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蟬的行囊SEC
-
2 # 劉一筆迷宮書法
我覺得現在的藝術得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創作出與眾不同之作,才能吸引人,也只有創新才能給藝術領域注入一點活力!
-
3 # 生活藝術與教育
“盛世文物,亂世廢紙。”中國現在己儼然是世界犯罪率最低的國家,國泰民安的盛世下,人們對美的追求便都會自發的激發出來。
而審美和追求美的過程離不開表現美的藝木,近幾年,“書法進校園”,“篆刻進校園”,“戲曲進校園”等等,就連傳統的課間操,也變成了各種“啦啦操”,“鬼步舞”和“詠春拳”,我們知道,學校往往是整個社會的最後一片淨土,如果這股風都吹進了學校,說明整個社會己經大變了。
學校學習藝術,民間推崇藝術,團體弘揚藝術,國家發展藝術,2019年的藝術,發展前途一片光明。
-
4 # 連起工作室
我對藝術行業的發展是看好的,現在的人們對藝術追求很多,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重實的人越來越多。藝術行業日新月欲蓬勃發展。
-
5 # 藝術家陳珍福
2019藝術行業將是一個“過度式”高爆發時期,這僅是5G時代來臨的一個開始而已!
首先,整個工商業文明文明的建設已經進入到後現代階段,也就是在當下資訊科技架構已經十分完備,我們對地球村在時空位置的認知都發生根本的改變,特別是PC端到手機時代是分水嶺,這個要命的速度讓我隨時隨地都能知道乃至不自覺的也會參與藝術文化的“建設”。所謂“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映象,或說景觀。
其次,且看今天的盛世中國,網際網路普及化也加快物質基礎的夯實,東南沿海到內陸再到邊埵各地,無不轉入創業的浪潮,超級IP,新物種,各地網紅異軍突起,創新商業模式;同樣作為藝術文化,作為“上層建築”,國之強大,豈能無魂,眼下“兩會”也清楚提出加強提升藝術文化整體構建。既然也是市場邏輯一部分,自然也就離不開要有“精神產品”的輸出。這就必然生髮各種相應的產業鏈,比如,我們看電競遊戲體育化,獨立音樂也普世化,各類藝術學科教育的增設,還有藝術培訓行業的擴張等等,逐漸它的受眾群體是全民參與,且不分男女老少。
總結,以上的觀點僅是從整個文化現象的生髮做了最基礎的觀察,同樣是適合藝術行業,其中必然有些粗糙,答題為宜,大家且聽之,望批評。
(注:附書數本作為大家參考工具)
-
6 # 文創設計師於喆
藝術行業跨度很大。在不同領域,不同地域和不同時間同期來講,很難概括全面。如果把2019年在時間的長河中做個節點,2019仍然是平凡的一年。
2019年的世界藝術領域,在西方世界仍然是不斷創新的潮流,古典藝術在西方人眼中已經難以超越,更多的是在嘗試新的探索,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
2019藝術在中國,應該是不斷成長的過程中。這一年中,經濟形勢的嚴峻,讓更多喜愛藝術的人放棄了高額的藝術品收藏。但人們日益增長的高品質生活的需要,會讓藝術走入華人民的生活當中。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從兒時接觸藝術,在這些人成長起來之後,華人民對於藝術的鑑賞與眼光已經與前時不同。青年人變成主力消費群體之後,對於生活品質的追求,會讓更多生活用品藝術化,藝術衍生產品生活化。藝術與生活,會成為近十年的一個潛在的經濟增長趨勢。
回覆列表
2019年已經過去一半了,那就站在2019年猜想一下2019年的下半年。
“金豬”在財富上無疑被每個人寄予了更多的想象和期許,在遭受了過去一年的行業持續大調整的考驗以後,能否在接下來的一年迎來更多的好運氣,現在就讓我們來放飛思緒,自由暢想一下。
需求疲軟引發的調整趨勢能否迴歸正常軌道?
受大環境的影響,2018年至今的生意很難做。還有業內人士不服輸,認為股市和樓市這兩位帶頭阿哥在睡覺了,留在市場上的資金多少會有點擠出效應。到了才發現這樣的想法太幼稚。沒錯,資金是從其他地方擠出來了,問題是沒有擠到藝術品的盤子上來。俗話說,大河有水小河滿。整個市場的需求減少了,藝術品行業豈能獨善其身。
所以,從一年的時間維度來看,2018年至今還在想著透過資本運作來抄底和擴大地盤的“新貴”基本上都抄在了半山腰上。去年吃過虧的同仁2019年下半年千萬要改變那種“人定勝天”的觀念了,一定要切記對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客觀規律,而不是你那隻拎著一坨鈔票的手。對搞投資的人來說,趨勢才是你唯一的朋友。只有懂得看大勢的人才能賺大錢。2019年下半年藝術品市場能不能迎來大行情,當然要看整個宏觀經濟的走勢配不配合。
職務作品和部分名家作品的價格能否止跌回升?
過去依靠全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紅利吃成一個大胖子的高階藝術品市場,本質上就是一個為了滿足財富高淨值人群和精英階層交際需求而形成的禮品市場。在社會普遍文化修養和藝術審美不高的大環境下,這個市場一路都是由職務作品極個別的一些名家作品所壟斷的。
名家作品大家都好理解,就是靠著機遇和個人能力最早爬到市場塔尖上去的那部分一線藝術家的作品,全國也有幾個。職務作品比較特殊,可定義為在美院、畫院等機構和行業協會擔當要職的那部分藝術家創作的作品,這部分藝術家的作品在學術價值上尚無定論,但藉著國內買家心裡那份特殊的情結而一直在市場上紅透半邊天。
過去這兩年,由於禮品市場的適微,這兩類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在市場大面積滑坡,有的慘遭市場腰斬。新的一年能否止跌回升?那就要看他們之前的市場運作對自己的價值“透支”情況如何了?尤其是依靠職務來託高的價格,到底虛高到了50米還是100米?相信在這個脫虛向實的過程中,每個藝術家的心裡是有底的。
拍賣行情滑落真的是投資信心不夠造成的嗎?
不管行業資料如何去最佳化和“糾正”,今年國內藝術品行業整體交易規模萎縮的大趨勢在業界人士的心裡都已確立。年初還有一部分機構在診斷這個市場交易停滯的癥結是投資者信心不足所致。從媒體的報道上也可以看出,有些上家春拍和秋拍都使盡渾身解數在高階板塊來發力,企圖藉助市場的傳導效應用一些天價成交案例來拉動整個大盤的回升。事實證明,這種老套的操作辦法收效甚微。
根子在這些機構對市場的判斷出了問題。誰都知道研究機構的資料是從拍賣企業來的,是國內規模企業報上來的成交資料的彙總,聰明的資本不會藉助這樣的資料來進行投資決策。2019年下半年拍賣行情能否改觀,真的要看大家的價值觀是否願意跟著形勢走。靠資訊不對稱來收穫剪刀差的環境已經成為過去式,倒不如現在就開始轉型,一步一個腳印去重新培養新的買家,用高質量的居中服務來贏得投資者的尊重和認可。
畫廊和藝術機構的春天會否提早到來?
在過去這一輪行業大調整中,命運最慘的就是畫廊和藝術機構,據一些業內人士估測,廣州的老牌畫廊到目前為止已經犧牲了一大片了,剩下來的幾家也是靠吃老本苦撐。
比起其它市場參與者來說,長期深耕一級市場的畫廊,其衰落的原因要複雜得多。一方面受制於大環境的改變,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國內的藝術家成名以後普遍已經繞開藝術經紀機構直接進入市場掘金,老實話已經不用靠畫廊的力量來討生活了。再加上拍賣企業跨界到一級市場搶飯吃已經是公開的秘密,畫廊和藝術機構實際面臨的是兩頭被擠壓的窘境,只能在夾縫中求存。低端市場已經完全被廣州文德路和深圳大芬村那類裝飾品市場壟斷,高階的又玩不轉,所以畫廊的活動空間其實就很窄了。在環境如此惡劣的情況下,畫廊業的競爭將變得更加集中,誰能笑到最後,估計就得看實力了。
藝博會和文博會倡導的藝術品消費時代能否到來?
在商業級的藝術展會里邊,由於香港巴塞爾實在辦得太有名,一下子就吸引了全球藝術圈的眼光,其他國內品牌也就顯得相形見絀了。近幾年我幾乎每年都在孜孜不倦地逛了藝博會、文博會,每次都淘回十件八件。總體來看,國內的藝術展會近年來交易還是很活躍的,只要檔主肯讓價,總是能把東西賣出去。不過,社交媒體上經常能聽到一些批評的聲音,說這類展會魚龍混雜、品位不高,甚至還有大量的假冒偽劣和江湖藝術家的作品。
在大部分國內展會還在思考如何“活下去”的時候,在市場準入門檻設定上放放水,也是可以想象的一種“正常”現象。尤其是遇到近幾年的行業大調整,綜合性的展會還真的必須在大眾消費領域深耕,靠多變現一點“流量”來維持生存。事實上,從裝飾藝術品市場的規模化發展已經可以看出,中國的藝術品消費時代早已到來。對大眾消費市場來說,永遠都是春天。只不過,在凝聚客戶和變現流量的同時,如何在教育大眾和審美引領方面多作一點貢獻,就要看操盤者的眼光和情懷了。
藝術金融和文交所作為行業探路者會更健康嗎?
藝術金融是一個老生常談的新話題。國內最早吃螃蟹的幾家銀行,後來都因為碰了一鼻子灰而把業務停了下來。在整個國內藝術品產業鏈還很不完善、不成熟的情況下,藝術品金融化的道路一定是崎嶇不平的。不過,只要有錢賺的地方,總是不缺乏膽大的人。
在藝術金融方興未艾的前些年,文交所作為一種新業態火爆全國。其實,沒有這幾年的行業大調整,文交所的問題也跟它身上的優點一樣多。在國家的重拳整頓下,一些危及金融風險的問題逐步解除了。不過,被一些投機者玩壞的規則和平臺,總是要花時間去重建的。本質上,文交所是因為“公開、公平、公正、規範”的價值目標而生的,從業者自然就要守住這套規則體系,才能可持續地健康發展下去。