敗了。明裡不能反抗,精神上的傳承還是要有,於是許多人就把傳統習慣和懷念明朝的情感結合起來,約定大家每到正月裡都不剃頭,並將這個行動定名為“思舊”,意思是“思念過去的歷史”。而一年之計在於春,正月是我們農曆年的第一個月,正月不剃頭就意味著一年沒有剃頭,以此來緬懷傳統。
結果呢,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故意為之,為啥大家都突然不理髮了啊,總得給官面一個說法啊,於是編造出“正月剃頭死舅”的說法來掩人耳目。
另一種呢,口耳相傳,以訛傳訛,“思舊”的諧音附會成了“死舅”,遂有了流傳至今的民俗,
個人認為第二種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很多地方長輩仍然忌諱,減少觸犯禁忌的可能吧,避免被舅舅打哦~
緊接著,二月二,理髮店人山人海,想想也挺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