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景流華

    劉備讓百姓和他一起逃跑純粹耍流氓,洗腦百姓,讓百姓懼怕曹操,跟著他顛沛流離,飽受兵荒馬亂之苦,劉備最後扔下百姓自己率軍隊逃跑了,百姓卻失去了家園,所以千萬不要相信洗腦和宣傳。

  • 2 # 偽裝的觀點

    據正史記載,的確有不少百姓跟隨劉備,有沒有十萬,估計沒人數過,就是用十萬來形容多而已。

    當時劉備沒有想到曹操會派虎豹騎來追殺他,結果虎豹騎一到,他的部隊瞬間就潰敗了,跟著他的老百姓也遭了秧,他的兩個女兒和徐庶的母親都被曹純俘獲,所以後來徐庶只能離開他,三國演義遍了個“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故事,真相是劉備就沒保護好人家的老孃,人家才棄而去之,而他的兩個女兒也不知所終,正史未有記載。

    趙雲當時還只是他的騎兵隊長,確實又殺回了長坂坡,把甘夫人和劉禪救了回來,張飛斷橋站在河對岸大吼“誰敢過來與我決一死戰”,追過來的虎豹騎估計個個心中尼瑪臥槽罵個不停,你把橋斷了,我們游過去等你殺嗎?

  • 3 # 虎頭山看客

    你要認真就輸了,這是作者為了烘托劉備仁厚,古代演義小說里人數都是虛指,比如曹操百萬雄師下江南攏共不過才十幾萬人。

  • 4 # 微史春秋

    劉備攜民渡江,是三國曆史上一個經典的故事。

    《三國志》中完整了記載了此事的過程:

    “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裡,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幾乎是全部照抄了這一段文字:

    備將其眾去,過襄陽,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備。備過辭表墓,涕泣而去。比到當陽,眾十餘萬人,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裡,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或謂備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備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司馬光甚至連裴松之的註解也全部抄錄下來。

    習鑿齒論曰:劉玄德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終濟大業,不亦宜乎!

    正史上言之鑿鑿,的確說是“眾十餘萬”。

    不過官方欽定的正史都是要傳播統治者需要的東西,或宣傳統治者的形象,或警示後世統治者。

    這是官方史書所以表達的思想教育。

    劉備攜民渡江,是想顯示劉備的仁厚信義,習鑿齒寫的論就是最好的註解。

    在民間的《三國演義》中,卻沒有言之鑿鑿地說“十萬”而是“數萬”。

    卻說玄德同行軍民共數萬,大小車數千輛,挑擔揹包者不計其數。路過劉表之墓,玄德率眾將拜於墓前……言甚悲切,軍民無不下淚。忽哨馬報曰:“曹操大軍,已屯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即日渡江趕來也。”眾將皆曰:“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擁民眾數萬,日行十餘里,似此幾時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敵?不如暫棄百姓,先行為上。”玄德泣曰:“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

    在這裡羅貫中要表達的也是劉備的關愛百姓的一面,毛宗崗兩次批註,說劉備處處以百姓為重。

    無論正史還是民間演義,都是要傳播一種社會正能量,這一點是必須要認識到的。

    至於劉備是真善還是偽善,讀者各有判斷。

  • 5 # 一壺清茗品春秋

    在長坂坡之戰時,有十萬軍民跟著劉備是史有所載的,而且有多處可以印證。但是,在這裡,我說的是軍和民,而不單單指百姓。在《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里”。就是說,劉琮的身邊人和荊州群眾大多歸附劉備,等到了當陽,跟隨劉備的有十多萬人,好幾千輛輜重,每天只能走十多里。這樣的記載,在司馬光《資治通鑑》中也有類似記載,基本相同。可以說,對於十萬人跟隨劉備的說法,也是認可的。而晉朝的習鑿齒,也說劉備“戀赴義之士,則甘於同敗”。都說明在當陽,有很多人跟隨劉備。

    但,是不是都是群眾呢。在《三國志•劉巴傳》記載“先主奔江南,荊、楚群士從之如雲”,可見當時有很多荊州士人跟隨劉備,這也是劉備後來建立蜀漢基業的重要力量。同時,《三國志》後面的記載,有人對劉備說“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這是有人看到跟隨的人太多,讓劉備先行,提到了“被甲者少”,就是說跟隨劉備的將士少,但是從另一方面,也證明了,跟隨劉備的十萬人中也有士兵。所以,這十萬人裡面應該包括,荊州計程車家大族及其家人,百姓,還有士兵。

    再有,就是人數,到底有沒有十萬人。在中國古代修史的時候,人數大多有誇大的嫌疑,特別是當時曹兵步步逼近,各種各樣的人又都是沿途加入的,誰又有時間、精力去清點人數。而曹操就更不會清點了。所以,這是十萬的數字,不是實實在在的數字,而是一個虛指,其目的就是要突出劉備的仁義,體現“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危而言不失道”,感動了荊州很多軍民,願意跟隨。

  • 6 # 安定郡小書生

    根據《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描述:

    話說劉備盡遷新野百姓入樊城,由於曹操勢大不可久守,於是遍告樊城、新野百姓,有願隨者同去,不願者留下。結果第二天兩縣百姓扶老攜幼,將男帶女,跟隨劉備逃亡襄陽。

    此時,襄陽劉琮已經投靠曹操,劉備只得引著百姓,盡離襄陽大路,望江陵而走。逃難隊伍中再次加入了襄陽百姓,同行軍民十餘萬,大小車數千輛,挑擔揹包者不計其數。

    由於百姓偕老帶幼,隊伍龐大,每日只走十餘里便停下來休息。最後在當陽縣景山駐紮,當晚就被曹軍追上。

    那麼,歷史上劉備真的有十萬百姓跟隨嗎?

    根據《三國志》記載,“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眾去。”經過襄陽,結果劉琮投降曹操,諸葛亮建議攻下襄陽,據荊州為己有,劉備不忍,從襄陽城下經過。劉琮身邊的官員及荊州百姓多跟隨劉備逃難而去,走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每天只能行走十餘里。

    可見,劉備確實有許多百姓跟隨,當然古代數字“十餘萬”基本都是虛數,荊州人口總共才有多少。史料中為了凸顯劉備的仁義,描寫十餘萬百姓跟隨,確實有誇張之嫌。

  • 7 # 小小小百科全書

    表面上看貌似體現了劉備仁慈愛民的形象。但實際上呢?充分的體現出了劉備的冷酷無恥。名義上打著愛民的旗號但實際上卻是把全城的百姓當成了護盾。史書記載“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之長坂。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從這段可以看出在曹操派人追趕劉備的時候劉備拋下了所有人只帶著親信就逃跑了。全城的百姓成了劉備的棄子。他們的作用就是替劉備阻擋曹軍的追趕。仁義?不過是偽君子劉備多偽裝罷了。先不談百姓是自願追隨劉備還是被劉備強迫追隨。但就說危險程度來看劉備是軍陣老手了。他不可能不知道攜帶平民逃跑是根本不可能的是。首先在行軍速度上就要慢太多了。逃跑最重要的就是爭分奪米。而劉備卻反其道而行之帶著平民晃晃悠悠的趕路。除非劉備想找死,否則這些平民就是劉備專門為了阻擋曹軍的棄子。

    在有,劉備對外宣稱曹操喜好屠殺百姓所以出於仁義才攜帶百姓一起逃跑。這個說法也根本站不住腳。要知道當時的曹操雄踞北方要看著就要有一統天下的氣勢。這個時候的曹操正是要收攏民心的時候,怎麼可能去行屠殺之事呢?而且東漢末年的亂世之中曹操只做過一次屠城事件,那就是屠徐州城。《三國志 武帝紀》記載: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但曹操屠徐州人家也是理直氣壯的。因為徐州牧害死了自己的父親,作為兒子的曹操報仇也是理所應當的。正所謂“天子一怒伏屍千里”曹操雖然不是天子,但他的怒氣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了的。況且在古代人命如草芥。為發洩憤怒作為屠城之事也不奇怪。但最後曹操有雄霸天下的架勢後卻再也不會作出屠城之事了。因為那對他將來的統治肯定是有弊無利的。所以劉備汙衊曹操會屠殺也純屬猜測罷了。

    最後,劉備也是一個聰明人。他很清楚平民的重要性。在古代地盤固然重要。但人口卻更加的重要。有了足夠的人口就有足夠的兵源。有人沒地盤可以去搶。但有地盤卻沒人那就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事情了。劉備正是因為看透了這一點所以才不願意放棄自己治下的平民。即使逃跑也要帶著他們。至於這些事能活下來幾個這就不是劉備考慮的事情了。身為一個將軍她很清楚在逃跑過程中帶著平民會有多麼大的傷亡。但劉備根本就不在意這個事情。他考慮的更多的是他自己。平民能平安帶走當然最好了。如果帶不走還可以拖慢曹操追擊的腳步可謂一舉兩得。由此也可以看出劉備偽君子的真實面目。

    至於百姓是被迫帶走還是主動追隨這個根本就不重要。歷朝歷代百姓向來就是被愚弄的目標。而且歷史上對於百姓是主動追隨還是被迫帶走也沒有具體記載。人命不值錢在古代的社會體制中可以體現的淋漓盡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粉紅女郎》裡的方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