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秋媚讀史
-
2 # 上將噯福斯
姚啟聖是聰明人,又是個倔脾氣。所以他敢打太監李德全。
第一,歷史上的姚啟聖陰狠毒辣。為了攻臺,釋出禁海令,讓福建所有百姓沿海內遷二百里!無數人因此家破人亡。
電視劇裡把姚啟聖完全美化成了一個倔強倨傲的小老頭。按照這個驢脾氣的設定,肯定是睚眥必報,絕不退縮的。
電視劇裡,太監無故毆打姚啟聖,姚啟聖當然要報復了。要不然他咽不下這口氣。
第二,姚啟聖是個聰明人。他當時只是一個小小的養馬官,就是個弼馬溫。身處蠻荒之地。皇帝身邊的太監親自來找他,那肯定是有大事。十有八九是要重用他。因為如果是殺他,一個獄卒就能解決。
想到這一層,姚啟聖的心眼就活泛了。
他知道皇帝要重要他,太監不敢拿他怎麼樣,所以他敢打太監。此其一。
他知道皇帝要考驗他,所以太監必須打,這樣才顯得有膽略,能擔大事。如果平白無故受了毆打,還不敢報復,這樣的人有什麼用呢。
-
3 # 歷史茶坊
老叫花子姚啟聖是周培公臨終前向康熙舉薦的人才,此人恃才傲物,屢屢抗上,官越當越小的奇葩履歷引起了康熙的注意,派御用太監李德全去請他前來,結果不僅人沒請到,還遭了一頓打。那麼姚啟聖為何敢打天子近侍,他是不知道李德全的真實身份還是故意為之呢?
李德全有錯在先康熙對於人才的剖析可謂一針見血,“人才藏在人海里就像錐子擱在褲兜裡,這錐子嘛,一是要出頭,二是要扎人,”康熙派李德全去請姚啟聖就是想試試手,看看這支錐子到底有多扎手。李德全一直服侍在皇帝身邊,平日擅作威福慣了,到地方上依然如故,乘坐的御馬踢傷了人還出言不遜,姚啟聖看不下去,出言譏諷,李德全竟然舉鞭就打。姚啟聖以縱馬為禍,擾亂治安,踢傷無辜百姓的罪名,依大清律當鞭笞二十,又以鞭笞朝廷命官的罪名,依大清律當杖責三十,狠狠的教訓了李德全一番。太監是無根之人,大多心理扭曲變態,是名副其實的小人,“近之則不恭,遠之則怨,”歷史上太監狗仗人勢,為非作歹的事例不絕於史。明代宦官王振依仗明英宗的寵信,將二十萬精銳大軍葬送在土木堡,差一點改寫了明朝歷史;“九千歲”魏忠賢殘害忠良,把持國政,禍國殃民,結黨謀私。姚啟聖按照大清律法懲治惡奴,即使康熙知道是藉故打主人的臉也對其無可奈何。
姚啟聖的傲氣姚啟聖憤世嫉俗,恃才傲物,從他的奇葩履歷就可見端倪,他自視清高,不屑與同僚為伍,而太監李德全竟敢狗仗人勢,為非作歹,姚啟聖對他略施薄懲,以鑑別康熙的為君之道。如若康熙是無道昏君,姚啟聖定然難逃罪責;如若康熙是聖明之君,姚啟聖將毫髮無損。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康熙雖不以懲治惡奴加害於他,可也沒有輕易放過他,讓索額圖把他關押三個月,且不準任何人跟他說話,目的就是為了殺殺他的傲氣。俗話說“打狗也得看主人,”李德全的真實身份,姚啟聖當然心知肚明。他之所以敢打天子近侍,是因為佔住了一個“理”字。李德全縱馬為禍在先,鞭笞朝廷命官於後,姚啟聖按照大清律法進行懲治,即使康熙知道了也只好讓李德全去內務府領三十大板外加罰沒一年餉銀的懲處。康熙明白,要想收服姚啟聖,就必須先殺掉他的傲氣,於是讓索額圖無論用什麼罪名先把他關押在大牢三個月,不準任何人跟他說話,憋屈死這隻“能言鳥”。
拿捏有度的分寸李德全在被鞭笞二十外加三十大板的情況下還能行動自如,這說明姚啟聖對李德全只是略施薄懲,如果動真格的,李德全即便不死,也得臥床休養數月。姚啟聖事先已充分考慮到康熙的面子問題,同時也是向康熙表明自己的態度:派個太監就想讓人俯首聽命,門都沒有。康熙當然明白這層意思,怒道:“朕就不信少了姚屠夫,就得吃連毛豬!”派大阿哥胤禔前往福建擔任前軍副將,會同靖海將軍薩木爾調兵剿賊。康熙知道胤禔勇猛有餘,智謀不足,只准他岸上擊敵,不許下海追寇,結果貪功心切的大阿哥抗旨下海,致使福建水師折損大半。康熙這才想起關押在大牢中的老叫花子,在回京途中把他叫到御輦中,賞吃賞書,待遇優渥,又用一套誅心之論收復了姚啟聖,任命他為福建總督,負責平臺方略。
-
4 # 追溯歷史傳奇
索額圖一句僅僅道出了三十年前的姚啟聖,但是姚啟聖敢打皇差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康熙最懂這個姚屠夫!
為什麼說索額圖的話只說對了姚啟聖的前半生呢?
自從順治帝登基後,姚啟聖在大清為官,為官之道,為國為民,這一點姚啟聖做的很好,但是他的脾氣缺導致了他的官品越來越小,這又是為什麼呢?
姚啟聖為人太過耿直,一心只想為老百姓某實事,但是姚啟聖的上司缺不這麼認為,姚啟聖因此得罪了上司的謀財之路,為此姚啟聖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降職,直到他被放逐到盛京成為一個“馬伕”,但是他依舊履行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甘願老年養馬,也不願意和“上司們”同流合汙。
這就是索額圖為什麼對康熙說姚啟聖是個怪人的原因,但是我們的索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真正懂姚啟聖的人其實是康熙,康熙把姚啟聖解剖的體無完膚。
康熙知道,姚啟聖之所以敢打自己的親信李德全,其實打李德全的不是姚啟聖而是王法,是先王之法。
李德全先縱馬傷人,仗勢欺人,後毆打朝廷命官姚啟聖,姚啟聖雖然低為“馬伕”,但是仍舊是朝廷命官,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正所謂皇帝犯法與庶民同罪,所以姚啟聖打了李德全也是基於先王之法,康熙如果怪罪姚啟聖就是對先王不敬,違背國法!
所以姚啟聖打李德全可以視為“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而李德全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大家覺得有沒有道理?
回覆列表
《康熙王朝》中,姚啟聖在周培公的推薦下,加上自帶“奇葩”履歷,很快就引起康熙的注意。康熙派李德全去請姚啟聖,結果不僅沒請到,反而連李德全也被打了。姚啟聖之所以敢如此,是因為他看準了時機,與康熙展開了一場有理、有利、有節的博弈。
李德全有錯在先,姚啟聖打他的理由很充分小人物在大人物身邊待久了,往往會產生一種錯覺,覺得自己也很了不起,李德全就是這種。平時因為工作關係,李德全離康熙近,又掌握很多資訊資源。滿朝文武不看僧面看佛面,甚至有些人有求於他,對他會比較客氣。
然而,李德全的影響力是建立在皇權的基礎上,離開皇權的庇護,他什麼也不是。到了民間,李德全依舊作威作福,擾亂治安,甚至對朝廷命官動手,公然違抗大清律例。
姚啟聖管轄三里河馬場,有充分的理由在轄區依法辦事,即使李德全把官司打到御前,佔理的還是姚啟聖。
姚啟聖故意打給康熙看康熙大張旗鼓地巡視盛京,蒙古親王以及盛京地方官都參與接駕。姚啟聖即便不在接駕隊伍,也知道康熙來了。而李德全又說自己是受京城來的龍公子之命,邀請姚啟聖,這幾乎就是挑明瞭告訴姚啟聖:康熙召見你。換做其他人,恨不得飛過去見康熙。
但姚啟聖畢竟是非常之人,肯定知道欲擒故縱的道理。如果輕易上鉤,豈不是自跌身價;要待價而沽,就要學習諸葛亮,故意吊一下老闆的胃口,甚至乾點“出格”的事。既然已經確定李德全是康熙派來的人,正好將計就計打他一頓,加深自己在康熙面前的映像。
古代知識分子,很多看似無比清高、無慾無求,比如“眾人皆醉我獨醒”“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但他們骨子裡都是想出仕的,一旦機會來了,不是自比管仲樂毅就是想封狼居胥。
當時的姚啟聖已經花甲之年,透過正常的晉升渠道肯定是沒辦法出頭了,所以要打造一種“離經叛道”的人設,一旦一炮走紅,大機率能夠“彎道超車”。
姚啟聖打李德全的行為,與《雍正王朝》裡面孫嘉誠彈劾年羹堯如出一轍,想名聲大噪,藉此告訴康熙:敢打皇帝身邊的人,說明我有魄力、不畏權貴;依法辦事,說明我有正義感、有擔當;不接受你的召見,那是你給的禮遇不夠,我姚啟聖可不是那麼隨便的人。
姚啟聖打得很有“分寸”姚啟聖給了李德全二十鞭子再加三十大板,這種刑罰真的執行下去,身強體壯的人也會吃不消。康熙年間,胤礽的老師曾因犯錯領了三十大板,整個人都動彈不得。而李德全又被鞭子抽,又被板子打,最後還能行動自如。這就已經說明,姚啟聖在打的過程中有注水。
因為下手太重,那是完全沒給康熙留面子,搞得不好會留下惡毒的印象;下手過輕,起不到“自我營銷”的效果;不出手,那就是坐失良機。所以,姚啟聖打李德全,是略施懲戒,見好就收,也讓康熙看不出破綻。
當時的康熙,面對著內憂外患的形勢,正是用人之際,而姚啟聖一次成功的“自我營銷”,就能換來一頂帶有紅寶石的烏紗帽。這筆生意做下來,姚啟聖功成身退,康熙也解決了東南沿海問題,可謂“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