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ulgyt1439

    蛇毒瘡是帶狀泡疹,一種病毒引起的,沒什麼大問題,民間稱為蛇膽瘡,纏腰龍,飛蛇等稱。帶狀皰疹好發於春秋季節,成人多見。發病前區域性面板往往先有感覺過敏或神經痛,伴有輕度發熱、全身不適、食慾不振等前驅症狀,亦可無前驅症狀而突然發病。患部先發生潮紅斑,繼而其上出現多數成群簇集的粟粒至綠豆大的丘皰疹,迅速變為水皰,水皰透明澄清,皰壁緊張發亮,皰周有紅暈。數群水皰常沿皮神經排列呈帶狀,各群水皰間面板正常。10餘日後水皰吸收乾涸、結痂。愈後留有暫時性淡紅色斑或色素沉著,不留疤痕。亦可因皰膜破潰形成糜爛,甚至壞死或繼發化膿感染。全病程約2~3周。中藥方  帶狀皰疹中藥方1-熱盛者   【帶狀皰疹症狀】患者面板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形成紅粟,口苦咽乾,口渴,煩躁易怒,小便短赤,大便乾結,舌質紅,苔薄黃,脈滑數。  【帶狀皰疹治法】疏肝瀉火,清熱利溼  【帶狀皰疹方藥】膽草9克,黃苓8克,赤芍9克,茜草9克,川柬9克,柴胡9克,當歸9克,木通6克,車前子9克,大黃9克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服。忌辛辣炙博之品  【帶狀皰疹按語】本方為龍膽瀉肝東加減而成。方中用膽草、黃苓清肝膽之火熱;配合茜草、赤芍涼血活血;佐以大黃清熱通下,以釜底抽薪;柴胡、川柬清熱疏肝、理氣止痛;木通、車前子清熱利溼。    帶狀皰疹中藥方2-溼盛證   【症狀】患者面板淡紅起水泡,泡壁鬆弛,破後糜爛滲出,疼痛較輕,口渴而不欲飲,納差或食後腹脹,大便溏,舌質淡白體胖,脈沉緩而滑。  【治法】清熱燥溼,理氣和中  【方藥】蒼朮6克,厚朴6克,陳皮9克,炒白朮12克,豬苓12克,黃柏12克,枳殼9克,澤瀉9克,赤苓12克,滑石12克,炙甘草9克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服。忌滋膩之品  【按語】方中蒼朮、白朮、豬苓、赤苓健脾燥溼;陳皮、厚朴、枳殼理氣和中以助水溼之運化;黃柏、滑石、甘草清熱利溼。水泡消退後遺留區域性神經痛者,是因為餘毒未清,經絡阻遏,氣血鬱滯所致,可在方中加大黃、鬼箭羽,延胡索,沒藥,乳香以活血化瘀止痛。  帶狀皰疹中藥方3-皰疹膏   【方藥】雄黃10克,白礬10克,乳香5克,沒藥5克,冰片少許,生石灰水50毫升,香油50毫升  【用法】將雄黃、白礬、乳香、沒藥共研極細末,加入冰片末混勻。加生石灰水和香油,攪拌均勻成膏狀。外塗患處,不用包紮,每日2~3次,一般一次止痛,2~3次可以自愈。  【適應病症】帶狀皰疹,溼熱毒邪蘊結肌膚者  【按語】針對帶狀皰疹溼熱毒邪蘊阻肌膚的病機,採取清熱解毒利溼止痛之法。方中雄黃燥溼解毒;白礬、生石灰水清熱燥溼收斂;冰片芳香走竄,能清熱解毒,通絡止痛;乳香、沒藥活血止痛;香油潤膚生肌,諸藥共達解毒止痛、清熱燥溼之功。  帶狀皰疹中藥方4-雄黃洗劑   【方藥】雄黃20克,明礬20克,大黃30克,黃柏30克,側柏葉30克,冰片5克  【用法】除雄黃、冰片外,餘藥放入清水中浸泡20分鐘,文火煎30分鐘。取汁300毫升左右,濾出藥液。加入雄黃、冰片粉末,混勻。稍溫後用紗布蘸藥液洗患處。每日2~3次,每次30分鐘。藥液保留,下次加溫再用,5天為一個療程。  【適應病症】帶狀皰疹,溼熱毒邪蘊結肌膚者  【按語】針對帶狀皰疹溼熱毒邪蘊阻肌膚的病機,方中雄黃解毒殺蟲燥溼有良效;明礬味酸能收溼止痛,氣寒性燥急能解毒除熱濁;大黃 、黃柏、側柏葉能清熱解毒、祛溼活血、散結止痛。冰片性寒,清熱解毒,氣味芳香走竄能通經絡,開竅利氣機。諸藥共奏清熱解毒,祛溼止痛之功效。    帶狀皰疹中藥方5-大黃虎杖冰片酊   【方藥】大黃15克,虎杖15克,冰片15克  【用法】上藥浸入300毫升,濃度95%的乙醇液中,24小時後取澄清液備用。用時用棉籤蘸取藥液塗於患處,每日數次。潰爛處禁用。  【適應病症】帶狀皰疹,溼熱毒瘀互結之證  【按語】本方具有清熱解毒、祛溼化瘀、通絡止痛之功效。方中大黃清熱瀉火解毒、化瘀止痛;虎杖清熱解毒,祛溼通絡止痛;冰片清熱解毒,通絡止痛。諸藥合用,切中帶狀皰疹溼熱毒瘀互結之病機。   帶狀皰疹  中藥配方  (一)  【辨證】溼熱。  【治法】涼血清熱,解毒利溼,活血止痛。  【方名】三紫湯。  【組成】紫草10克,紫參15克,紫花地丁30克,車前子10克,茯苓皮15克,甘草10克,細木通6克,元胡9克,大青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秦發中方。  (二)  【辨證】肝氣鬱結,鬱久化火,兼挾溼熱。  【治法】清熱利溼,活血解毒止痛。  【方名】四味膠囊。  【組成】龍膽草50克,板藍根50克,當歸100克,元胡50克。  【用法】以上各藥共研細末裝入膠囊,每個膠囊含生藥0.5克。每次服2-6程,每日3次。  【出處】許耀芳方。  (三)  【辨證】溼熱鬱蒸,氣滯血瘀。  【治法】清熱解毒,化瘀行氣止痛。  【方名】解毒止痛靈。  【組成】黃芩10克,連翹20克,板藍根25克,元胡25克,殭蠶20克,柴胡15克,香附15克,川楝子15克,薄荷15克,陳皮15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另外可外塗2%龍膽紫,6天為1療程。  【出處】姜耀武方。  (四)  【辨證】火毒內蘊血分。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散血,透疹。  【方名】虎杖解毒湯。  【組成】虎杖15克,板藍根20克,丹皮13克,赤芍13克,蟬蛻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蔣森方。  (五)  【辨證】溼熱內蘊,感受毒邪,溼熱毒邪搏結,壅滯肌膚所致。  【治法】清熱解毒祛溼。  【方名】馬齒莧解毒湯。  【組成】馬齒莧15克,大青葉15克,紫草15克,敗醬草15克,黃連10克,酸棗仁10克,煅龍牡30克(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出處】李林方。  (六)  【辨證】肝火妄動,溼熱蘊結,風熱外感引發。  【治法】平洩肝火,清化溼熱,佐散風熱。  【方名】龍膽瀉肝東加減。  【組成】柴胡6克,龍膽草9克,板藍根30克,生甘草3克,荊芥6克,赤白芍各9克,車前子9克,炒牛子9克,青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孫冀真方。  (七)  【辨證】邪毒蘊結肌膚。  【治法】清解邪毒。  【方名】三粉擦劑。  【組成】雄黃10克,明礬10克,琥珀末3克。  【用法】三種藥物共研成細粉,用涼開水調如稀糊漿,以新羊毛刷蘸之擦患處,隨幹隨擦。  【出處】王渭川方。  (八)  【辨證】肝火內鬱,溼熱外侵,結於肌膚。  【治法】清火解毒。  【方名】雄蚣膏。  【組成】雄黃9克,蜈蚣3條(瓦焙)。  【用法】分別研為細末,混合均勻,香油調塗患處,每日3次。  【出處】王法昌方。  【食物療法】   【1、歸佛手柑】  配方: 佛手柑鮮果30克,當歸6克,米酒30克。  製法: 以上三物一同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  功效: 舒肝理氣,養血活血。  用法: 每日1劑,可連用數日。  【2、莉花糖水】  配方: 茉莉花5克,紅糖適量。  製法: 茉莉花與紅糖放鍋內,加清水適量,煮至水沸,去渣。  功效: 理氣活血,解鬱止痛。  用法: 代茶頻飲。  【3、歸陳皮蛋】  配方: 柴胡15克,當歸9克,陳皮9克,雞蛋1個。  製法: 以上四味加水適量,一同煮至蛋熟。  功效: 行氣活血,健脾和胃。  用法: 吃蛋飲湯,每日1劑,連用7日。  【4、茹桑葉茶】  配方: 竹茹5克,桑葉6克,炒谷芽9克。  製法: 以上三者加水適量,共煎取汁。  功效: 清熱除煩,健胃消食。  用法: 代茶頻飲,每日1劑。  【5、齒莧薏米粥】  配方: 薏米30克,馬齒莧30克。  製法: 先將薏米和馬齒莧加水煮熟,再加紅糖調味。  功效: 清熱解毒,健脾化溼。  用法: 每日1劑,連用7日。  【6、杞葉粥】  配方: 枸杞葉30克,粳米50克。  製法: 先把枸杞葉摘洗乾淨,再與粳米一起加水熬粥。  功效: 清熱瀉肝。  用法: 隨量作早晚餐食用。  【7、胡青葉粥】  配方: 大青葉15克,柴胡15克,粳米30克。  製法: 先把大青葉、柴胡加水1500毫升,煎至約1000毫升時,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待粥將成時,入白糖調味。  功效: 清瀉肝火。 用法: 早晚分食,每日1劑,可連服數日。  偏方:  板藍根10克 當歸:15克 元胡:10克 龍膽草:10克 甘草:5克  帶狀皰疹偏方1   用法:老茶樹葉研細末,用濃茶汁調勻,塗於患處,每日2~3次,至好為止。  帶狀皰疹偏方2 用法:採鮮番薯葉適量、冰片少許,研細,同搗爛,敷於患處  帶狀皰疹偏方3 用法:新鮮黃瓜葉搗爛,連渣同敷於患處

  • 2 # 我是阿嘛

    按你的描述和症狀,考慮 這個是帶狀皰疹.這個是帶狀皰疹病毒所致,流汗或者碰水,易導致區域性的感染,加重病情。近期“患處”不要碰水,碰水易繼發感染,等好了之後可以碰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對你現在的人生狀態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