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大贏家王富貴

    古代人一般用銅錢,如果消費很高的話,會使用銀子,而一大塊銀錠帶在身上肯定不方便,那麼這個時候會怎麼做呢?當然是帶些碎銀子,那麼又有一個問題了,碎銀子怎麼來的?下面列舉幾種碎銀子的來源。首先呢,第一種方法就是把整塊銀錠剪碎了用。有很多人會直接將整銀子掐碎,或者在整塊銀子上掐掉這個小角。古人交易的話,如果是小的集市啊攤子啊基本都是用銅錢來交易,人家也沒辦法給你用銀子,除非你非常豪的不要零頭了,但是如果你是去了需要用到銀子的地方,一般店家都有秤的,像這種地方都是檔次比較高的,比如一些茶樓啊、酒樓啊、青樓啊什麼的,但是市面上流通的碎銀子成色並不完全一致,所以商家還要換算成色之後來計算,不過如果你遇到一些厲害的商家,有些人差不多憑經驗手感就能說出你的碎銀子是幾斤幾兩,當然了,一般都是兩啦。所以有多厲害你能感受到了吧。第二個就是市場流通啦。這個不能從根本上解釋碎銀子的由來,但我覺得也是你手中持有碎銀子的原因之一吧。打個比方,你是個商人,一些客戶到你家來消費,沒有小票子,只能給你碎銀子。或者僕人給地主打工,薪水比較少,地主不可能給僕人一錠銀子吧,所以碎銀子也就出現了。一般老百姓的日常交易很少使用大錠銀子,最多就是用點散碎銀子而已。明清的金銀比價波動明清大部分時候,金銀比價是一比八、一比十,清朝後期達到一比十五的樣子。僅就白銀與銅錢的比價而言,一兩官鑄紋銀(假定這種白銀的成色為九五零,也就是百分之九十五的含銀量),簡單而言大抵可認為,一兩銀子大致上可兌換一貫錢(一千文),然而實際的古代社會中,一貫錢也是有大貫、小貫之分(小貫,可能一貫錢只有一百文,也可能一貫錢可以有六百文、七百文,這都是說不定的事情,各地習慣不同),何況銅錢跟銅錢的市面實際價值也不一樣,一兩鑄造合格、製造精良的官銀有可能可以兌換一千文、兩千文、三千文、四千文銅錢都不希奇,因為銅錢有朝廷官鑄,有私鑄,一個朝代各個皇帝在位時候分別鑄造的不同批次銅錢,質量品相千差萬別,並不統一,所以一兩銀子能換多少銅錢,根本沒有標準劃一的答案。

  • 2 # 南波宛

    一文錢,就是一個銅板(那種外圓內方的小錢)。

    1000個銅錢串起來,是一貫,即1貫=1000文(宋代財政緊張的時候有過800文,850文當一貫的情形)。

    銀兩和銅錢的換算各個朝代不盡相同。錢幣史專家考察歷代資料,得到一個大致近似的公式:

    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至於“散碎銀子”,其本質還是銀子,只是在使用時,要用天秤來“兌”(稱量),稱多少是多少。

    當然了,這是不能精確反映古代錢幣的換算實際的——還要牽涉到一個朝代是實行金本位、銀本位還是銅本位貨幣政策的問題,這是很複雜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米芾索帖,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