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夜讀春秋
-
2 # 沉墨I方之城
先別說曹丕同不同意把漢獻帝送給劉備,就算曹丕有那個打算,漢獻帝願不願意去,劉備接不接受都會另說;如果漢獻帝真的去了西蜀益州,下場絕對沒有在曹魏做個山陽公那麼好。
曹丕稱帝后,並沒有對東漢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進行加害,反而是禮遇有加,封之為山陽郡公,並且讓其享用天子禮儀。
曹丕對漢獻帝劉協如此之好,有很強的目的性——收買人心,無論是朝中那幫漢朝遺老,還是民間那些漢朝遺民,他們對魏篡漢肯定有一定的牴觸情緒,而此時天下未定,除了吳、蜀兩家大的割據勢力外,還有一些偏遠的小軍閥依舊尊漢為正統。
曹丕篡漢並不是天下情勢所歸,而是自己對權力穩固的需要,既然不是天下歸一大勢所趨,那麼曹丕就必須要有善待前朝皇室的姿態和度量,這也是他善待漢獻帝劉協的根本原因。
所以,無論如何曹丕是不可能把漢獻帝劉協這個“牌坊”送給劉備的。
如果曹丕昏了頭,把漢獻帝劉協送給了劉備,又會怎麼樣呢?
漢獻帝劉協肯定不願意去,他自己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以及整個大漢王朝此時的局勢,他既不可能恢復大漢王朝的雄風,也不可能有足夠的威望和能力去做劉備的皇帝,與其去西蜀益州面對不可預知的政治旋渦,還不如在曹丕鼻子底下做個安樂的亡國之君。
漢獻帝劉協不願意來,但是劉備卻是希望漢獻帝能夠到西蜀,至少表面功夫一定是要做足的,畢竟劉備打的可是漢室宗親後裔的旗號,尊漢為正統,舉的是“匡扶漢室”的旗號。
可是劉備的內心又是非常痛苦的,如果漢獻帝真的到了西蜀,雖然劉備貴為皇叔,卻不是皇帝,正牌的皇帝來了,真正的漢朝旗幟到來,劉備還能不讓位?他只能尊漢獻帝劉協為帝,自己最多做個原來曹操的那個職位——丞相。
劉備的痛苦在於自己立了多年的牌坊,所有的果實還真讓人摘了去,打拼幾十年的基業瞬間拱手送人,這讓誰都接受不了,更何況劉備這種從底層一步一步爬上來的草根創業者。
劉備雖然內心痛苦,但又無法挑明,雖然他依然是整個西蜀的實際掌權者,卻有一個非常致命的元素——劉備比劉協大20歲。
也就是說,即使劉備尊劉協為帝,等他死後,劉備依然可能繼承大漢皇帝,但是劉協要比劉備年輕得多,歷史上劉備死了十多年,劉協才死呢。劉備熬不過劉協,有可能劉備死了,劉協都還沒死,真到了那個時候,劉備打下的江山真的是為劉協做了嫁衣了。
不要以為劉備手下的那幫益州集團、荊州集團都是忠於劉備的,他們從根兒上其實是忠於大漢朝,所以也不要指望劉備死後,那幫人能夠趕劉協下臺,立劉備的兒子為帝,這不符合當時尊漢氏族的價值觀。就連奸臣曹操的重要謀士荀彧從來都以漢臣自居,更何況諸葛亮、李嚴這一幫人呢。
所以,漢獻帝劉協就算真的到了西蜀劉備那裡,雙方都很尷尬,劉協根本不想當皇帝,劉備根本不願意他當皇帝;但是不願意劉協當皇帝的劉備又必須擁立不想當皇帝的劉協為帝(很拗口),這種尷尬的局面最終只能是其中一個人永遠不再出現來解決,而那個永遠消失的人只能是漢獻帝劉協。
綜上來看,劉備不可能接受漢獻帝劉協到蜀漢來,而劉協自己有自知之明,也不可能去蜀漢,說到底,在三國時期,誰有實力誰說了算,漢獻帝劉協最多也就是一面破落旗幟,他毫無話語權,他知道自己最好的結局就是退出權力爭鬥的舞臺才能確保一生平安。 -
3 # 李飛熊
曹丕不會這麼弱智,把這個“政治資本”送給劉備。畢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情景還在眼前,曹丕怎麼會讓歷史重演。但假如漢獻帝去了蜀地,他的結果不一定有在魏地好。
劉備的心態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後,訊息傳入蜀漢,並且傳言漢獻帝已經被害。曹丕封漢獻帝為山陽公,這並不是多麼隱秘的事情。那麼,這股傳言起自哪裡?而劉備聽聞這個傳言之後的反應是什麼呢?他並沒有派人去徹底探查清楚,反而是讓百官穿孝,遙望北方祭奠,而且急給漢獻帝上尊諡“孝愍皇帝”。我們知道,皇帝都是去世後才能有諡號,為什麼劉備這麼輕易便擬定了?這就是要造成漢獻帝“死亡”的事實,所以劉備才會不派人去偵察資訊的真假。只有這樣,劉備登基為皇帝才名正言順。此時的劉備,已經開始準備接收漢獻帝的資源了。把“人心向漢”的那部分力量,爭取到自己身邊來。
如果不讓漢獻帝“死去”,那麼劉備始終只能是漢中王。如果他敢像曹丕一樣稱帝,那麼劉備的最大資本——皇叔的身份,將瞬間變成他最大的阻力。劉備以前維持的仁義的形象,將會瞬間崩塌。後來劉備自剖心跡:“我不是推阻不登基,只是怕天下人議論紛紛”,從這句話裡,我們可以看出,劉備自然是想當皇帝,只是怕影響自己一直以來樹立的形象而已。但如果漢獻帝不死或者來到了蜀地,那麼劉備只能做漢中王,這讓劉備如何能夠甘心!
為什麼百官協助逼迫漢獻帝禪位在曹魏陣營,百官在曹丕的指示下,已經開始赤裸裸地威脅漢獻帝禪位了。“(漢朝)氣數已盡,宜早退避,不可生疑;遲則生變矣。”言下之意便是你漢獻帝放聰明點,現在上上下下都是曹丕的人,你再不讓位,小心小命。這是赤裸裸的威脅了,“帝大哭,入後殿去了。百官哂笑而退。”百官都敢當面羞辱恥笑漢獻帝,由此可見漢獻帝的地位了。那麼百官為何要這麼急迫地逼漢獻帝禪位?
因為曹丕已經是魏王,升無可升。有曹丕這尊大神壓著,下面的人自然也是升到了盡頭。百尺竿頭,想要更進一步,那便是讓曹丕登上皇帝的位置,這樣許多人得到升遷,下面空出來的位置,自然又可以安插其他人,這是符合當時權貴集團利益的。對於劉備集團,下面的百官也是出於這樣的心理。如果把漢獻帝放到蜀漢去,那麼這些人上頭又多了一尊大佛,自然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因此眾人心照不宣地促請劉備登基。曹丕和劉備分別登基之後,都是“大小官員,一一升賞”,果然是一團和氣。只有被貶為山陽公的漢獻帝,聽聞劉備登基之後的訊息,對著蜀地方向大笑三聲。
漢獻帝去蜀地最好的結局是什麼曹丕是擔心劉備“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更希望自己登基。所以兩人是“麻稈打狼,兩頭怕”。漢獻帝大笑三聲,已經代表了他的態度,他絕不會去蜀地的。因為他明白,自己去蜀地的最終結果,一定是被殺掉。項羽分封完諸侯之後,暗地裡讓人殺掉“天下共主”楚懷王。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後,小明王在去南京的路上莫名死掉。所以,漢獻帝如果去蜀地,最終的結果會和楚懷王、小明王一樣,莫名其妙地“正常死亡”。
綜上所述,曹丕稱帝后,不會把漢獻帝送給劉備,劉備心裡也不想要。假如漢獻帝去了蜀地,他的下場只會更悽慘,這就是鬥爭的殘酷性。
回覆列表
東漢末年,天下紛爭,漢室皇權旁落,軍政大權掌握在了曹操的手裡,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漢獻帝成了名副其實的傀儡。織蓆販履劉備,乃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論資排輩,劉備乃漢獻帝的皇叔。劉備對漢室的一片忠心赤誠,看到漢室族裔如此英雄,使獻帝感到如獲至寶,想劉備壯大以除掉曹操。曹操自從接回漢帝后,挾天子以令諸侯,北征袁紹,南佔荊州、徐州,天下九州,曹操獨佔一半,並自稱魏王,與東吳、西蜀形成三足鼎立局面。曹操病逝後,其子曹丕繼位魏王,迫使漢獻帝退位,自己加封成了魏帝,封漢獻帝為山陽公。訊息傳到蜀國,劉備對著北方痛苦流涕,身為漢室子孫,沒能保住漢室天下的基業,捶胸頓足,對漢獻帝的淒涼悲慘遭遇,亦感到極度悲憤。
如若此時曹丕將漢獻帝送到蜀國,送給劉備,那結果將會怎麼樣呢?
劉備重仁義,敬漢室,擁護漢獻帝自然不在話下。漢獻帝要是真的到了蜀國,由於時局原因,將會產生一系列難題。
一、誰才是蜀國的國主
漢獻帝從法理上講,是名副其實的、正統的漢室皇帝,劉備身為漢室宗親,被稱劉皇叔,世人皆知,蜀國最初在與魏國的抗衡中,也是打著大漢的旗號,情理上漢獻帝應該成為蜀國國主。劉皇叔仁義,但關羽、張飛、諸葛孔明,其他蜀國文臣武將是否樂意?這些人跟獻帝沒有血緣關係,願不願意輔佐獻帝,難說。
二、旗號是蜀還是漢
劉備佔據川蜀後,根據國情,立國為蜀國。而獻帝為漢帝,自然掛的是漢旗,那獻帝進川蜀,是要蜀國改旗號為漢呢,還是漢獻帝改幟為蜀?兩難。
諸葛亮並非等閒之輩,曹丕送獻帝進蜀,離心蜀國和漢室舊臣,給蜀國內部添亂,自然難不倒孔明。諸葛亮運籌帷幄,可從這幾方面見招拆招。
一、仍尊獻帝為漢帝。尊奉的規格居於蜀魏吳國之上,蜀國為漢的諸侯王國,劉備為蜀國國主,出征北伐之時,漢旗在前,蜀旗在後,北伐成功後,漢獻帝再回鑾長安。
二、狹天子以令諸侯。傳檄天下,漢室未滅,漢獻帝臨駕蜀國,號召天下臣民,特別是漢室舊臣,討伐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