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九龍奪嫡中雍正能夠勝出繼承皇位,到底是康熙真的有意傳位給他,還是他偷改了遺詔?
6
回覆列表
  • 1 # 以禮觀書

    向敬之

    “於”與“十”,就兩筆之差,但改起來很容易,一橫一勾即成。

    但是,康熙立儲遺詔,會在漢文字中寫得如此簡單嗎?

    立儲,事關江山社稷,事關國家安危,一生致力於擴大疆域、統一全國的康熙帝自然會鄭重其事,不然的話,他也不會將最愛的皇太子胤礽兩次立廢,最後強忍巨痛地將胤礽禁錮於鹹安宮。

    即便遺詔中有民間傳聞的“傳位”或“傳位於”,或“傳位與”字樣,那麼到了相互佐證的滿漢文字中,篡改起來就不容易了。

    清初已發生兩起因大行皇帝(太祖、太宗)沒有留下關於接班人遺詔的大事,結果導致皇家內部紛爭、骨肉相殘的惡性事件。這必然會成為歷史的教訓,引發精明的康熙皇帝警覺。所以,對於曾在晚年近二十年來思考如何正確立儲的康熙皇帝來說,他必然會反覆權衡利弊、斟字酌句,而不是簡單粗糙地寫一個“傳位於”或“傳位”,草草了事。

    後來傳世的所謂康熙遺詔中寫道:“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輿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佈告中外,鹹使聞知。”雖然有雍正動了手腳的可能,但這是一份具有說服力的康熙最後命令。

    這份遺詔,既有為什麼傳位胤禛的原因,也有康熙對後繼之君關於自己後事的具體安排,比那份簡單地戲說“傳位於”或“傳位”,具有更多的信服力。

    就此遺詔而言,如果要篡改,則難度更大。更大的問題是,它還得得到對皇位一直虎視眈眈且勢力最強的皇八子胤禩集團的認可。即便後來胤禩死於非命,其黨羽傳言雍正逼母謀父、弒兄屠弟等十大罪狀,但在雍正初年,胤禩以總理王大臣與和碩廉親王之尊,足以在雍正初登大寶、根基未穩的情勢下,揭示其繼位不正。然而,胤禩卻沒有如此做。

  • 2 # 綺緯

    謝謝邀請:康熙遺詔是說有人改遺詔,那樣說是行不通。就“傳位於四爺″還是“傳位十四爺"這幾個字,相差就一個字“於″和“十",我認為清朝應該還使用繁體字,應該“於″繁體是這樣的“於″寫法,不可能把“十″寫成簡體這個“於″字;有人說說四爺是篡位,事實上康熙遺詔寫傳位“於"四爺,不可能傳位“十"四爺,遺詔能把“十″寫成繁體字“於″嗎?

  • 3 # 可可潘琴

    四爺!漢語可以將十改成於,滿文,蒙古文,金文〈前清文),[康熙朝臣一般人懂三種語言文字的皇帝不例外。大學土4至6種!何坤,紀曉嵐比何坤懂臧語,維語)所以是四爺不是十四爺!

    四爺在京,十四爺在外!走時是有意讓十四承位,但四爺宮變(皇帝死了)。所以是四爺不是十四爺!(李勇友友無線廣播講敘分析)

    這說明無論歷史上有無十四爺當皇帝的遺召!四爺事實上的皇帝是存在!有無遺召是後世的口嗞而矣!

  • 4 # 酒翁

    這個題目老生常談很久了,也是一提到雍正,就緊跟著會聊到的話題之一,另一個就是雍正的駕崩,所以,雍正即位的合法性,康熙的傳位詔書是個迷,然後雍正的去世也是個迷,一個人能活出兩個迷也不容易啊。

    言歸正傳,今兒咱們不聊雍正是怎麼沒滴,今兒咱們來聊聊雍正登基究竟是否合法?

    在說是“於”還是“十”之前,咱們先來看看,康熙老人家在詔書上究竟是怎麼寫的?

    “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輿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佈告中外,鹹使聞知。”

    咱們來看看,這段文字裡是否有“傳位於”或者“傳位十”這樣的句式?顯然沒有,康熙在遺詔裡寫了非常清楚,老人家為啥最後將皇位給胤禛,如此前後緊湊、嚴謹的遺詔,壓根就不是“傳位於”或“傳位十”那麼簡單了事。

    再者,瞭解大清朝的人都知道,大清朝當時不止漢文一種語言,當時還有滿語,而作為遺詔,如此重要且正式的檔案,當然不可能僅用一種語言文字傳給後人,我們就算漢文的遺詔可以去改上幾筆,將這個字添一筆,那個字去一筆的,但滿文呢?滿文怎麼改呢?那最後豈不鬧笑話了?兩份遺詔,漢文傳給四阿哥,滿文寫的傳給十四阿哥?胤禛這麼嚴謹的人會出現這種紕漏嗎?

    最後,咱們再聊回老人家康熙,康熙是公認的聰明老頭兒,只可惜他的晚年幾乎就是在調節孩子們爭皇位度過的,試想,當康熙老爺子為了這件事前後調整了二十幾年,考察這個,考察那個,壓制這個,壓制那個,廢了太子,又立太子,又廢太子,如此忙活之後,會在最後確定遺詔時,如此不重視嗎?如此明顯的給後人篡改遺詔的可趁之機嗎?這不是在侮辱康熙老爺子的智商嗎?而且,遺詔存放的地方,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接近的嗎?

    我們都知道,康熙的老爹順治即位時,就是因為皇太極駕崩得突然,什麼招呼也沒打,搞得誰接手皇位都不清楚,皇太極的老爹努爾哈赤也是這樣,不清不楚,導致兄弟間機關算盡,陰謀不斷。這些歷史我們都知道,康熙老爺子不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手裡已經走向了一個非常好的高度,豈能將自己辛苦一輩子的基業,最後因為自己傳位工作沒做好,導致兒子們之間大打出手,自相殘殺,最後大清就此毀了,康熙老爺子肯定不會這樣的。

    所以,題目裡聊到的雍正改遺詔,這都是民間傳說,都是建立在雍正與八爺胤禩故事基礎上,展開的無限遐想。

    但遐想歸遐想,真實的歷史,咱們還是應該尊重和了解。

  • 5 # 歷史假專家

    不光是在繼任大統這種天大的事上有天大的謠言,還有就是傳說他一夜翻幾次牌子,派血滴子暗殺大臣,眼神動一動,瞟一瞟,誰就沒命,其實在《雍正王朝》有一些演繹,當時《雍正王朝》裡,雍正因為推行新政,群臣反對,本來要殺兩個以示警告,後來弘曆和三王爺求情,保了李紱一命,只是要告老還鄉。

    皇上想要給劉墨林加官進爵,劉墨林也很委屈,自己因為去過河南,知道實際情況,所以贊成皇帝新政,結果被大臣們明裡暗裡的孤立,加上此次事件中被牽涉的官員或死或辭官,如果只有他升官,實在沒法當這個官了,雍正其實比他還委屈,自己竟然嗚嗚的哭起來了,一邊哭一邊說自己的不容易,自己每天只睡兩三個時辰就要起來批閱奏摺,後宮更是少去,卻被人在外面傳的十分不堪。雖然他說的這些經過了一些戲劇加工,雍正皇帝寫的也相對正面,但是關於雍正帝位的合法性是毋庸置疑的。

    傳位四爺,傳位於四爺這種傳聞,稍有點常識的都知道,康熙的遺詔,是由滿蒙漢三種文字寫成,就算它能篡改漢字“十”字,滿語和蒙語能改嗎?那種彎彎繞繞七拐八拐的文字,怎麼能輕易就改?

    就算沒有常識,哪怕知道有繁體字這種東西存在,也不會認為繁體字“拾”可以改成於,而古時候於是寫成“於”,它長這樣,就算有塗改液也未必能改得了。

    而這種傳聞,八成是八爺黨或者十四爺傳出來故意噁心他們這位四哥的,因為這種傳聞,雍正登基之初是沒有的!他們大約是不甘心雍正繼位,也有可能是雍正觸犯了某些官僚士紳的利益,他們懷恨在心,畢竟雍正是出了名的“鐵面王”,重用酷吏,但是確實把康熙年間國庫空虛沒錢的局面徹底扭轉。

  • 6 # 紅學愛好者蕭夢

    關於雍正繼位的傳說有幾種,尤其是問題中所提到的雍正篡改詔書這樣的做法,謀得帝位。

    先不說去偷這個詔書要冒多大的風險,但說雍正修改四與十的難度,那個時候的數字和漢字不像今天這樣簡單,有的是老寫字型,雍正要修改這個字,不光筆跡會有問題,就連顏色也會有差別,這樣明顯的錯誤,相信以雍正的謹慎應該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再說去偷這個詔書的難度也不低,一旦被發現,雍正就失去了繼承帝位的機會,所以他應該不會冒險去幹這件事,再說他也不一定知道詔書上寫的就是十四,如果是八,那要怎麼修改,可見這種說法不真實。

    從康熙帝對雍正帝歷練和重用來看,康熙帝還是非常欣賞這個兒子的能力的,尤其是國庫空虛,雍正追討庫銀,雖然逼死了不少的人命,也抄了不少的官員的家,但在康熙看來,當時已經勢在必行,不然大清國的國庫沒了,還靠什麼去維繫,可見康熙還是很看重雍正這個兒子的,尤其是對太子的事非常傷心之後,還有老八的四處活動,都讓康熙反感。

    康熙雖然喜歡他的十四兒子,可論才幹,老十四雖是將才,但卻不是一個絕佳的統治者人選,所以康熙選擇雍正也在情理之中。

  • 7 # 國學先生取名

    關於康熙遺詔,是有過傳位於四爺還是十四爺的謠言,但是細細品味的話,不能發現其中的破綻!

    有說法是雍正將正大光明扁後面的康熙遺詔,傳位十四爺,將十改為了於,這樣就是傳位於四爺,其實我們知道,關於這麼重大的皇位繼承問題,不會僅僅只有漢文!

    還會有滿文,蒙文,等多種文字,而其它種文字,確是無法更改的,所以十改於,這種論斷是不成立德!

    出現這種情況原因,還是因為當時以八爺為主的黨派,對於雍正即位的不滿,想從法理上打擊雍正即位說,但是事實是雍正確實是合法繼承人,不論如何,都是無法改變的!

  • 8 # 暗香盈袖866

    都啥年代了還有人拿這種小說家言當正史?且不說當時的遺詔是要漢滿蒙三份的,改得了漢文的,滿文蒙文怎麼改?而且康熙管他的兒子叫爺?什麼四爺十四爺的,是康熙遺詔裡面會出現的詞語嗎?原文是:“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遺詔原文當然是沒有標點的,但是無論怎麼斷句,雍親王胤禛也變不成大將軍王胤禎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腦筋裡面總是恨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