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寶周兄弟
-
2 # 使用者1332485280282
想真正獨立,擺脫中國的控制,避免文化滲透,變成附庸國。金日成,胡志明都是在中國扶持下長大的小兄弟,但他們都鬼怪精靈,不想被支配。
-
3 # 清石如玉
長舌婦,無事而為,皮吵吵,該來的沒走,該走的無回,文化的豬玀問題,如統一,我們打定三八線,哪個民族能屈服?
-
4 # 帥啊隆
繁體字太難寫了,東亞地區差不多都放棄了,除了港澳臺,日本最先放棄,後來北韓南韓,越南,中國內地,馬來西亞,新加坡,看來被淘汰是有道理的,第一難寫,第二難學,先不說寫繁體字,很多寫簡體字寫500字手就痠痛了,寫繁體字錯字率高,也難學。現代社會不是隻會寫字寫詩就夠了,要學的太多。中國古人為啥喜歡寫詩歌,寫短篇散文,因為字少容易寫,長篇小說遊記寫得人不多,一本小說要寫幾十年。沒發現唐詩(唐初四言,唐中五言,唐末七言)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字越寫越多,居然跟華人口增長有很大關係,中國是明中期人口過億,所以閒散文人也越來越多,有些沒事幹的奇葩開始寫小說了。我們單位要求幾個月寫一篇文章,我最喜歡寫詩。
-
5 # 老鯊730
所以說中華民族不能放棄漢字!每個民族都有又自己的文化,那怕這個民族在小,都不會放棄。何況中華民族這麼一個泱泱大國。
-
6 # 大獅
就倆字“難學”!
這跟他們強烈爆棚的民族自尊心還真沒有什麼太大關係,在15世紀之前,朝韓兩國還沒有出現現代格局之前,雖然說得都是北韓語(也可以稱為韓語),但他們的書寫方式卻全部為漢字,雖然當時的朝韓擁有原始文字,但都是些類似符號的東西罷了,根本無法用於書寫。加之當時的朝韓仰慕天朝文化,因此以漢字書寫成為常規。在這裡需要說明一點,能用漢字寫字的人並不多,除了文人和士大夫階層之外,普通人是沒有權利和能力來書寫的,這導致了當時的朝韓人民普遍是文盲。
直到十五世紀後,北韓世宗大王根據本華人的發音口型,結合原始文字,發明出最初的“諺文”,即現代朝韓所使用的字母,這是類似注音符號的拼音文字,非常適宜本華人學習,使得文盲率得到改善。
雖然有了自己的文字,但是正式的公文依舊使用漢字,為何會這樣?那是因為受到了貴族階級和文人的抵制,他們認為放棄漢字,自己就等於放棄了好不容易才學來的中華文明,不會漢字跟夷狄無異。但在世宗大王的堅決之下,文人和貴族還是妥協了。
後來演化為兩種文字結合使用,直到今天這種現象還很普遍,你買份南韓報紙,上面經常出現漢字,當然有了注音之後,朝韓人民已經知道上面的漢字是什麼意思了。
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南韓朴正熙政府傾向於廢除漢字,建立自己獨特的大韓民族文化,並於1970年發表廢除漢字宣言,此後的教材不再使用漢字,在此之間的教材是漢字和韓文兩種語言。(下圖很搞笑,老樸在生前堅決廢除漢字,但他死後的報紙依舊使用了部分漢字)
現代南韓人對漢字的態度:雖然漢字在南韓已經不再被刻意使用,但今日的南韓人都能用中文寫自己的名字(只會寫名字哦),這個名字一出生便有,要登基在出生證明上。這是因為他們的文字方式屬於拼音系列,如同英文一樣進行組合使用,因此“同音但不同意”的情況經常發生,這會導致一些誤會,因此漢字雖然在朝韓已經不普及,但是卻沒有完全消失。在南韓連續劇《我的名字叫金三順》中,就出現過單獨使用南韓文字書寫名字而發生的鬧劇,因此漢字的名字必須要會寫。
筆者曾看過一個影片採訪節目,攝製組在南韓首爾的大街上隨機採訪路人,詢問他們對漢字的看法,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漢字太難學了,學習漢字簡直是一種折磨,為什麼世界還是會有這麼“逆天”的文字,甚至有南韓人認為華人不可能認識太多漢字。他們不知道,一個接受過九年義務制的華人起碼能看懂兩千多個漢字,這樣才能組成一組文學作品。(下圖讓我不好意思的笑了)
如今不少信奉儒家的南韓人希望恢復漢字學習,他們認為漢字是非常“美麗”的,而且還可以寫書法,現在在南韓有很多教授漢字和漢語的輔導班,許多年輕人會在空閒時間去學習,但是對他們來說,漢字真的很難!
-
7 # 使用者9296112696161
這兩個小國,本來就是從中國分裂出去的,要想長久獨立建國,必然要割斷文化臍帶,否則他能獨立嗎?日本借用漢字1500個,到了後來也搞假代字了,不然日來也親近中國了。
-
8 # 朱鼎裔1
是當權者要徹底與中國做文化切割,所以要自造文字,以示“獨立”,不過,孃胎裡帶的就缺胳膊少腿,本族的語言不能精準地表達概念,所以很尷尬。除了韓朝以外,越南也是如此。
-
9 # 使用者93529188499
文字是慢慢改變的,且不說北韓南韓是外國,就說中國戰國時期,七國文字很多不同,最後秦始皇統一六國,統一文字,度量衡,錢幣,中國各地方地方話不同,最後都用普通話,英文,英國,美國,澳洲也有不同。
-
10 # 公子小白911
一直以來北韓都是以小中華自居,文字和禮儀以及文化藝術等都是跟天朝保持一致的,歷史也是用漢字書寫表達,北韓自己創造的文字是為了百姓們好讀易懂,能更好的傳達國王的政令及思想統一。可非要摒棄天朝文字,歷史的記載和各種典籍都無法認讀,也可以說是朝韓人民自以為是的表現,國家小民族自尊心就極強,怕受傷害,所以及其需要建立自己的文化和自信。漢字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世界語言體系中高出其他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書寫方式,等等精神文化,朝韓自取欺辱,不用漢字是爾等小邦的損失,作為天朝上國不必擔心
-
11 # 李大頭先生
當然是一種損失,為什麼這麼說?
如果是因為我們中國的繁體字沒有用的話,他們為什麼一直在1443年之前,都一直用漢語?
日本在唐玄宗時期,向中國派了約三千人的使團,其中包括李白的好友阿布仲馬呂。這三千人在中國全面學習,其中的一部分學成回國仿唐制改造日本社會,其中包括文字改制,他們選出約3000個漢字,將其拆分合並構成當代的日本文字,這件文字改制和日本其他改革並稱大化改新。南韓(北韓)自從中國周朝成立以來,就一直使用漢字,直到近代,北韓出了一個國王創立了一套文字,結束了北韓沒有自己文字的歷史,聯合國為了表彰這個國王,特的將聯合國掃盲獎用他的名字命名。但是韓文遠無漢字表意深遠,現在許多南韓語言學家正在呼籲南韓政府允許漢字與韓文共同在南韓使用。
所以,這就是他們的第一個損失:那就是放棄了意義深遠的漢子,而徹底選用符號文字。現如今,就連日本的語言中,都有很多的漢子,咱也不知道南韓人是怎麼想的,大機率可能是漢語比較難寫,比較難學。
當然了,他們也會美其名曰:要讓自己國家的語言完全通用,有點意思.
當年,南韓的前身叫做高麗,是我們中國的附屬國,用我們的文字當然是正常的,可現在他們可能覺得翅膀硬了,文化可以和中國媲美,什麼孔子,岳飛的圍棋什麼的都是他們國家的,既然漢字沒法偷過去,那就索性一刀兩斷得了。
-
12 # 蘭臺
因為韓語無論從發音還是語言邏輯和漢語以及漢字都相差甚遠。
韓語的語法結構是主賓謂(SOV)結構,不同於漢語的主謂賓(SVO)。
韓語從語法上說就是黏著語,事實上世宗大王發明的韓語字母比漢字更契合韓語。
南韓人在古代使用漢字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學習漢語,而是為了用漢字表意,古代南韓人並不是按照漢語發音來說漢字,而是按照韓語發音說漢字。
嚴格來說,半島之所以慢慢廢除漢字,首先肯定是有民族主義情緒作祟,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是同時,也不得不承認,諺文作為字母文字,在掃盲以及文化普及上比漢字要容易得多。
早在19世紀末,基督教把《聖經》用諺文書寫,在半島民間傳播基督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南韓目前基督教傳統不僅僅是因為南韓“脫亞入歐“,也因為諺文的《聖經》在半島廣大農村其實是起到了掃盲的作用。
換言之,使用漢字在19世紀日本吞併南韓之前,原本就是南韓少數上層精英之間流行的文字,本質上和印度婆羅門之間流行用梵文交流是一樣的;但是在二戰結束前,半島廣大農村地區其實已經流行諺文而不是漢字,當然,不少人認識不少漢字,但是這和全面系統學習諺文是不一樣的。
半島之所以不用漢字,雖然有民族主義考慮,但是更多的還是順水推舟,推波助瀾的結果。
回覆列表
1.大清衰敗滅亡了之後,東亞各國就掀起了一股去漢化熱潮,不僅只有南韓不用,連北韓,高棉,等等紛紛去漢化。
2.漢字教育體系,清朝衰敗滅亡之後,引起一片反思,認為漢字在教育體系相對於英語字母話,沒有太多想象,限制了發展。不止東亞各國,連當時國內都議論紛紛要去除漢字用拼音取代,經過反覆掂量,才使得漢字得以保留。
3.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國家不夠強大,清政府閉關鎖國,受到鴉片,甲午戰爭,還有一些奇恥大辱的條約,各國都紛紛拋棄漢字,採用自己語言代替。可如今中國在次崛起,漢語熱潮又開始了。連南韓現在都已經開始反思拋棄漢字是不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