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正宗小酢酒

    《遊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 2 # 同歡樂

    1 陶淵明.飲酒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 嚇紹翁.遊園不值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3 戴復古.寄興

    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

  • 3 # 微詩陽春白雪

    古詩中最有哲學的哪一句?

    古詩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很多,各有側重點,很難用“最有哲學”來概括。

    下面舉幾例分析說明一下。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告訴我們天無絕人之路,只要堅持努力,不懈追求,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有異工同曲之秒,講的是遇事要樂觀對待,不能悔心喪氣,事情都有會轉機的。當然“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也有新意,就是說世間萬物都是新舊代謝的。舊事物消亡時不要悲哀,因為這時新事物正在出現,把握好新事物,讓它蓬勃發展就好了。當然與之相近的哲學句子還有。“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句話道出了新事物不斷出現,才使世界豐富多富。也暗示了只有清政廉潔的思想作官,才能使一方百姓生活幸福美好!才能受人民擁護愛戴。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這句話意思就是新生事物的出現,總是適機而動,適時而生“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沒有春風,難有萬物復甦,一旦春風暖暖,萬紫千紅的花朵就會百花齊花,個個爭奇鬥豔。來擁抱美好的春天。“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也說明了生命力的旺盛,是壓制不了的。

    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變換立足點,去看待世事,得到的結論也不相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然後再彙總,形成全面認識,有利於掌握客觀規律,應用客觀規律。要想成大才,必須付出一番努力,才能得到“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所以我們學習古詩詞,不能盯住一句不放,而要全面掌握,才能學為所用,才能取得大的進步!

  • 4 # 老豆224876384

    宋王安石的《浪陶沙令,尹呂兩衰翁》中的…當時若是身不迂,老了英雄。

    即使如今千戴後,誰與爭功。

  • 5 # Kant孟

    謝謝邀請!這是個難題!難的不是找不到,而是因為太多、太多,難以挑選。中國詩、詞像一座星光璀璨的殿堂。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風格,我們隨手就能摘取一顆稀世珍寶。比如王維、孟浩然描寫山水田園,美輪美奐;岳飛、辛棄疾的詞,描寫家國情懷壯懷激烈、蕩氣迴腸。說到靜謐深思、富有哲理的的詩句也是無盡其數。從風格上講我最喜歡蘇軾的那兩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蘇軾這首詩出自《和子由澠池懷舊》,是對弟弟蘇轍所做《懷澠池寄子瞻兄》一詩的和應。其背景是二位詩神來到曾經在澠池寄宿過一處僧舍,當時還給此舍題了字。再次迴游,此地已物是人非,蘇轍隨起玉慘花愁之感,寫了《懷澠池寄子瞻兄》,其中“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流露出他對人生悲歡離合的惆悵。對此,蘇東坡在和詩《和子由澠池懷舊》中以一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如悽風寒雨中送來了夏日Sunny。這句詩的蘊意是:看待人生應該像大雁那樣,儘管飛過雪地,留下印痕,又有什麼可留意呢!人生本來無常,何苦不能放下?相同意境的詩還有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從中我們看出,詩聖留給我們的不僅是美麗的詩句,更是一種生命的境界。

    本題“詩與哲理”,是個值得探究的話題。我們一提到哲理通常就會想到那些苦澀難懂的哲學家,如康德、黑格爾等等。但是,有一位哲學家與眾不同,他把詩和哲理緊密聯絡起來。他就是現代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海德格爾。以往的哲學都是以理性方法探究真理和本源的問題,可是海德格爾不同,他以胡塞爾現象學方法從直觀上看待這個森羅永珍的世界、描述這個世界。詩,就是最能通達本質直觀的描述言語之一。海德格爾在“詩”與“思”的關聯中看到的是“詩是存在的家”,“詩揭示了那自身遮蔽的存在”。

  • 6 # 清都漫語

    這類詩詞有很多,我列舉一些:

    登飛來峰[宋]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春日[宋]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登鸛雀樓[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春宵[宋] 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 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冬夜讀書示子聿[宋] 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雪梅[宋]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行路難 其一[唐] 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 7 # 空空杳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語言具有強烈割裂性,明明每個人描述的是同樣的事物,但因為語言表意不同,因此,縱使盡力表述,也會出現表述不清的狀況。

    2、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立場就有不同的描述。

    3、儘管描述的是同一個事物,但,只要沒看到全貌,不同立場的人就會互相攻擊,指責對方是錯的,自己是對的。

    4、其實,他們都對,也都錯。但只要有人說他們都對也都錯之時,他們絕對會說此人沒有立場,是錯的。

    【一】不同角度衍生不同立場 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中,橫、側、遠、近、高、低,都是不同角度,因為不同角度導致所看風景不同,因此,儘管所看的是同一事物,但就是因為看之時的角度不同,就把出現嶺和鋒。 【二】不同立場描述語造成誤解

    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中,嶺和鋒的確是在描述同樣一個事物,但是,對於不瞭解這座山的人來講,單單在日常生活中解釋嶺和鋒的區別,恐怕每個人對這兩個事物的界定是,這兩個事物怎麼可能是同一個事物,這太荒謬了。

    的確,嶺和鋒如果脫離一個特定的語境,這兩者不會是同一個事物,但是,在一個特定的語境中,這兩個事物就有可能是在描述同樣的一個事物。

    但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會忽略這個語境的界定,因此,才會出現我講的明明是這個,你理解的怎麼就成了那個的局面。

    【三】被眼見為實欺騙了思維 蘇軾《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中,不同角度的人所看到的畫面不同,意味著,現在A角度的人看不到現在B角度的畫面,這就導致,因為看不見對方的畫面,看得見自己的畫面,但所有人都相信眼見為實,因此,判定對方為錯,自己為對。

    在這裡,是典型的被眼見為實欺騙了思維,深層次是因為見得少,所以思維層面聯想不到。

    【四】每個個體的資訊碎片組成一個完整的真相 蘇軾《題西林壁》“只緣身在此山中”中,因為見到的有關此事物的畫面少,所以,不能瞭解事物的全貌。

    但同時,為什麼不能瞭解事物的全貌呢?就是因為自己陷進去了,沒辦法出來,沒辦法出來,所以所知所見才受到影響。

    想要了解全部的真相,首先需要戰勝的就是小我思維,也就是從自己的片面邏輯中抽離出來,看看不同的人怎麼說,從而根據不同人的說法去一個個驗證所有人的說法,拼湊出一個真相。

    【綜述】

    眼見為實不為實,眼睛不能越時空。

    你對我對全都對,你錯我錯全都錯。

    其實本來無對錯,拋開對錯拋小我。

    拋開小我尋真相,真相還由碎片湊。

    真相假相四處散,你我手中各一半。

    你中之錯我中真,我中之錯你中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針對新生兒,奶粉選擇進口的還是國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